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35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分类号: R193.3
页数: 2
页码: 617-618
摘要: 本文描述了爱国卫生运动内容包括城镇卫生,创建卫生城,农村改水改厕,灭鼠灭蚊蝇。
关键词: 爱国卫生运动 除害灭病 利津县

内容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委会)成立于1952年,在县人武部设立办公室。1985年后,爱委会办公室列为县政府直属机构,设在卫生局,配备正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1名。
  城镇卫生
  1986年,爱委会深入工厂、企业宣传《食品卫生法》和夏季“四防”(防蝇、防蛀、防尘、防暑)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组织城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对城区路段实行招标承包,落实全天候保洁责任制,对乱扔乱倒、乱占乱压、乱贴乱画及运输散料污染道路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987年,发放各类爱国卫生宣传材料1.93万份,出黑板报42期,出动宣传车,在县城张挂过街横幅16条,发放卫生挂图2980份。
  1992年,开展创建卫生乡镇活动,集中治理乡镇驻地环境卫生2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300多个,清运垃圾450多吨,清扫道路1.2万平方米。
  1997年,组织“干干净净迎春节”、爱国卫生突击月、庆“七一”迎回归卫生突击周等大型爱国卫生运动,对县城沿街114个单位分别张挂门前三包红、黄、黑牌,并进行电视曝光。28个卫生良好单位挂红牌,79个卫生基本合格单位挂黄牌,7个卫生不合格单位挂黑牌。
  2001年,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道路保洁设施,基本实现垃圾袋装化清运和日产日清。是年,在全市爱国卫生活动评比中获第二名。
  2002年,组织县城100多个单位、2000余人参加,开展5次大型卫生治理活动,清扫路面30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69处,清运垃圾580吨。组织乡镇卫生治理18次,出动3万人,治理垃圾死角1000余处,清运垃圾200余吨。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县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3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98平方米。
  创建卫生城
  1995年,东营市委、市政府把利津县列为省级卫生城创建县。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列入工作议程,设立创城办公室,强化管理。把“创城”200分任务指标分解明确到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拆除违章乱搭乱建,清除沿街不规范广告牌,对影响市容的商品房进行整修,整改拓展道路,进行绿化、美化管理,实行全天候道路保洁值班,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对沿街建筑工地实行封闭施工。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治理环境污染,市容和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县城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0.2毫克/立方米;空气净化率94%;工业废水处理率81%;S02年日平均值0.02毫克/立方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75%;城市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5.6毫克/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55分贝,夜45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分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无特大污染事故。
  是年12月13日,山东省爱委会正式命名利津县为省级卫生城。
  1997年,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提高卫生城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复检。
  1998-2002年,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继续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创建标准。
  农村改水改厕
  1986年起,各级政府采取兴建水库存蓄黄河水等措施,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1991年,全县用于改水投资60.5万元,建设大型水库4个,挖坑塘20个,打机井10眼,受益村庄62个,受益人口4万多人。
  1995年,农村引用黄河水成效显著,安全用水率达到70%。是年,农村改水改厕列入创建卫生城工作重点。
  1996年,利津镇、陈庄镇、盐窝镇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试点,建成无害化厕所200套。
  1997年,全县改水改厕投入320万元,形成以点带面良性发展势头。
  2001年,全县改水改厕普及面拓宽,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16.7万人,受益率56.2%,抽查监测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83.3%;农村改厕户2.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09%。
  2002年,全县实施农村小康型饮水工程24处,50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饮水条件改善实现历史性跨越。年内,新增卫生厕所195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1%。
  灭鼠灭蚊蝇
  1986年,全市灭鼠、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工作会议后,全县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灭鼠周活动。投入灭鼠毒饵1.5万余公斤,敌鼠钠盐120公斤。
  1991年,进行两次突击性灭鼠活动后,省、市爱卫会对利津县灭鼠情况监测,鼠密度由1985年的46%降至5%以下,达到无鼠害地区标准。
  1995年,灭鼠被列为创建卫生城工作重点。夏季普遍开展灭蚊蝇活动。
  1998年春季集中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由活动前的53.68%下降到1.14%。
  2001年,全县掀起冬、春两季灭鼠高潮,发放溴敌隆400公斤,拌放毒饵4万公斤。县城驻地投放灭鼠毒饵1.5万袋;乡镇投放灭鼠毒饵到村(单位)率达到95%以上,到户率达到70%以上。年内,持续开展夏季灭蚊蝇活动,投入“奋斗钠”200公斤。
  2002年,灭鼠任务指标明确到单位,县直单位集中开展灭鼠,投放毒饵1200余公斤,投药率达到95%以上。乡镇投放溴敌隆原液265公斤,灭鼠毒饵2.65万公斤。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