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项目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8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项目开发
分类号: F304.1
页数: 4
页码: 195-198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利津县开始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
关键词: 农业综合 综合开发 利津县

内容

1988年,利津县开始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到2002年,全县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2个,累计投资6032万元,累计新增粮食产量1.5亿公斤,棉花产量60万公斤,饲草产量7050万公斤,水产品310万公斤,蔬菜6000万公斤。开发草场面积5.2万亩,林地建设1万亩,林地覆盖率比开发初提高6.7个百分点。开发土地面积56.2万亩,其中开发荒地2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8.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4.2万亩。带动全县建成各类龙头企业12处,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万亩,连接农户700余户,带动“上农下渔”开发项目7.5万亩,共计开发养鱼池3252个,养殖面积2万亩,修筑种植台田3.2万亩。2002年全县农业开发区创产值9366万元,获利润312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7,农民总收入增加2980万元,比非项目区人均多增360多元,不少村庄通过开发,成为文明富裕的小康村。
  附:农村合作基金会
  利津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前身是利津县劳务银行,成立于1993年10月。1994年8月新建利津县农村合作基金会联合会,原劳务银行的资金协作业务,全部改由基金会运作。1995年4月,劳务银行与基金会分开,劳务银行归县水利局管理,基金会归口农委管理。基金会列正科级事业单位,为群众性资金互助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定编12人。内设办公室、资金运用科、资金组织科、审计科、财务科、保卫科、利一路办事处,下设陈庄、盐窝、明集、集贤、北宋、虎滩6个基金会和傅窝、王庄、前刘、利津镇4个乡镇办农村合作基金会。1998年,资金运用科、资金组织科改称业务科,增设营业室,共有干部职工50人,其中正式干部职工26人。五年中,农村合作基金会联合会运作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9年6月23日,遵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全县农村基金会停业,9月30日,清理整顿和资金兑付工作全面结束。2000年3月17日撤销。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