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5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P618.13
页数:
8
页码:
126-133
摘要:
1958年6月,石油工业部撤销华北石油勘探大队,成立华北石油勘探处,机关驻济南,负责华北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1959年4月,中共华北石油勘探处委员会成立。1961年7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并入华东石油勘探局。9月设东营办事处,直接组织领导山东石油勘探工作。1962年10月25日,局党委成立东营办事处党的领导小组。
关键词:
东营
石油
开发
内容
胜利石油管理局 1958年6月,石油工业部撤销华北石油勘探大队,成立华北石油勘探处,机关驻济南,负责华北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1959年4月,中共华北石油勘探处委员会成立。1961年7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并入华东石油勘探局。9月设东营办事处,直接组织领导山东石油勘探工作。1962年10月25日,局党委成立东营办事处党的领导小组。1963年7月25日,局机关由上海迁至山东东营。9月14日,石油工业部决定,华东石油勘探局东营办事处使用第二厂名广饶农场,对外代号九二三厂。1964年3月6日,石油工业部决定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下设河北勘探指挥部(代号六四一厂,1965年2月起由石油工业部直接领导)和东营勘探指挥部(代号九二三厂),总部机关设在山东东营,直接领导东营勘探指挥部的工作,对外代号暂用九二三厂。1964年6月18日,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和中共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1968年1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九二三厂革命委员会。1969年,成立中共九二三厂革委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6月11日,中共山东省委批准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九二三厂革委会相应更名为胜利油田革委会。
1972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文革”初成立的胜利油田革委会改为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1972年12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批准中共胜利油田革委核心小组改称中共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核心小组。
1989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自1989年8月1日起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
二级单位至1997年底,胜利石油管理局二级单位机关驻东营区的有49个。
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原称胜利油田地质调查指挥部,1971年7月成立,1989年10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牛庄镇。下设27个机关科室、8个单列单位、17个三级单位、84个四级单位,职工4252人,固定资产净值2.42亿元,拥有各类主要设备1473台(套)。具备年完成三维地震面积1600平方千米、二维测线5000千米、资料解释19.4万层千米的生产能力。
钻井集团二公司是集钻井生产、后勤服务、农工贸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565号。1997年,公司有职工1.2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1700人,下设3个钻井公司、7个后勤单位,有62个钻井队,其中4532、5002两个钻井队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城钻井队”资质认证。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亿元,净值2.51亿元。大型施工机械设备276台(套)。公司钻井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项目有:代表当代钻井技术水平的各类水平井、定向井、多目标井、套管开窗井、大组丛式井的工程施工;固井设计与固井旋工、油井水泥外加剂研制、粉状物料混拌及密闭输送工艺技术以及固井工具附件设计与制造;钻具供井与钻具修理,套管精加工、钻杆对焊、螺杆钻具检测技术、井控技术和喷射刮刀钻头技术;钻前工程与井架安装;钻井设备搬迁安装中的机械作业服务等。每年可完成中深井800余口,进尺200余万米。
海洋钻井公司原称浅海钻井公司,1983年成立,1994年5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莱州湾。下设23个机关科室和15个三级单位,职工1721人。拥有8条钻井平台,其它各类辅助设备148台(套),固定资产原值7.1亿元,净值2.9亿元。公司技术装备先进,功能齐全,可在0~40米水深作业,最大钻井能力9000米,是国内唯一从事浅海、极浅海石油钻井作业的专业化公司。至1997年底,共在海上打井270口,总进尺50多万米,先后发现垦东、埕东、埕北三个潜山含油构造带和埕岛海上油田。在海上打成三维多目标井、密集型丛式井、定向井、深探井等特殊工艺井。同时不断开拓油田外部市场,作业范围扩大到辽河、大港等油田的浅海水域。
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前身是钻井总公司、钻井集团公司,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六干桥北。下辖10个专业化公司。主要担负钻井系统定向井、水平井、泥浆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高新钻井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及钻井系统各专业的培训任务。至1997年底,有职工1263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844.3万元,净值4029.7万元,施工设备284台(套)。
地质录井公司原称钻井工程公司地质资料公司,1983年4月成立,1993年改为现名。1995年升格为二级单位。机关驻东营区勘探路5号。下属4个三级单位、22个四级单位,职工1604人,固定资产净值5711万元。主要担负井位测量、钻井地质设计、现场地质资料录取以及综合地质分析研究和地质监督等任务。可根据用户需要,对生产井、探井、评价井、定向井等实施包括常规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地化录井以及大地电场测试和完井资料分析、化验、解释在内的整套录井技术服务。
测井公司原称胜利油田地球物理测井站,1984年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安路123号。下设24个机关科室、12个三级单位和91个野外测井小队,职工3020人,固定资产原值4.86亿元,净值2.74亿元。拥有活动设备475台(套),其中国产测井专用设备241台(套),形成从测井资料采集到解释处理全过程的配套完善的装备系统,实现资料采集数字化和资料解释人机联作化,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担负胜利油田的勘探测井、开发测井、油井射孔、测井资料解释和测井技术研究等任务。1994年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走出国门,用自己研制的装备在秘鲁提供测井服务。
井下作业公司前身是胜利油田井下作业指挥部,1965年11月成立,1989年6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锦霞路22号。下设25个机关科室、25个三级单位、173个四级单位,职工4696人,固定资产原值5.24亿元,净值2.26亿元。拥有精良的修井机和美国进口千型压裂车组,掌握试油、大修、压裂等6大类24项工艺技术,主要承担勘探试油、油水井大修、压裂酸化、地层测试、稠油热采等生产任务。1991年后,先后派出压裂、大修、试油、堵水作业等队伍,到其它油田施工,并进入国际市场。
胜利采油厂前身是九二三厂试采指挥部,1964年3月组建,1989年7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483号。下设22个三级单位、219个四级单位,职工7148人,固定资产原值22.99亿元,净值5.1亿元。作业范围在东营区和垦利县,管辖胜坨、宁海两个油田。至1997年底,全厂油井2395口,平均日产油量9191吨;注水井1033口,平均日注量144658立方米;综合含水94.63%。所管油田累计产油1.44亿吨。
东辛采油厂原称东辛采油指挥部,1986年1月组建,1989年6月改称现名。机关驻东营区青岛路59号。下设26个三级单位、183个四级单位,职工6888人,固定资产原值43.76亿元,净值18.72亿元。勘探开发范围跨东营区和垦利县,面积约1030平方千米。管理东辛、永安、广利、新立村、盐家5个油气田。1997年,全厂油水井2563口,生产原油300.1万吨。所管油田累计生产原油8971.7万吨。
现河采油厂原称现河采油指挥部,1986年1月组建,1989年6月改称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济宁路4号。下设20个三级单位、186个四级单位,职工6636人,固定资产原值42.8亿元,净值16.1亿元。辖现河庄、郝家、王家岗、牛庄、史南、乐安6个油田,油区工作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1997年底,全厂油水井2288口,生产原油287.01万吨。所管油田累计生产原油4021.02万吨。
油气集输公司 1986年组建。担负原油外输外销及天然气开采、收集与外供和轻烃生产任务。机关驻东营区海河中路115号。下设27个科室、15个三级单位、80个基层队,职工3147人,固定资产原值9.41亿元,净值3.28亿元。拥有大型专用集输设备500多台。输油方面管理纵横3市9县总长达375千米的8条输油管道、4座大型原油库、8座集输泵站,原油总库存能力64万立方米,年原油外输能力4300万吨。输气方面管理总长251千米的2条输气管道,有集配气站39座,压气站2座,年气外输能力达5亿立方米。在轻烃生产上,有4套日处理气量175万立方米的轻烃回收装置,设计年产轻烃能力11.31万吨。还管理胜坨、东辛、永安、盐家、孤岛、垦西、孤东、孤南、陈家庄等油气田的气井,年产气能力1.4亿立方米。
油建一公司原称九二三厂油田建设指挥部,1965年4月组建,1989年6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446号。下设18个三级单位、23个基层单位,职工4282人,拥有各种机械设备1099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该公司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建设的国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具有承担大型油田产能建设工程和各种大型设备、高温高压锅炉、各种仪器仪表及石化装置安装,各种钢质结构一、二、三类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大型设备的运输、吊装、修保,钢质管道的内外防腐、敷设,河流、公路穿越管道及浅海域海底管道、电缆敷设,海上采油和作业平台建造安装等综合施工能力。1995年8、9月,分别通过法国BVQT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船级社IS09002质量认证。至1997年底,共取得科研成果36项,获国家专利11项。
油建三公司原称胜利油田建筑程指挥部,1974年1月成立,1989年6月改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安路236号。下设18个部(科)室、16个三级单位、6个直属四级单位,职工2848人,是国家一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承担高等级公路、大型桥梁、大型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大型水库、大型污水处理厂、净水厂、海堤、金属结构、装饰、消防设备及各类电梯安装等综合施工能力。拥有大型施工设备644台,固定资产净值1.86亿元。1995年通过中国质量协会GB/T19002 -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
供水公司 1983年9月成立,是引、蓄、制、供、管及水费回收的专业化供水企业。机关驻东营区泰安路194号。下设1个副处级单位、18个机关科室、19个三级单位,职工2873人,固定资产原值10.33亿元。管辖17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能力3.39亿立方米,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9座。在用净化站11座,日净化水能力87万立方米,主干输水管线1200千米、各种主要生产设备559台(套)。主要承担黄河以南油区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供水和黄河以北滨海地区的黄河提水任务,同时负责油田水源井的勘探施工。
胜利发电厂 1988年3月成立,是胜利石油管理局自备发电厂。位于东营区淮河路78号。下设1个副处级单位、21个机关科室、17个三级单位,职工1883人,固定资产原值9.5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一期工程于1988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8.4亿元。两台2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92年7月和1993年7月投产发电。1997年,胜利发电厂供电20.98亿千瓦时。
通讯公司 1983年9月成立。机关驻东营区济南路151号。下设21个机关科室、27个三级单位、2个直属四级单位、3个单列单位,职工3483人,固定资产原值6.5亿元。胜利油田专用通讯网62个分支局,交换机总容量18.3万线,已装机14.3万部,其中通讯公司建制内拥有56个分支局,总容量17.6万线,已装机13.7万部;传输系统有数字微波线路1036.74千米,光缆线路461.92千米;集群移动通讯系统共有2套系统、78个信道、1500多个用户,无线寻呼共3套系统、42000个用户;海洋通讯拥有6套海事卫星系统、12套自适应短波通讯系统、9个数字微波站。该公司同时行使胜利石油管理局通讯处职能,统一管理胜利油田横跨7地市、3.7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专用通讯网。
物资供应处原称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供应指挥部,1964年5月成立,1989年更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377号。下设43个机关科室、辖4个副处级单位、17个三级单位、72个四级单位,职工3736人,拥有各种设备1926台,固定资产原值4.65亿元。主要负责编制胜利油田物资计划,制订物资管理章程和各种制度,采购、供应油田生产建设所需重要物资及专用设备,并为各二级单位代购代储有关物资。1997年底,该处管理油田一级库4个、二级库62个、门市部178个,具备年吞吐300万吨和存储20亿元物资的仓储能力。
地质科学研究院原称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地质指挥所,1964年7月组建,1989年7月更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379号。下设14个机关科室、23个三级单位,职工1388人,固定资产净值1.9亿元。该院研究人员揭示济阳坳陷的石油地质规律,丰富和发展陆相复式油气区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形成地层古生物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储层沉积相分析和岩石学评价、油气藏描述、油气生成运移模拟和资源评价、天然气勘探、隐蔽油气藏勘探、油气层保护、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低渗透油田开发、稠油注蒸汽开采、浅海油田开发、化学驱油、综合化探、水平井地质设计、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数值模拟、油气储量计量、现代试井等技术系列,其中部分是国内首创,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勘察设计研究院原称胜利油田油建设计室,1965年11月成立,1992年1月更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济南路148号。下设15个机关科室、17个三级单位,职工1098人,拥有各种试验分析仪器280余台(套),专业研究实验室19个,固定资产原值7255万元。该院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具有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工程总承包甲级资格,是全国石油系统滩海油田工程建设设计技术和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指导性设计院。主要承担油气田地面建设、海洋石油开发工程、市政建设等大型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科研和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先后完成50多个油田和多项大型重点工程的地面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和科研任务。该院业务领域逐渐扩展到其它省区,并进入国际市场。
钻井工艺研究院原称石油勘探开发工艺研究所,1973年8月成立,1989年7月更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商河路85号。下设机关科室15个、辖副处级单位1个、三级单位16个,职工1032人,拥有6个大中型实验室,主要设备203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在高压喷射钻井技术、钻井参数优选技术、开窗侧钻技术、中速系列钻井泵研制、取芯工艺技术、取芯工具研制、浅海勘探开发装备研制、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研制、石油钻头研制等技术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采油工艺研究院1984年5月成立。机关驻东营区五台山路38号。下设12个机关科室、13个三级单位,职工721人,固定资产原值7483万元,有各种仪器设备442台(套)。该院形成具有胜利特色的压裂酸化、堵水调剖、三次采油、稠油热采、机械采油、防砂、滩海采油、井下工具及大修、油层保护、水平井开采等十大配套工艺技术。平均每年承担科研、推广课题及先导试验50多项,编制各种大型采油工艺方案25个,现场指导施工500多井次,发放各类工具3000多套。
计算中心1986年11月成立,1989年7月更为现名。机关驻东营区泰山路344号。下设14个机关科室、10个生产研究室、后勤直属单位12个、多种经营实体1个,职工908人,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IBMSP-2超级并行计算机及各类高性能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固定资产净值1亿元。主要承担油田地震资料处理任务和部分勘探开发研究课题,以及开展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综合服务。至1997年底,共处理二维地震资料10.3万千米,处理三维地震资料15899平方千米,累计完成处理工作量238万标准千米,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解释和钻探,发现圈闭1700多平方千米,新增石油地质储量9亿多吨。
教育培训处(中心) 1993年4月由教育处和培训处合并成立,既行使局机关处室职能,同时又是二级单位。机关驻东营区胜泰路14号。下设17个机关科室、10个三级单位和10个四级单位,职工2340人,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该处主要负责制定胜利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对各类学校和托幼园所进行业务管理与指导,组织干部和工人培训,组织管理招生考试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督导评估等工作。该处(中心)先后在胜利油田完成“五四”学制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取得中考命题权,组织完成中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培训,组织10万余人的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和50个专业近3万名干部的岗位培训。
胜利报社原称勘探报社,1964年4月成立,1970年12月改为现名。驻东营区济南路248号。1992年4月升格为油田二级单位。1997年,有职工217人。下设11个业务科室、6个机关科室和印刷厂、报业开发公司两个三级单位。编辑、出版、发行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委员会、胜利石油管理局机关报《胜利报》。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