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022
颗粒名称: 茵陈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
页码: 314
摘要: 别名白蒿,俗称蒿子苗,属菊科植物。茵陈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叶从根节发生,羽状分布,茎直立,叶梗细,多方枝,细嫩枝,叶被面有白色缄茸,毛枝端叶短小无毛。秋后期开淡绿色小花,多集成圆锥形,瘦果长圆无毛。
关键词: 土特产 药材 利津县

内容

别名白蒿,俗称蒿子苗,属菊科植物。茵陈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叶从根节发生,羽状分布,茎直立,叶梗细,多方枝,细嫩枝,叶被面有白色缄茸,毛枝端叶短小无毛。秋后期开淡绿色小花,多集成圆锥形,瘦果长圆无毛。
  农历三月采集幼茵,去根除杂质,晒干或晾干备用。入药以质柔、色灰旧,有香气者为佳。夏季采集茎稍之细叶阴干,带青色而绵软者名“绵茵陈”,为茵陈之上品。茵陈味辛,性微苦寒,有清热利肝胆,利水退黄疗时疫之功效,是中药治疗传染性肝炎的首选药物。鲜茵陈,洗净沸煮后,晾透,加拌蒜泥作菜,别具风味,可治肝炎,咳嗽等症。茵陈籽(蒿籽),是很好的野生油料,且粘性很强,磨细调糊加温后,可作胶粘剂。茵陈的生长环境有“沙地茵陈自生”之说,主产品在利津镇西北部、明集乡、盐窝镇西部。利津境内茵陈生长最大面积可达760平方公里,蕴藏量80万公斤,1958年最高收购量60万公斤(青蒿),满足当地需用,余者外销。近年,由于大面积垦荒为田,茵陈野生面积大大减少。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