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地籍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83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地籍管理
分类号: P273
页数: 1
页码: 17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地籍管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
关键词: 地籍管理 土地管理局 利津县

内容

1989年县土地管理局专设地籍管理股,1993年县级机构改革时设置为地籍规划股,负责全县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定级估价、土地统计等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按照省、市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部署,县政府组织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71名技术骨干,于1987年2月至1988年12月,对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依照东政发[1984]144号文件,利津县在河口区版图内的土地,包括刁口乡、一千二林场及各乡镇的飞地,由河口区负责调查。利津县只对其作概查,其面积单独统计,未参与全县汇总。
  通过调查,利津县土地总面积159万亩。其中耕地83.70万亩,园地553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48万亩,交通用地2.57万亩,水域18.07万亩,未利用土地38.14万亩。
  全县对耕地的利用状况是:全县耕地面积为81.56万亩,其中,灌溉水田(水稻田)2.82万亩,水浇地32.86万亩,旱地45.44万亩,菜地4364亩。
  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利津县的城镇地籍调查始于1989年。1990年完成权属调查186宗,完成地籍测量121宗。经过补查、测量、制图、汇总和审核,确认利津县税务局等50个单位使用的54宗国有土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达到发证要求。县政府批准,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书。这是建国40多年来利津县首批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到1999年,全县共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4112宗,总面积1.21亿平方米,其中油田用地3524宗,地方用地588宗。
  村庄地籍调查。1991年6月,在店子乡3个村进行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在此基础上制订《关于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意见》。8月全面展开,当年完成调查109个村,13841户,发证61个村,8549户。到1995年,共进行村庄地籍调查508个村,66972宗地,总面积2736万平方米,发证62117宗,发证率94%。
  土地变更调查。自1988年,利津县每年第四季度进行当年土地变更调查。到2002年5月,全县调查范围内(不含利北地区四河以东土地),共有土地总面积193万亩,其中耕地79.62万亩,园地2.09万亩,林地2.4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30万亩,交通用地3.43万亩,水域49.11万亩,未利用土地36.93万亩。
  土地登记
  城镇国有土地登记。1988年12月,全县土地申报登记工作展开。土地申报登记,分为申报阶段、调查阶段、面积核实阶段、注册登记阶段、发证阶段等五步进行。到1999年,全县共申报国有土地4220宗,登记发证4112宗,总面积1.21亿平方米。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登记。1991一1994年,全县除城镇规划区内27个村庄不搞调查外,共搞地籍调查66072宗,总面积2736万平方米,登记发证62117宗,发证率94%。2001年,登记集体土地建设用地11宗,面积1.45万平方米。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登记。1993年初,全面展开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到1995年,全县应进行农村集体土地调查登记的508个村,1221宗地,面积6.86万平方米,全部完成调查,登记发证1162宗,发证率95%。
  水利工程用地登记。1992年,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展开水利工程用地登记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收集资料、勘丈、测绘、埋桩;县土地管理局负责权属调查和组织法人代表签章。1993年11月,完成登记发证,资料一式二份,分别由县水局、县土地管理局存档。
  公路线路用地登记。1991年8月19日,县政府发布《关于搞好公路线路用地地籍调查登记发证工作的实施意见》,随即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展开调查工作。先后进行权属调查、现场勘丈、划线定界、埋设界桩、绘制公路线路用地平面图等工作,到1992年7月,顺利完成利津县省级干线公路线路用地的确权登记工作。
  土地统计
  1989年,利津县建立土地统计制度。每年度末,及时将统计情况上报省、市土地管理局。土地统计为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工作依据。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