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多种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8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多种经营
分类号: F276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解放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副业等多种经营门路。家庭副业主要是做豆腐、捕鱼、贩鱼、割野苇草和割野荆条等项。解放后,由于需求的变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品种。如六十年代,村里每年都组织劳力拾草烧窑,成了当时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企业 外贸企业 大型企业

内容

解放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副业等多种经营门路。家庭副业主要是做豆腐、捕鱼、贩鱼、割野苇草和割野荆条等项。解放后,由于需求的变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品种。如六十年代,村里每年都组织劳力拾草烧窑,成了当时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970年后,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全村多种经营有了新的发展。
  种植业从解放前,王道村就盛产蔬菜、甜瓜、西瓜。当时曾流传着这样几句歌谣:“张寨的草编堤口的绳,王道的瓜园出了名”。王道的瓜格外甜,亩收入300多元;王道的白菜棵大、卷的实、好吃好销,亩收入500多元。七十年代,王道村充分利用古小清河和村边湾塘,种植了面积近百亩的耦和苇草,年产值l万多元。1986年,党支部书记王孟梅组织36名年轻党员去支脉河防潮闸以下的河滩,义务栽苇草1000多亩。2002年,在开发渤海滩涂沙子岭的同时,扩种苇草近3万亩,年产值200万元-1993年,王道村在产业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把二十支次东的1500多亩地改建成了苹果园,栽植苹果树6.6万棵,年产量400多万斤,产值200万元。2001年,村里又把济青闸以东的二干渠大坝,改建为冬枣园,面积46亩,栽植冬枣1.6万棵,现初见效益。
  养殖业家庭养殖业分大牲畜养殖和猪、羊、兔、家禽等养殖,以增加经济收入。
  大牲畜养殖骡、马、牛;驴主要是供使役。合作化以前,是家庭饲养,合作化至七十年代末,基本上是由集体养殖。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恢复为家庭饲养。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大牲畜的使役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对大牲畜的养殖业就越来越少,骡、马、驴基本上没有饲养的了。但为了经济的更大发展,为了富民强村,1993年,由村集体扶持,大力发展奶牛和鲁西黄牛养殖,一次从黄河农场购进奶牛48头,购进鲁西黄牛近200头。到2005年,养奶牛户达20多户,牛舍100多间,存栏460多头,年利润100多万元。
  猪养猪是王道村的传统养殖业,年度饲养量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减而起伏变化。1959年生猪存养量125头,1977年是672头。1981年后,由于粮食价格的不断上升,养猪成本随之提高,生猪饲养量骤降,1984年,年末存养量仅有200头左右,1985年又有所回升。九十年代,养猪业逐步走向专业化。2002年,养猪专业户王学文一次引进种、母猪200头,年繁殖生产仔猪、育肥猪4200头,产值300万元,利润40万元。至2005年,全村养猪专业户17户,生猪存栏量3000头左右。
  羊建国前,养羊的户不算多,但建国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种地需要肥料,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度增加,村民自觉地发展羊的养殖。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全村年存栏量都在千只左右。
  兔自六十年代始,村民开始养殖肉食兔,有的还养起了长毛兔,但发展缓慢。以七十年代为发展高峰,年存栏量都在千只左右。
  家禽家庭养禽以鸡为主,其次是鸭、鹅。以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发展平稳。自1978年后,家禽饲养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养鸡大户王学文,1989年开始养鸡,从一次性容养量1000只、2000只、3600只,最后发展到1991年一次性容养量7000只的小型养鸡场。1999年,村里划出了养殖区,王学文建起了一次性容养肉鸡2万只、年出栏10万只、产值150万元,利润15万元的中型养鸡场。到2005年,王道村养鸡专业户10户,年出栏毛鸡2万只。(这年,王学文的养鸡场改建为养猪场)。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