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7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质量
分类号: X321
页数: 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利津县环境质量,从水况、噪声、大气三个方面介绍了利津县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 质量 利津县

内容

水况
  地表水境内主要河流有挑河、褚官河、太平河、黄河等。挑河沿岸大量石油开采,受雨水冲击造成水区污染。褚官河是一条改碱排水河,因滨南采油二矿、采油三矿废水及落地原油入河而造成污染。太平河是县内主要排水河,县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排入太平河。黄河是县境客水水源,受中上游影响,悬浮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增多。1998年检测显示,太平河、挑河为严重污染,褚官河、黄河为轻污染。其COD超标倍数为:黄河(利津水文站)1倍,太平河(太平桥桥面)6.1倍,挑河(刁口桥断面)44倍。1991一2002年,在所有河流检测项目中,均有化学耗氧量超标现象,浓度多在16-346mg/l、32-274 mg/1之间。2002年,河流化学耗氧量超标浓度在22-314 mg/1之间,河流相比,太平河超标严重,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高锰酸钾指数均有超标现象。
  大气降水从1988年起,对城区逢雨必测,检测结果:PH值6.2-8.1之间,电导率48-750un/ cm,大气降水水质较好,全县未出现酸雨现象。
  饮用水县内饮用水源主要是黄河水、水库蓄水。水质受地下水渗透作用和黄河上游水源影响。1990年起,每年6次对北宋水库、汀罗水库、陈庄水库、梁家水库、虎滩水库、明集水库、城南水库、饮用自来水等8个主要水源进行检测。部分水库PH值偏高。陈庄、梁家、虎滩、明集水库类大肠菌群略有超标,城南、陈庄、汀罗水库PH值、生化需氧量轻度超标。从总体看,全县饮用水源有污染,但水源保持较好。2002年县城水厂建成使用,城区居民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
  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化工、酿造、食品加工、纺织、医药制造以及滨南采油厂污水。污染物最高浓度化学耗氧量7790mg/1,悬浮物5876 mg/1,石油类47 mg/1,严重超出国家规定标准。2001一2002年,对大型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水质明显改善,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新增企业较多,污染物总量仍呈上升趋势。
  地下水因县境属退海之地,全县地下水含盐度高,浅层地下500米基本无淡水,所以地下水一直没有列入监测范围。
  噪声
  境内噪声主要源于交通、建筑施工和生活噪声。
  1990年起对县城功能区噪声定期检测,噪声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夜间超标较重,最高超标0.6分贝,最低超标0.014分贝。1992年起对县城区内8条主要道路(利一、一、一、四路,津一、二、三路,滨港路),设点检测,交通噪声平均值有不同程度超标。
  大气
  境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燃料(原煤、天然气)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工业废气排放量较小,居民生活能源以液化气、煤、电为主,另外境内地势平坦,海陆风交换频繁,有利于污染物消散与净化,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达到或超过国家II级标准。县城区域内冬季取暖以两吨以下锅炉为主,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锅炉烟尘、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城区大气污染相对集中。2002年,热电厂集中供暖工程实施,县城区域内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