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908
颗粒名称: 三疣梭子蟹
分类号: F762.7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黄河口一带滩涂及浅海蟹类家族发达,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三疣梭子蟹,是利津县海域内传统的名贵海产品。
关键词: 土特产 海产品

内容

黄河口一带滩涂及浅海蟹类家族发达,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三疣梭子蟹,是利津县海域内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因其背甲隆起三个疣瘤,体形酷似民间织布的梭子而得名。三疣梭子蟹个大、肉肥、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海产品。捕获期为春秋两季。每年四月上旬,随着水温的逐渐上升,越冬后的母蟹开始自黄河口东北的渤海湾深处莱州湾沿岸一带洄游。四月底开始在水深10米以内浅水海区产卵。每只母蟹产卵达数万只,附在腹肢刚毛上,形成鼓鼓的一堆,渔民称之为“蹬籽母蟹”母蟹蹬籽前肉肥膏满,大者斤余。产籽后体弱肉瘦,虽香不如前,鲜度却有增无减。盛夏之时,公蟹体重肉多,质量优于母蟹,故有“春吃团脐(雌),伏吃长脐(雄)”之说。中秋节之后,三疣梭子蟹又日渐丰腴,至12月初越冬洄游时,个个脂膏盈甲,壳满肉肥,谓之“顶盖肥”。这时,随着气温的降低,它们又姗姗而去,潜入深海越冬。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捕捞过度和污染等因素,三疣梭子蟹自然资源连年下降,为此,县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了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实验,1995年实验成功,并繁育出300万只稚蟹。该技术项目于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底,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500余吨,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