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前志补遗与勘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427
颗粒名称: 二、 前志补遗与勘误
分类号: G256.1
页数: 2
页码: 740
摘要: 1、古县城迁址问题。前志对利津县古城的记述中说:“建县以来城址向未迁移。”志书出版后,始在旧县志艺文中的“永门竹枝词”中发现有古城变迁的描述。今作补遗说明。永门竹枝词原文:“古城七里镇河东,一片荒烟蔓草中。若为明昌寻古迹,观澜镇海想遗风。新城斜枕济河西,石霸莓苔没旧题。毕竟甘棠遗爱在,游人争颂蒋公堤。”“永门”是古时利津的代称,“竹枝词”是一种词名。永门竹枝词,是描写利津风土民情的词。“古城七里镇河东”一句意为利津古城周长七里,坐落在河东。这里的河东是指大清河(即今黄河)东岸。“一片荒烟蔓草中”是说古城迁址后被荒草淹没。“新城斜枕济河西”一句是说,新建的利津县城(即今城址)在济河(原大清河支流称济水,即今黄河)西岸。上述情况说明,利津古城原建在黄河东岸,后来迁建于黄河西岸(即今址)。究竟何年、何因迁址重建新城,历代志书均无确凿考证和记载。2、勘误。因排版校对不严造成一些字词、年代、数字的差错,附勘误表予以纠正。
关键词: 书籍制度 书籍研究 利津县

内容

1、古县城迁址问题。
  前志对利津县古城的记述中说:“建县以来城址向未迁移。”志书出版后,始在旧县志艺文中的“永门竹枝词”中发现有古城变迁的描述。今作补遗说明。
  永门竹枝词原文:“古城七里镇河东,一片荒烟蔓草中。若为明昌寻古迹,观澜镇海想遗风。新城斜枕济河西,石霸莓苔没旧题。毕竟甘棠遗爱在,游人争颂蒋公堤。”
  “永门”是古时利津的代称,“竹枝词”是一种词名。永门竹枝词,是描写利津风土民情的词。
  “古城七里镇河东”一句意为利津古城周长七里,坐落在河东。这里的河东是指大清河(即今黄河)东岸。“一片荒烟蔓草中”是说古城迁址后被荒草淹没。
  “新城斜枕济河西”一句是说,新建的利津县城(即今城址)在济河(原大清河支流称济水,即今黄河)西岸。
  上述情况说明,利津古城原建在黄河东岸,后来迁建于黄河西岸(即今址)。究竟何年、何因迁址重建新城,历代志书均无确凿考证和记载。
  2、勘误。
  因排版校对不严造成一些字词、年代、数字的差错,附勘误表予以纠正。
  勘误表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