附:五台山路改造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574
颗粒名称: 附:五台山路改造纪实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页码: 142-144
摘要: 本段说的五台山路改造纪实,五台山路,位于泰山路与胜华路之间,是西城纵贯南北交通的次主干道。建区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齐全,五台山路年久失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次提出议案提案,要求改造五台山路。市、区两级政府于1994年分别列入着力办好的实事之一。
关键词: 东营 城建 环保

内容

附:五台山路改造纪实五台山路,位于泰山路与胜华路之间,是西城纵贯南北交通的次主干道。建区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齐全,五台山路年久失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次提出议案提案,要求改造五台山路。市、区两级政府于1994年分别列入着力办好的实事之一。
  1993年5月1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阎启俊在东营区政府主持召开五台山路改造问题专题会议,副市长郝敦典、杨鲁豫,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张长和及市建委、计委、市政局、东营区政府、胜利油田规划处、设计院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并通过区建委和胜利石油管理局设计院关于五台山路改造的设计方案,要求区政府尽早考虑实施方案,做到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以地招商,以房生财,房路并举,滚动开发。为搞好组织协调工作,会议决定成立西城改造指挥部,由分管市长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分管局长、东营区区长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东营区政府具体承担五台山路的改造任务。1994年1月18日,以区建委拆迁办公室和城管中队组成的20多人的拆迁队伍经过17天对五台山路现状实地调查,掌握了准确的拆迁资料。1994年2月15日,区建委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战前动员。并且对所有参加拆迁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同时,区政府出台《东营区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3月4日,在区政府的统一调度下,由区建委、工商、公安、司法、公证等部门组成40人的拆迁队伍,于3月8日发出拆迁公告,拆迁工作正式进入程序。拆迁时,针对个别户制造事端、联名上访的问题,市、区领导及时处置,保证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五台山路开发改造工程需拆迁347户,拆迁面积3.85万平方米,地上沿路电力、电讯线路5条,地下沿路油气管线7条,拆迁工作人员面对面地做说服教育工作,于4月2日提前6天完成了拆迁任务。
  五台山路改造工程牵动着市、区干部群众的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营区委书记杨庆德,区长田吉海经常听取工程汇报并多次到一线现场办公。施工期间,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也多次到工地视察。分管副市长阎启俊、杨鲁豫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胜利石油管理局领导陆人杰、张长和非常关心五台山路改造,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并从人力、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油建三公司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1993年4月8日开始,严密组织,精心施工。施工高峰期,全线施工人员多达1600多名,大型挖掘机械30多台,五台山路的排水工程在汛期来临之前的7月18日胜利竣工。
  五台山路改造油田和地方共投资4920万元,改造后的五台山路长2800米、宽38米,1994年11月26日正式通车。
  桥梁建区前,矿区城镇只有简易的生产性桥梁。建区后至1997年,中心城区新建改建各类桥梁27座。
  广胜桥位于胜华路转盘南300米的广利河上,原系5~10米双曲拱桥,始建1968年。1986年在该桥东侧增加5~10米简支板桥,加宽后桥面宽15米。1996年建新桥,长76米,宽35.54米,设计荷载汽-20,挂-120,桥面主车道宽22米,护栏各0.6米,非机动车道各4.17米,双侧人行道各2米。桥身下部横向采用三组九柱组合式墩台结构。桥身上部为预应力空心桥板,共180块,桥面铺装沥青砼路面,桥两侧为白色花岗岩栏杆,桥头两端设砼搭板。
  广青桥位于东赵村北侧广利河上,原桥建于1965年。1996年建新桥,总投资400万元,长80米,宽30米,主车道15.2米,两侧慢车道宽5.47米,两侧为水刷石钢筋花路栏杆。系预应力结构简支板桥,设计荷载汽-20,挂-120。桥身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共6排48桩,架梁共18架,上部为预应力空心桥板,总计140块78米,桥面铺装沥青砼路面,桥两头设砼搭板,桥下沙浆砌片不护坡。
  广济桥位于嬉水公园东北侧广利河上,设计结构同广青、广胜桥,长80米,宽40米,钢筋砼桥体,沥青砼桥面,花岗石栏杆。1996年10月11日建成通车,投资400万元。
  海河路桥位于海河路中段,长62米,宽18米,跨径41米,建于1985年。1995年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投资260万元。
  泰山路西营桥位于泰山路北端,跨广利河,1986年建,长62米,宽18米,跨径50米,投资210万元。
  泰山路五六干合排桥位于泰山路北端,跨五六干合排,1982年建,长62米,宽18米,高9米,跨径5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投资210万元。
  泰山路广蒲沟桥位于泰山路中端,跨广蒲沟,1987年建,长28米,宽12米,高5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投资110万元。
  泰山路五干桥位于泰山路南端,跨五千渠,1987年建,长37米,宽12米,高5米,跨径20米,1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投资120万元。
  西三路北桥位于西三路北端,长30米,宽41米,高6米,3孔,跨径41米,1995年建,投资100万元。
  泰安路桥位于泰安路中段,长43米,宽28.5米,高17米,简支板桥结构,1997年建,投资100万元。
  青州路桥位于东城青州路,跨广利河,1987年建,长100米,宽24米,高3.8米,跨径25米,4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投资180万元。
  东城环城河桥 1988年沿环城河建府前街中桥、府前街西桥、胶州路桥,1990年建运河中路桥,1991年建胜利路桥、黄河中路桥,1993年建沂河路桥,1995年建金水桥、赵州桥、彩虹桥。
  路灯建区后,开始在城区主要路段安装路灯。1988年后,道路照明发展加快,先后在西城济南路、泰山路、青岛路、五台山路、海河路、胜华路、淄博路、西三路、玉山路、燕山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安装单臂、双臂高压钠灯。至1997年底,城区安装路灯2836盏,埋设地下照明线88.86公里,用电量354.5千瓦/小时。
  排水建区前,排水设施简陋,多为雨水污水混用的自然沟渠,仅有12.1公里。建区后至1988年,城区排水设施建设缓慢,大部分由明沟泄水流入广利河,每年雨季多次造成城区内严重积水,低洼地段水漫庭院,雨停数日积水难以排出。1988年后,加大排水设施投入,结合道路改造,先后对五台山路、济南路、海河路、淄博路、胜华路等道路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为加强城区防汛,西城建设五台山路、胜华路、济南路3座强排泵站。1997年底,排水能力达到29.96立方米每秒。
  供水城区供水主要依靠胜利油田供水系统。油田开发初期,供水从附近池塘、水坑、河沟中汲取,水质很差。1961年,部分地区打水井补充生产、生活用水。后来油田开始引黄供水。1969年12月,建成第一座以黄河为水源的水处理厂——东营净化站,结束了油田职工吃坑塘水的历史。1979年建成益都水源地,以补充东营净化站的供水。1982年12月,辛安净化站一期工程竣工投产。1987年二期扩建工程投产。1991年底,库容为2000万立方米的耿井水库及其配套工程耿井净化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992年底,处理原水能力达到35万吨。同年,东营市自来水公司开始筹建,建设南郊水库和水厂。1997年,中心城有自来水管线1141公里,用水量45万吨/日,其中生活用水15万吨/日,用水人口39万人;企业用水30万吨/日,用水户数5.5万户。
  供气矿区城镇供气始于1964年。1983年,天然气管道长340公里,用气户数15000余户,年用气量5400万立方米。建区后,随着人口增多,用气量相应增加。1986年开始建设罐装液化石油气站,罐装液化气以东城为主。至1997年底,东城有供气点12个,液化气运输车8部,贮气量1723吨;西城建液化气站3个,供气量6055吨,用气户数68200户,用气人口24.1万人。西城天然气供气能力212万立方米/日,供气户数90581户,供气管线长度793公里。
  供暖建区后,单位逐步实现集中连片供热。至1997年底,东城供暖以燃油、燃煤锅炉为主,西城油田供热以燃油、燃气锅炉为主,采取单位集中供热。自油田开发至1997年底,油田在城区内先后建设采暖锅炉773台、供暖能力4074吨/时,供热管道长692公里。境内除部分单位依托油田就近供热外,其它单位自行供热,拥有锅炉33台、供暖能力52.6吨/时,供热面积36.18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