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普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2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科普工作
分类号: G301
页数: 2
页码: 555-55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利津县的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普服务,科技下乡,学术交流,科技咨询。
关键词: 科普工作 科学技术 利津县

内容

科普宣传
  1986-1996年,采取举办科技广播讲座,放映科技电影,建立科普橱窗,举办科技展览,编辑发行科技期刊、小报,编写发放农业科技资料和图书,订阅《山东科技报》,开展“科技之夏”、“科技之冬”、“科技赶集”等活动,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成果展览,宣传方式多样灵活。
  1997年起,县科委与县电教中心实施“电教科技工程”,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2000年5月,创立利津县科技电视台,开设专家热线、实用技术、致富之路、市场信息等栏目。每周二、四晚8点10分黄金时段首播,周三、五中午重播,每次播出20分钟,效果良好。2002年,对科技电视台播出内容进行调整,重点突出实用新技术、新品种、致富榜样、致富信息以及蔬菜价格信息等内容,全年播出68期,收看观众95.2万人次。
  科技培训
  “七五”期间(1986-1990年),县科委和科协以农业技术、林果、蔬菜管理、食用菌种植、海水养虾、淡水养鱼等项目为重点,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邀请省内高校教授讲课。各乡镇以科普学校为培训阵地,培训实用科技人才。县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34期,培训6.1402万人次;以会代训431次,培训3.76万人次;307人报考农广校进行深层次培训;培育科普村41个。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全县建起村级科普学校500所,乡村两级科普学校培训10.2万人次。培育县级科普村47个,乡镇级科普村115个,282人参加农业函授大学学习。县乡两级培训星火攻关开发技术人员2380名,科技成果推广人员1.1万名,专利知识培训68人,技术市场培训500人,实用技术培训5020人。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实施“电教科技工程”、“万人培训工程”,形成以县电教中心、职教中心、劳动技校为主体,乡镇电教站为重点,村电教室为网点的科技培训体系。成人教育每年3万人次以上,1999年增长到10万人次。2000年10月,组织14名学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1名学生获山东赛区高中组三等奖。
  2002年,正式启动全县管理人才培训工程,组织利华益集团、金泽毛纺公司等6家企业的管理人员赴清华大学参加为期3周的学习培训。全面启动“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设立芦笋、蔬菜、畜牧、水产、粮棉种植等11个专业,52个教学班,讲课210场次,培训3100人。是年,汀罗镇被命名为省级科普先进镇。汀罗镇毛坨村、明集乡郑家村、陈庄镇肖庙村、北岭乡维新村、虎滩乡北苏村被命名为市级科普先进村。北岭万亩蔬菜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滨海中、重盐碱地芦竹高产栽培技术开发”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普示范项目。
  科普服务
  1987年9月,北岭乡建起“科普服务部”,以乡种子站为依托,推广普及良种和配方施肥、植保技术。到1990年,乡镇科普服务部发展到9处。1992年,成立“利津县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同时设立8个乡镇服务分部,形成实体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经营信息等全方位服务。1993年县乡科技服务组织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实体服务组织替代。之后,以农民为主体,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实体性协会组织不断发展,各级各类协会研究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成为农村科普服务生力军。2000年,县芦笋研究会、利津镇养鸡协会被山东省科协授予“全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2002年,遴选高新技术项目,拓宽与高校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创造条件。
  科技下乡
  1986年,开展“科普车下乡送宝”活动,发放科普资料“明白纸”3.16万份。1987年,组织乡镇科协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帮困难家庭靠科技脱贫,当年扶持220户,到2002年,全县有4250户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
  1994年起,组织15名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承包,把科技送到农户和田间地头。2000年,先后组织科技下乡活动4次,发放科普读物2000份(册)、明白纸8000份,现场解答技术难题1000余人次。2001年县科委、县科协邀请中国科协专家来利津县开展送医送药科普下乡活动,历时15天,深入126个村,宣传健康知识,赠送科普书籍药品药具,折合人民币5万元。2002年,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开展,组织10名科技干部到北宋镇开展送科技活动,发放明白纸5000份,实用科技小册子100本,展出图板5块,放映《实用新技术》录像5盘。
  学术交流
  1986年全县建立县级专业技术学会7个,会员541人,农民专业技术学会24个,会员1500人。到1991年,县级专业技术学会发展到11个,会员680人,农民专业技术学会发展到45个,会员3052人。各学会经常组织技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1989年,在省市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利津县有8篇论文获省级优秀,23篇论文获市级优秀。1994年,参加东营市科协主办的“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讨会”,3名科技工作者发言,2篇论文在大会交流。在市优秀论文评选中,15篇论文参选,其中2篇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年,参加东营市第五届黄河口科技论坛活动,县卫生防疫学会申报论文2篇,分别获二、三等奖,县医学会、水产学会、化工学会等申报论文13篇,其中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1个。2002年,在《东营日报》、《利津信息》发表科技信息60余篇。参加在东营市科协、市人事局联合举办的“黄河口科技论坛”活动,申报论文19篇,其中获一等奖l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申报作品12篇,其中获科技创新作品类一等奖1篇,三等奖4篇。
  科技咨询
  1986-1989年,开展“科普赶集”活动,利用集市和大型集会场合为农民进行科技咨询,并发放科技资料。1991年6月,建立“利津县科协科技咨询服务站”,先后为北宋、明集、前刘等乡联系农药240吨,为棉农、菜农、养殖专业户引进新技术、新良种、新型农药。协助北岭乡永富村李明芬建起全市首家蜂蜜加工厂。1992年,拓宽科技咨询服务业务范围,开展农村大集技术咨询日活动,进行实体性质的科技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1993年9月,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4所高校,在利津召开“全省高校科技信息发布会”,全县150余人92个项目进行意向洽谈。1999年4月,邀请9名省内外电子、医学方面专家,对隆昌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便携式无创伤血糖测定仪”和“加油机智能税控系统”进行项目咨询论证,提供项目实施科学依据。2001年11月,石油大学37名研究生来利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县内部分企业就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咨询,解决部分难题。2002年,开展科技周活动,组织科技干部下乡,到北宋镇、汀罗镇、陈庄镇和前刘水库区域的芦笋生产区进行科教咨询和实地指导,收到良好效果。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