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视察、调研报告选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人大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4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视察、调研报告选录
分类号:
D622
页数:
56
页码:
273-292
摘要: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精神要求,区人大常委会李生贵副主任带领有关人员,通过听取区土地管理局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召开区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及部分乡镇土管所长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人民代表
会议
东营区
内容
全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
(1997年10月)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精神要求,区人大常委会李生贵副主任带领有关人员,通过听取区土地管理局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召开区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及部分乡镇土管所长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及国家、省、市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全区土地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一)积极做好执法宣传工作。区土地管理局结合“六二五”全国土地日,录制磁带、出动宣传车、悬挂过街横幅、制作大型宣传画、张贴布告、发放《中国土地》等刊物,对《土地管理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及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宣传,为土地管理依法行政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认真搞好全区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工作。根据中央(1997 )11号文件要求,今年6月份以来,区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清查91年来非农业建设用地情况,对国家建设、乡镇集体企业、各类商贸小区和水利、公路沿线建设用地逐一进行了排查,并对非法用地按规定进行了处罚。(三)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根据有关规定,控制定额,严把审批关,坚持政府统一征地,对建设项目实行全程管理,保证了土地的及时供应。(四)全面完成基本农田调整工作。在全面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础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把审批关,进一步保护耕地。(五)加大土地使用改革力度,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全面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工作,做到了按规定出让的项目,坚决办理出让手续。同时积极研究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了《东营区民营经济区用地暂行办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六)注重机关建设,重视信访工作。土管局机关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了局长接访日工作制度,认真处理土地信访案件。同时,土管局还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包村、秋种等中心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查中干部职工反映,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工作,处理起来难度大,进展慢。
二是农村对宅基地收费折旧认识不到位,还没有一个规范性文件。
三是乱占乱建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是乡镇成立土管所时招收的工作人员,因种种原因至今没有解决好编制、待遇等问题。
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管理法》的学习宣传工作,为全区土地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杜绝乱占乱建现象,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三是制定有关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四是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土地管理队伍。
五是发挥土地管理职能部门的优势,搞好土地资源的转化、利用,想方设法引进一些好的项目,为东营区的经济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
全区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7年10月)
由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全区九七年以来的教育执法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执法和主要工作成绩
九七年我区教育工作以不断巩固“两基”成果,突出落实“两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抓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依法行政,使我区教育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城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为尽快解决城区广大干部职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区三中、区实验小学的同时,第二学区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今年4月原辛店一中、区一中初中部顺利过渡到第二学区,9月份又面向社会招收了初中新生,现已达到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29名,教师101名。与此同时,对区一中、区三中、区实验小学实行了家属区与教学区的隔离,整修了草场,绿化了校园,建立了校园文化,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2.学校管理正在向规范化迈进。九七年在全区学校广泛开展学校管理评估,争创规范化学校活动。上半年有10处学校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有两处申报市级规范化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治理了学校环境,治理整顿了学校资产,落实了各项管理责任制。
3.教学研究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为向教研要质量,区教委首先配齐了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并先后组织区直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委主任、乡镇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校长,部分骨干教师一百余人到潍坊、泰安、淄博等地参观学习学校管理和单元达标教学经验,对全区1500多名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单元达标教学在全区进行全面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九七年以来,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结合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书画展,迎回归征文、知识竞赛、巡回演讲、电视大赛、文艺汇演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义教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九七年全区有701名学生考入了大中专院校,向市一中输送了220名570分以上的初中优秀毕业生。
(二)落实《教师法》,教育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注重教育干部培养。九七年上半年对区一中、区三中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区实验小学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对全区35处小学校长进行了培训考核。通过调整、充实和培养各级教育领导干部,初步解决了部分学校教育干部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管理水平落后的状况,为落实“两全”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生活。九七年以来区教委在教师分配、考核、评优、自学考试、教师培训和解决其子女农转非、办理地方城镇户口、教师住房、拖欠教师工资、重视老教师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广大教师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实施《职教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幼教工作的全面提高。
1.全区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局面。九七年在广泛深入宣传《职业教育法》的同时,针对职业高中生源不足、招生难的现状,区教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了“初四分流”的方案,全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职教热。今年职业高中招收新生350人,超额完成了市教委下达的招生计划。职业高中3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建设工程经过多方努力,主体工程现已完成,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2.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全区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学文化、学科学,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训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我区扫盲工作顺利通过市政府复评,自学考试工作也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3.我区幼教事业稳步发展。九七年全区有106名幼师参加市教育中心举办的技能培训。区教委先后组织了体操培训、论文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幼儿书画展、文艺会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所有幼儿园所、学前班收费情况进行了整顿,统一了收费标准,杜绝了无证收费和乱收费现象,使我区幼教事业更加稳步发展。
(四)落实《体育法》促进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理顺了管理体制。
1.积极参加体育比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今年4月我区成功地举办了全区中小学生田径比赛,5月份参加了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起草了我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细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的各项体育比赛,推动了社会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2.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争创省级体育先进单位。经教委多次向区委、区政府请示,区编委以(97)24号文公布成立了东营区体育委员会,使我区体育事业走上了正规化管理和发展的道路。
(五)注重了教委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1.认真抓好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机关同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
3.领导带头,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精减会议,狠刹玩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4.积极开展向英模学习、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机关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查过程中,在看到全区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了解到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区直有关学校和有关乡镇教委的个别领导班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整、充实、培养教育干部的力度还不够,不适应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形势的需要。
2.教育经费总量严重不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费用处于艰难状态。
3.教师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需进一步加强。
4.学校管理还不够严格,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5.拖欠教师工资的根本原因尚未完全消除,教师住房难问题依然存在。
6.城区教育规模不足,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仍是我区教育工作的难题。
三、几点建议
1.请求人大常委会,建议区委、区政府尽快解决区三中班子问题,理顺工作秩序。
2.在高中生源录取分数线过低,升学率偏低,不被社会所理解的情况下,要说明根由,消除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下大气力努力培养合格高中生,造就一大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用人才。
3.建议区委、区政府在加强对教育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多听取和采纳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
4.理顺管理体制,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人事管理权、应由教育为主,人事组织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督。
5.依法征收、管理、持续用好城乡教育附加费,依法落实并达到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进一步按照政策筹措教育资金,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动力。
6.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布局,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区教学质量。
7.努力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调动他们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
8.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早日使我区教育事业跨人全市的先进行列。
以上是我组调查情况,如有不当请主任、副主任、委员纠正。
营区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8年5月)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为本次常委会更好地审议全区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对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领导力度加大,责任目标落实到位
各乡镇全面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利措施,强化调度。做到“两个保证,一个到位”,保证了分管领导全部精力抓乡镇企业的发展。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签订责任状,增强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发展乡镇企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调动了各乡镇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二、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顺利
今年以来,全区乡镇企业认真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工作重点,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促进企业改革成果得以巩固,市场开拓力度明显加大,经济效益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新上技改项目进展顺利。1-5月份,全区乡镇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27.8%;乡镇工业产销率达到95.9%;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在抓好现有企业生产的同时,各乡镇抓住突破口,加快新建、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掀起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高潮,史口镇新上的一批如蛇皮管、原纸等村办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六户镇的年产1万吨双氧水项目土地工程进入尾声,九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些项目的建成,为我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三、乡镇工业运行质量好转,骨干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区乡企局与各乡镇密切合作,继续以“管理效益年”活动为主线,突出财务管理这个中心,加强成本管理,完善营销机制,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和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扩大地方产品在油田及外地市场的占有率。通过经济机制的转换,一些企业起死回生,效益逐渐好转。一批骨干企业起到了带头作用,南里集团通过强化成本和质量管理,出现了近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五家分公司无一亏损。凯营建材公司、盛达化工公司、丽华太阳能设备厂、朝阳通用机械公司等也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形势。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乡镇对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勇气和胆识,对发展乡镇企业不足信心。
2.各乡镇发展很不平衡,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速度放慢。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领导班子,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2.加大督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同时注重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对落后乡镇要重点调度。
3.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关于财政审计及审计执法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5月)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为本次常委会更好地审议九八年度同级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对审计局九八年度同级审计及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同级财政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自1月5日至4月30日审计局按照有关要求,组织精干人员,对区财政局、地税局、教委、区金库等单位1998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主要审计了区财政局具体组织执行区级预算和管理其它财政资金情况、区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区国库办理区级预算资金的收纳拨付情况。通过审计,有力地监督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审计结果看,1998年度区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1998年度区级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127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1148万元的101.10%,比上年增加收入1547万元,增长16.47%;预算支出实际完成964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92%,比上年增长13.24%。达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预算收入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单位漏缴、欠缴税收,非税性预算收入应缴未缴等问题。二是在预算管理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方面还不太规范。有些部门单位挤占挪用专项预算资金,部分单位预算收支及核算反映不实,应作收入未作收入,应列支出未列支出,通过往来帐户核算。三是有些部门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违规问题。四是有些部门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薄弱,会计制度执行不规范,会计基础差。
二、审计执法情况
(一)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约束机制。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实行执法责任制,坚持逐级签订责任状,定期考核,不断完善执法内容。将局内各岗位职责打印成册,编印《审计执法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使审计执法工作落实到了实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重点开展全方位审计监督。审计局在1998年工作中,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重点,严格执行《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依法加强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同时,深入地开展了企业审计、金融审计、行政事业等审计工作。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改革,结合我区的新形势,对区化工厂、黄河口氯碱厂、牛庄油棉厂、龙居油棉厂、印刷厂、服装厂、粮食局7家企业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4376万元,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提出处理意见,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9月份按照市局的统一组织,对西城城市信用社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935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38万元,已上交财政38万元;五月份,组织骨干力量,对全区1997年度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中查出违规挪用防汛费2.49万元,对查的问题进行了1%罚款,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有利地促进了全区水利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总之,区审计局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努力开拓,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安排的审计任务。同时,按时完成了区委、区府交办的临时性审计任务。98年度先后被市人事局、审计局授予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审计厅授予全省粮食财务挂帐清查审计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审计局授予执法先进单位,开创我区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任务加重,审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影响工作的开展,《审计法》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三、对同级财政审计及执法情况的建议
(1)各部门、单位严格依法办事,对那些屡查屡犯的问题要坚持制止。
(2)加强区级预算收入的征管,把应收的税款全部收缴入库,堵塞跑、冒、滴、漏现象。
(3)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确保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4)加强审计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增加审计力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5)搞好《审计法》的宣传,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为全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5月)
为召开好这次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审议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的汇报作好准备,我委对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广泛的了解。我们先后到区卫生局、牛庄镇卫生院、六户镇卫生院、北辛村卫生室进行认真的调查了解,并与部分群众、医务人员座谈,使我们对全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进一步深化乡镇医疗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我区医疗卫生工作再上新水平。截止5月份,全区8个镇214个村,占农村总人口79.16%的群众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们认为,他们成功的做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宣传发动。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会议印发《医疗工作文件汇编》对合作医疗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让基层干部群众都知道合作医疗是怎么一回事,参加合作医疗能享受哪些待遇,从而引起全民的重视,为推进合作医疗营造良了的社会氛围;一方面组织乡镇领导或村“两委”成员赴外地参观学习。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是农民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合作医疗的信心和决心。
2.搞好资金筹集。我区合作医疗资金实行农民个人负责一点,有条件的村集体拿一点,政府再补一点的办法,建立了多渠道筹资机制。根据我们调查,牛庄镇、六户镇参加合作的群众每人每年5元,镇补1元。区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17万元给全区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每人补贴1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为推动我区合作医疗的发展直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完善运作机制。区卫生局按照既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抗大病能力,又要着眼于扩大参加合作医疗群众的受益面的指导思想,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医疗运作机制,保证了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转。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在搞好预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报销比例和补偿范围,各乡镇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既保大又保小的补偿模式,让所有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都能从中受益,增强合作医疗的吸引力。
4.提高服务水平。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在给乡村卫生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的同时,又给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区卫生局狠抓了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同时,还狠抓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风、医德建设,增强了医疗卫生人员的责任心,端正了服务态度。
存在的问题:
1.宣传还不够到位。有的群众还不了解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对定点就医、药费报销程序还不清楚。
2.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乡镇对合作医疗基金筹资缓慢,有的乡镇政府按文件应给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补贴部分,至今仍未到位。
3.报销不够及时,大部分乡镇都是半年报销一次,该报销的药费,得不到及时的报销,使群众交纳了合作医疗资金的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好处,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4.筹资渠道单一,主要靠农民集资,各级政府集体投入少,抗风险能力不强。
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我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是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从1990年开始起步的,自96年4月我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省初保评审团验收合格后,工作重点随即转移到以乡镇为单位初保达标上来。我区初保工作98年有四个乡镇达标,99年争取再有四个乡镇达标,为达此目标,区卫生局对各项指标认真分析研究,逐步落实。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全社会动员,人人参与的原则,以加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发展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改水、改厕等工作为突破口,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区农村卫生整体水平。1.各乡镇政府都成立了卫生工作协调委员会,设立了办事机构,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针对不同时期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区、乡(镇)两级及时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加大对医疗卫生投资力度,对卫生院进行改貌,基本实现了“一室三配套”,建筑面积及器械装备基本达到了部颁标准。3.在农村改水工作中,区政府把解决农民饮水问题作为民心工程、生命工程来抓,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改水工作,到目前,全面农村饮用安全卫生水的人口达98.55 ulo,其中饮作自来水的占99.92u/o,由于成绩突出,我区被国家爱委会命名为“安全卫生水改造先进区”。4.加强行政村卫生室管理,扩大提高社区服务内容和质量,对乡村卫生室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划,乡村医生由卫生院统一调配使用,药品统一购买,为全面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设备购置、基础设施不配套,区政府有关规定尚未得到落实。
2.在农村改厕中,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在公厕无害化处理上,距达标还有很大差距。
3.社区服务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使群众怎么看病,路子清楚,药费如何报销,心理明白,提高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觉 2.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合作医疗费管理、使用、监督力度,及时报销农民手中的药费,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
3.增加政府扶持资金,尽快落实区政府“每年从财政拨出40万元用于基层卫生设施建设”的承诺。
关于区属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6月)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为本次常委会更好地审议区属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对区属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工业生产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今年以来,区经贸委和生产企业认真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区属工业发展速度保持了较快增长,效益大幅度提高。1-5月份区属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43万元,同比增长51.3%(增长较大的是石油化工厂、氯碱厂和药化厂),实现利税1164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产销率明显回升。
二、加强企业管理,拓宽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区属企业加大了企业管理力度,实行经济责任制及目标成本考核,注重劳动纪律、生产任务、成本费用,销售价格指标的考核,产品成本、销售费用明显下降,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拓宽市场空间,销售范围不断扩大,货款回收率有较大提高。今年实行产品销售总承包、制定销售奖罚办法,奖励额上不封顶,十不保底,调动了业务员的积极性。促使企业良性运行。
三、加大技改投入,注重新产品科研,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今年,区属工业注重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99年度我区计划新上技改项目31个,计划投资2亿元,截止5月底开工项目15项,完成技改投入6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迅速膨胀我区经济总量。同时,为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大了新产品科研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5月份组织企业参加了99年山东省产学研洽谈会,共签定项目合同4项,达成合作意向8项。加快了项目库建设,为我区工业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名牌和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2.企业资金紧张,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无法保证,新项目建设速度放慢。
3.企业生产规模小,开工率低,抗风险能力差,效益难以提高。
4,企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懂企业管理的人才少,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名牌意识,创造我区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拓宽融资渠道,筹集更多的资金。解决新上项目建设周期长,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
3,不断膨胀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抗风险能力。
4.搞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关于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9年6月)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199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第十次常委会议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汇报,我委于3月18日组成调查组就全区贯彻《职教法》情况进行了抽查,这次抽查,我们采取了听汇报,查看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并深入区职业高中、区劳动局培训中心、石油化工厂等单位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主要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全区职业教育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了长足地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法》自96年9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事,并且广泛深入宣传《职教法》形成社会共识,营造适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职教法》颁布实施三年来,每年5月份为宣传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职教法》的贯彻执行和全区职教发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区职业高中为龙头,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为补充,并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初四分流”制度,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筹资措施。区、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设配套了区职业高中,不断完善了乡镇成人校办学条件,充分展示了各级政府致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同时也就我区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法规范社会办学。区政府依法规范辖区内社会办学,结合《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具体要求,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理顺了关系,将辖区内23处职教学校,依法行政规范其办学行为,端正其办学方向,明确其办学宗旨,强化其法制意识。为城区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4)根据《职教法》出台了适合我区职教发展实际的《东营区职业教育管理条例》、《东营区关于贯彻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有力的推动了全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问题及建议,
1.职业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根据我们了解,区职业高中办学经费不足,实践环节的教学缺口大,办学条件差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关的职教经费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
建议区政府就如何落实经费投入政策,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推动我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尽快解决职高取暖问题。
区职高自九三年新校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为解决取暖问题奔波。现仅完成了校内供暖管铺设部分工程,另外,据了解石油大学供暖处现尚有部分余热处理,并且还有闲置输管口,如果管口一旦被其它单位接用,区职高和区党校的供暖将更加困难。因此,建议区政府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出台筹资方案,力争年内得到解决。
3.职业教育实验场地不足,尽快协调解决职高门前征地问题。
职业学校如无实习实践基础,将难以培养学习过硬的一反之长。区职高现有教室12个,仅能满足教学需要。电气焊、摩托维修等实践课教学只能在自行车棚里进行。基于此,建议区政府协调解决学校门前征地问题,尽快使学生的实习基地得到落实。
4.职高二期工程还没列入政府计划,学校更名亟待解决。
我区职业高中处在地方与油田诸多职业中专的密集区,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办学条件均难以与其抗衡,况且尚属职业高中,名不正、言不顺,招生难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几年来,虽历经努力,但由于办学规模达不到,学校更名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希望区政府尽快将二期工程列入计划,为职高升为职业中专创造条件。
5.我区职业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区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尚未树立大教育观念。具体表现在部门行业间的协作不深入,配合不密切,各走各的路,各迈各的步,行业部门分散办学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我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建议区政府将辖区范围内的各类培训任务协调到教育上来,将我区职业教育纳入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
对东营区公安分局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00年7月)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为充分审议好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各项议题,6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生贵带领有关委室的同志分别深入到部分乡镇、办事处及公安派出所,采取听汇报、召集市、区人大代表和有关负责同志座谈及实地调查等形式,对东营公安分局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公安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以“三讲”教育“回头看”、“三整一树”、实施“干警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总体思路,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始终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强化治安管理,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在安全保卫、严打斗争、治安管理、110建设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一)突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全区政治稳定
公安分局认真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和对“法轮功”练习者进行监控等工作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实行昼夜监控,清理清查隐患问题,排除不安定因素,确保了全区政治稳定。
(二)强化刑侦破案,认真开展严打斗争公安分局不断加大对现行案件的侦破力度,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分子。据调查,今年1-6月份,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5起,其中重大案件破获60起,侦破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狠狠打击了一批杀人、强奸、伤害、抢劫、劫车等重大犯罪活动。同时,根据辖区治安形势需要,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严打斗争、打“五霸”专项斗争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斗争,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切实加强报警台建设,推动110向纵深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公安110报警台建设的不断加强和110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110始终坚持“四有四必”服务承诺,无论是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不法侵害,还是逢灾遇险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拨打110,公安干警便立即出现。110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依赖的“保护神”,110以其机动灵活,迅速及时,服务优良,服务范围广泛而闻名遐尔,深受人民群众赞誉。据调查,110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在9000以上。前日,曾以7岁以上的小学生为对象作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知道“110”的占94u/o以上。1—6月份,110报警台累计接警达2337起,涉及多方面情况。今年以来,110报警台还积极搞好与联动单位的配合,变“公安110”为“社会110”,同时发挥边防派出所和乡镇派出所的职能作用,使“110”不断向海上和边远乡村辐射,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四)积极开展“三整一树”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
公安分局按区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和“三整一树”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队伍建设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执法水平明显增强。
此外,公安分局还在基建、招商引资、内保、流动和暂住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侦破率相对偏低,治安形势依然严峻
据了解,今年1-6月份,全区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662起,其中重大案件245起,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破获185起,仅占28010。辖区内杀人、强奸、伤害、绑架、劫车杀人等恶性案件还时有发生,街头抢劫、盗窃屡见不鲜,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失窃事件此起彼伏,欺行霸市的各类“霸头”依然存在,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青少年犯罪日益增长的趋势,也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警力不足。面对辖区内复杂的人流结构、人口流量和复杂形势,目前现有警力严重不足,制约了许多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执法办案的难度增大。新刑法对审讯工作和关押时限的有关规定,使执法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弱化,这无形中也为犯罪分子对抗审讯、负隅顽抗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当前的复杂情况,证人不愿提供证据等,造成了侦查线索难、侦破案件更难;三是少数干警的素质与当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不相适应。因担心执法中容易出现不当或过激行为,而受到追究,存有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对某些区域或某些场所内的不法行为不敢管,不敢抓,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四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不够深入,社会上和学校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负面影响。
(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所抬头
据了解,近一个时期以来,卖淫嫖娼、色情服务、吸毒贩毒、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比较泛滥。主要集中于宾馆、饭店、歌舞厅、桑拿洗浴中心、按摩院、洗头房、娱乐园、茶楼等娱乐服务场所中从事卖淫嫖娼、赌博,他们由暗到明,由夜晚活动到全天候作业,由隐蔽到半公开,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也比较猖獗。吸毒贩毒,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根据群众反映在辖区内个别地方已经发现,这些地方和场所,多为公安不去查、不能管的地方,致使各类案件、恶性事故频频发生,社会隐患十分突出。尤其是个别不法分子以投资经商作掩护,借招商引资、创造软环境的大好形势,从事非法勾当,为不法行为营造“保护伞”和“安乐窝”,严重地扰乱了社会治安,败坏了社会风气,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里应当指出,依法加强管理和创造软环境并非是对立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依法管理,是严格依法进行管理,杜绝乱收费,随意罚没、吃、拿、卡、要等,其最终目的是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创造软环境,是为投资者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使其能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依法经营,二者行为的前提都是依法。在这一点上不排除个别部门、单位和个人,认识偏面,将其绝对化。认为只要是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就问不得,看不得、查不得,管不得,一律束之高阁,一概加以保护,这样势必带来许多不良因素。我们提倡大开放,大招商,创造软环境,但并不是放任和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绝不是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作代价换取所谓的一时“经济繁荣”。
(三)警力严重不足,联防队伍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中心城区,处油田腹地,人流、物流量大,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量多,人口居住分散,且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较多,管理难度大,繁重的任务与不足的警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紧急任务多,工作量大,民警长年处高度紧张、高度疲惫状态,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更为突出,加之“110”服务广泛,出警率高,昼夜服务,需要干警人数相对较多。而现有联防队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治安任务十分繁重。
(四)干警顾虑重重,工作进展缓慢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区里和公安分局拟将对全区公安系统进行人事调整,但调整方案迟迟不出台,导致部分干警特别是中层干部思想波动大,出现消极情绪,抱有坐等观望态度,工作中求稳怕乱,致使许多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办案质量,强化侦查破案工作
要根据辖区内的治安形势特点,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行动,及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重点打击整治,如抢劫、推窃、人室盗窃等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创造安定祥和的环境。要按照“挖积案、追逃犯”的要求,认真梳理各类重大积案,加强网上追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力争有更大的突破。
(二)加强治安管理,坚决取缔社会丑恶现象
要配合在全国开展的“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活动”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对重点单位进行摸排、暗访,迅速出击,依法查处。在专项行动和专项治理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好:娱乐服务场中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营利性陪待活动严重的问题;电子游戏场所过多过滥,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猖獗的问题;娱乐服务场所管理措施不到位,手段软化,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执法人员对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失职渎职的问题。要敢于出实招,亮重拳,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三)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管理,消除治安隐患
要努力克服“重办证,轻管理”的思想,切实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掌握人口动态,消除治安隐患,降低发案率。
(四)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要切实注重抓好干警队伍建设,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干警情绪。要不断加强对广大干警的教育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向素质要警力;要引导干警切实转变观念,研究探索公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积极服务于大开放、大招商,创造投资软环境的需要。打击与服务相结合,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全区环境保护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00年10月)
为使常委会更好地审议会议议题,根据主任会议的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配合有关常委会组成人员,自9月19日开始,先后深入到胜利镇、牛庄镇、史口镇及区环保局,对全区环境保护执法及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区环保部门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全面贯彻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努力实现“一控双达标”任务,大力改善环境质量,使“九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得以落实,各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
(一)严格环境监管,全面落实总量控制计划。
区环保部门按照《东营市“九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严控制的原则,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同时,加大了环境监督管理的力度,对严重超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按照“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区省控12种污染物指标已全面完成。
(二)加强污染点源治理,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关于所有工业企业污染源必须于2000年6月底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区环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一控双达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污染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将达标责任细化,对控制目标进行跟踪管理,强化调度和监督检查,积极为企业治理污染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指导,有力地保证了“一控双达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据了解,截止到目前,辖区“一控双达标”范围内的10个工业污染源(废水项目4个,废气项目6个)已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并顺利通过验收。其中,东营石油化工厂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了污水、废气及噪声治理,市环境监测站的验收监测结论表明:该厂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厂界噪声排放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黄河口氯碱厂投资10余万元进行了锅炉废气及污水治理,其锅炉采用的SXPC型消烟脱硫除尘器,除硫效率大于88%,除尘效率大于95%,使锅炉烟尘、SO实现达标排放,其废水中COD、油、SS、PH也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胜利钻前再生纸厂在原污水处理一、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又投资近30万元,实现了污水处理三期工程,该工程包括大型的水循环池(兼沉淀池)9个(1100立方米),输水渠120米,动用土方1650立方米。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率达85%(170吨/日),少量废水达标排放(30吨/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治理,其他污染源如盛达化工厂、腾达有限公司等,污染物排放也都达到了省、市要求。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服务于招商引资。
在全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形势下,区环保局制订了对外来投资者服务承诺,热情为外来投资者服务,同时,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绝不允许污染严重的企业在我区落户。为了切实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对申报的项目,从选址、规模、生产工艺流程、能源消耗及污染防治设施等方面都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无环境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当场审批;对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派专人与有环境资质的单位联系,力争尽早批复。既较好地服务了招商引资工作,又有效地堵住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据了解,1-9月份,共审查建设项目20个,审批16个,因选址不当拒批4个,建议进行环评的4个。
(四)环境监理工作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日趋规范。
区环保局通过强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质控现场监督,使数据质量一直保持稳定上升趋势。1-9月份,对限期治理企业、冬季采暖锅炉、饮食服务业和建筑工业的污水、噪声、烟尘进行了监测,完成了例行监测任务,共报有效数据5198个,为环境管理、监理提供了可靠的执法依据,及时掌握了本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同时,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化征收,注重对违法案件的查处,使环境监理工作呈现出了新局面。在排污费征收过程中,排除种种干扰,严格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计算,按程序征收,使柜台式收费模式得到完善的同时,征收额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据调查,1-9月份,征收排污费已逾88 此外,环保部门还加强环境宣传、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区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并通过实施执法责任制及规范执法行为,不断强化环保基础工作,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环保执法队伍素质,确保了全区环保执法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为依法保护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区环保局在辖区范围内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环境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部分群众尤其是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搞好环保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强;二是对辖区内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市区环保部门职能交差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监测实力亟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环保执法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个别污染严重的污染源监管处罚措施不够有力;四是监督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建筑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取暖设施污染、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等问题,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五是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治理污染作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来抓,仅顾眼前利益,对企业应承担的环保义务,认识不到位,局部利益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六是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出现了污染严重的项目转移转嫁上马的现象,它们借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好形势,由发达地区转移到不发达地区,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有的甚至改名换证,其实质量“穿新鞋,走老路”,这些项目污染严重,消耗资源量大,一般为国家不提倡或明令禁止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环保部门:
(一)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建设,深人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运用科技手段的意识和水平。
(三)要不断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区域内环境质量。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与城乡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严把项目建设和审批关,对污染严重和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防止区域外污染转嫁转移到辖区内。要坚持环境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即在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环保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对全区计划生育执法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00年10月)
根据主任会议的安排意见,为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中央《决定》精神和《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汇报作好准备;我委对全区计划生育执法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9月18-22日我们先后到区计生委、龙居乡龙东村、海河办渔民新村,通过听取有关单位负责人的汇报,深入乡(镇)、村、居认真查询,并与部分群众座谈,使我们对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全区计划生育执法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2000年以来,我区的计划生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准确把握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认真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和省、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及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措施,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又上新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一票否决、重点管理、离职审计、追踪奖惩等制度;强化村民自治、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到基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通过对渔民新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看,渔民新村计划生育工作自98年10月纳入我区正式管理以来,海河办有领导专人负责,村有专业计生干部,成立计划生育协会,使渔民新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000年没有出现一例计划外生育。使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局面,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2.群众的婚育观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年以来,区计生委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中,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宣传车、黑板报、学习班、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法、普法、守法教育,并适时地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条例》、中央决定精神,普及计划生育知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3.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我们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全区乡镇、村居都已建起了设备比较齐全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并配备了计划生育专职工作人员,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区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配备了微机,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微机化,通过大力实施孕前型管理及跟踪随访服务和优生四项监测服务、健康查体综合服务等活动,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到目前,全区已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10个,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区域化管理;不断加强对“空挂户、口袋户”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排查摸底,建档立案,依法管理;并通过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规范管理“示范路”、“示范街”、“示范村”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建档案、审验证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全区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
5.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成绩显著。区计生委领导全区计生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全面启动优质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为主”合格村、村民自治村、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村创建活动开展顺利成绩显著。到目前,全区已有196个行政村(居)成为“三为主”合格村,56个村(居)成为计划生育“三为主”模范村,并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192个村推行了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224个村全部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有力促进了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区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穷生富养,非法生育现象仍有存在,我市属新建城市,我区流动人口以每年15000人的速度递增,再加城市下岗职工增加,部分村民外出经商,为超生而流动,他们居住游离性特别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未婚先孕、非婚生育、非法包养、再婚超计划生育等现象仍然存在。
2.随着“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形势的发展,计划生育“七不准”在全民中的解密,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防止违犯计划生育现象反弹,问题不可忽视。
3.工作不够平衡,部分乡镇、村(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计划生育办公机构的硬件设备建设还不够配套,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独生子女户的增加也给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村(居)带来落实奖励政策与减轻农民负担难以解决的矛盾。
4.个别村(居)党员干部认识不高、松懈、麻痹、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还有很大差距,据我们调查,目前,我区还有8个行政村还没实行村民自治。因此,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任务还很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几点建议:
1.大力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要继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育龄人群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基础知识的应知应会率,进一步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同时要继续坚持“三为主”方针,努力做好“三结合”工作,充分发挥村居基层党员干部在实行村民自治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走“少生优育,发展经济奔小康”之路。
2.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不断深化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堵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缺口,进一步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国家、省、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3.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力度,提高认识,切实防止违犯计划生育现象反弹,确保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4年8月)
为了更好地审议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作情况,经主任会议安排对全区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走访了经贸局等部分镇、办,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区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区”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狠抓胜利工业园和骨干工业项目的建设改造,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8月份,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66.1u/o;完成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60.9%;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增长48.2%;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87.9%;产销衔接平衡。
重点行业经营状况良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效益的增长,海科化工、神驰化工、胜华化工、万通化工、龙源化工、东明溶剂油及石油化企业工业增加值明显加快,有效地壮大了我区经济总量,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
二、加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在帮助企业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区新上工业项目呈现科技含量高、建设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海科公司的气分、焦化加氢项目、顺通化工的甲酸钠项目、万通公司的氧化沥青及脱腊装置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投产,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技改资金12.5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我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加大工作力度开拓新市场
在引导企业搞好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构筑网上销售平台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洽谈会、展销会,有利地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一批品牌产品获得了较高的信誉度。
四、存在的问题
1.总量少,规模小仍是我区工业经济的薄弱环节。
2.缺少一批有胆有识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企业资金短缺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以增量促总量膨胀,新一上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优势强的项目。
2,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提高驾驭经济的能力。
3.加强运行调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协调金融部门,搞好企业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4年9月)
为了更好地审议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按照主任会议安排,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区政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8月25日,全区共引进投产(营业)和在建项目254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8.36亿元,完成区达到任务指标的67.7%。
二、招商组织方式更趋科学合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总结以前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区政府对招商组织方式进行了改进,全区成立了8个区级领导挂帅的招商团队,确定了12个专业招商试点单位,组织了近200多人的专业招商队伍。完善了奖惩责任机制,招商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招商的技能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项目结构更趋合理
今年,区政府把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和大项目作为招商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8月份,全区共引进投产(营业)和在建工业项目110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5.1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1.32U/o;已注册外资项目8个,计划投资额1.74亿美元,注册资金已经到位6000多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大项目投资比重均有所提高,与日本合资的“高频直缝焊套管项目”已经到位基础建设投资5000万元,美国客商的赛瓦石油机械项目,已经到位1000万元,美国云式国际投资公司“贝福特彩棉加工”项目与工业园签订了人园合同。以上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极大地壮大了我区工业规模,优化了我区经济结构。
四、存在的问题
1.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实行了比较优惠的政策。我区招商引资的优势已不明显,招商难度加大。
2.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对招商项目安置、建设难度增大。
3.我区缺乏规模大、层次高的招商载体。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配套能力不强,难以吸引大项目来我区落户。
4.投资软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治理。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我区的招商环境、优惠政策和地理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工作调度,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
2.充分研究利用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争取上级的支持,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招商载体建设,为大项落户我区创造条件。
4.继续搞好软环境建设,加大治理力度。
全区科技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4年9月)
一、主要工作情况
全年科技工作抓住了坚持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推进的主线,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利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工作重点,推进了全区科技工作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并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通过了省科普示范区复查验收等工作。
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高新技术稳步发展,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加大了对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以项目转化促产品生产、以产品生产促企业效益的增长,精细化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以市场为导负,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科技兴农成效显著。种草养畜、胚胎移植、纯种繁育、杂交改良、提纯扶壮等新技术的推行,带动了蓄牧业的发展,海水养殖、养桑果系、高效速生杨、冬枣无公害生产、优质抗虫棉、中长绒棉等均形成了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和新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同时加强了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龙头企业建设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局在产学研结合创新发展工作中,与高校合作交流,不断提高产学研新的模式、建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科技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新的科技成果。发挥大学科技园优势,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建设了以工程研究中心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地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在精细化工领域成功地生产出了阳离子醚化剂高科技产品。在生物技术领域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突破,专利申请大幅度提高,专利园发展初见成效,专利明星、试点企业发展迅猛。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依法保证科技投入,加大了执法工作力度。
二、建议
1.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服务于全区的经济发展,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服务意识,产学研结合,搭建好科技基础平台,构建科研开发体系。
2.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目前我区专业型、高水平人才缺乏,要提高认识,广开门路,合理投资、引资和培养知识型人才,大力发展我区的中小型企业,要确保企业的存活力。
3.借助科技体制改革,把我区科技管理机构理顺好、建设好,使我区的科技工作上新水平。
全区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1月)
一、主要工作
全年突出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小康文明村、文明城市、文明医院五大创建活动。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了卫生意识。卫生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真抓实干,积极促进各项工作的进展,重点加强对全区61个首创小康文明村的合作医疗工作的调度。同时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确定新建控制中心配备专职人员,添置设备,改善卫生设施,全方位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搞好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广泛发动,全民动员,共筹资金,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加强卫生执法,进一步整顿食品和医疗市场的秩序,加强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的监督监测,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秩序收到了有效的整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继续教育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建议 1.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要解放思想,增强卫生意识的新观念。
2.区政府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卫生设施建设。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疾病的预防水平,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3.区卫生局要制定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以及卫生执法人员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骨干技术人才知识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使技术有改进,医务工作者观念有转变,意识有提高,业务上水平,为全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要加大对我辖区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管理力度,对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场所环境劣势的要予以取缔,对不合格的产品严格查处,严肃处理。对药品的配送要规范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严厉打击假药的生产销售。
东营区产品质量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3月)
为了更好的监督东营区产品质量执法及工作情况,按照主任会议的安排,组成调查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走访了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东营分局及基层单位,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开展名牌发展战略为突破口,提高产品质量上水平
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围绕全区经济长远发展这个大局,全面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狠抓名牌产品培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品牌优势,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实力。选择胜利电化、海科化工、华东线缆、奥罗厨具、伟泰铝业等16家企业作为创名牌的“种子”,按照分类指导的方针,进行有针对地培育,培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我区榜上有名,为我区开展名牌战略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为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监督,建立了“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制度,按照这项制度,对全区57家食品生产企业按照A、B、C、D四档巡查800余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28类食品实行了市场准人制度,全面开展了乳制品和乳饮料的专项检查整顿工作,规范了乳制品生产领域,取缔非法企业3家,从源头上控制了食品安全,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确保安全运行
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察网络,制定了机关部门联系制度,聘任了安全协管员,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整治活动,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对起重机械,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了专项整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局面和锅容管特的安全隐患尚未根本扭转、部分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重点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3.人员素质,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确保人身安全。
2.积极参与全区经济发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商品生产环境,维护经济发展秩序,为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善技术装备,适应新形势下技术检测的需要。
关于环境保护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3月)
环境问题是当今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深入各社区、乡镇,按照主任办公会安排,就环境保护执法及工作情况展开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保护执法及工作情况
2004年来,环保分局,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环境需求服务的思想,以落实市、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为总抓手,深化环境宣传教育,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巩固“创模”成果,倡导循环经济观念,各项工作取得了理想成效。
辖区内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没出现劣五类水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为良的天数占90‘90以上,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u/o,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3.5010,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环境信访案件。有所下降,各项环保业务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去年年底考核中,环境目标责任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在全市得分最高,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抓得紧,公众环境意识、法制观念大有提高。
2004年,针对不同行业,分别举办了6期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300余家企业,400多人次接受了环境教育。组织了“环保知识进社区、进课堂、下乡”等活动,发放小知识材料3000余份,制作展板5块,悬挂横幅50条。与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密切联系,及时反映环保大事及工作动态,积极营造了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力度大,巩固了“创模”成果。
2003年创模,2004年巩固。一是组织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查处行动。取缔了5家土(小)企业。对6家实行挂牌督办,对8家违法排污企业给予了严肃处理,这在全市力度是最大的,家数是最多的。(全市40家,东营区占14家。)二是认真解决环境信访案件。2004年10月份以来,办理环境信访案件58件,处结率100010,群众满意率98010以上。三是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检查锅炉103台,改造5台,治理餐饮业油墨烟2家,查处停运环保设施13起。
(三)认真负责,扎实工作,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能。
一是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无缝隙普查。查出大气污染源1200余家,纳入管理的1091家,掌握了全区污染源分布状况。二是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实行分类管理。去年下半年,拒批4家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200余家较大、中型工业企业、餐饮、锅炉使用单位进行了分类管理。三是强化调度检查,全面推进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及生态建设责任书工作的开展。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指标35项,已有29项达到或超过要求。其余6项指标预计年内完成。生态建设指标45项,完成29个,其余16项指标已全面部署展开工作。
(四)执法程序较规范,工作机制有创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处理的好。
环保分局,实行环保执法内部制约机制。排污费下达实行了“四级审核”,排污费征收实行“计征分离”,执法过程中实行“分权制约”,处罚案件实行“查处分离”o机制的创新,使每位执法人员的每一项执法行为都受到全过程监督和约束,杜绝了徇私枉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健全完善制度,转变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政务公开化,执法透明化。环保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言语文明,执法严格,服务热情,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现象存在,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漠然视之”的现象存在。
2.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个别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治污设施不运转,摆样子。有的企业为应付检查和逃避处罚,白天开,晚上停,查时开,查后停,还有的因污染处罚数额低于治理成本,出现了宁交排污费也不治理的现象。
3.环境执法队伍的素质问题。
因环保分局本身人员超编,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难以引进,执法队伍素质面临着提高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突出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上的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全面提高方面也做做文章,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有自我约束,也要有社会监督,效果会更好一点。
(二)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和无强治执行手段方面。一是在与政府多沟通,在征得支持,帮助的问题上多做文章;二是在勤查、反复查、通报、爆光等方面做文章。
(三)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问题,这确实是环保分局的一项长期工作。分局的措施也比较到位,在岗培训,定期考评,轮岗、待岗都是些有效的措施,希望把这项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全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3月)
自从2001年下半年,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作出《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关于东营区依法治区第三个五年规划的决议》以来,在区普法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区政府主管部门司法局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工作依照宣传教育纲要和规划,总体进展是顺利的,成绩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近五年来,区司法局在组织全区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创建文明、诚信城市、“平安东营中心城区”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在前三个普法依法治理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创新普法依法治理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下半年迎接省、市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的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从区到各镇办、村(居)、社区、部门、单位都层层建立了普法领导组织。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普法对象重点突出,着重把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普法对象。三是教育形式多样化,即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授课、考试、进修、培训,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法律进万家,法律咨询“148”,设立青少年、妇女、现役军人家属维权岗,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的重点案件审理等。四是普法依法治理效果显著。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级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更加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少数部门单位的领导对普法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上有偏差,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缺泛坚持长期不懈的抓、系统的抓;在各个层面普法依法治理的典型少,能够带动全区的典型经验显的不足;普法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普法工作的开展;迎接省、市普法检验查验的意识和氛围不够浓。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一是各级进一步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坚持长期有研究、有布署、有教育内容的落实。做到学用一致,突出效果;二是进一步营造普法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抓紧培养不同层面上的典型,总结出成熟的经验,在搞好自查验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迎接好省、市的检查验收;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普法教育的投资力度,健全普法教育网络,使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深入人心。
关于东营区工商行政执法及管理体制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3月)
为了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审议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及执法情况。按照主任会议的安排,调查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走访了区工商分局及有关基层单位,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依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效果明显
区工商分局针对我区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对辖区内的刘家批发市场、城区各大超市、商业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检查,严厉打击了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有效净化了食品市场秩序,保护了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处置“消费储值”为突破口,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对各经营商在辖区内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果断措施,摧毁各类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的组织和个人,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各类非法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
二、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服务
区工商分局本着为企业搞好服务的原则,规范登记程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设立了东营市首家“投诉网站”,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便利,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在全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引导,为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逐步壮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该局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及学习活动,通过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执法水平,同时,深化行风建设,以行政效能监察为总抓手,采取明查暗访、发放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使该局的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切实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违法问题。二是市场上还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及时打击,净化市场经济秩序。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3.继续搞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全区工商行政管理上水平。
东营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5月)
一、我区民营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来年,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区人民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全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截止目前,我区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20148户,从业人员43627人,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3074家,注册资金19.74亿元,从业人员23982人。近几年来,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总量的73.3%,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总量的31.7%。各项数据表明,我区民营经济已步人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区政府在抓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一是以点带面,抓带动。从实际出发,实施了区级领导帮扶民营大户制度,取得明显效果,影响面很大。像奥罗公司、华东线缆等一批企业都获得较快发展,知名度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带动了一批外地企业来我区落户谋求发展。二是拓展空间,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与省内外先进地区加强往来,缔结了友好关系,宣传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召开经贸洽谈会等形式,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入,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2.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仍较普遍,产权不明晰,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有的企业产品单一,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空间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4,个别部门、单位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三、几点建议
1.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搞好企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协调和信息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通过相互担保、质押、抵押等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
2.要加大对民营业主的培训力度,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3.各部门、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更好地发展环境,促进我区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2005年5月)
按照区人大主任会议要求,第19次常委会前,区人大城环委深入基层,就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城市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今年来,建设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搞好服务,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搞好村庄改造和小康型住宅推广,切实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重点,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积极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具体:
建筑市场及建筑工地管理,应招标工程招标率100%,区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工程合格率100010,优良率53%。争杯创优活动,争创“泰山杯”工程2项,“全洲杯”工程4项,省级安全文明小区1个,安全文明工地3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4个,杜绝三级以上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因工死亡事故零指标,完成15个村的改造任务,新建小康型住宅240户,建立规范小城镇建设执法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全省文明城市。
二是工作成效显著:
(一)在新区、工业园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为新区组织招标工程3项,造价670万元,为工业园招标工程2项,造价1035万元。在工程招投标管理、队伍录用、质量和安全监督方面,出主意,想办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二)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围绕建筑业发展主题,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的战略。目前,在建工程146项,造价7.23亿元,施工人数达2.1万人。截止5月份,实现总产值4.05亿元,企业增加值8124万元,实现利税1653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7%、15%、19%。
(三)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质量监督。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重视安全教育培训。3月份,组织420人的特殊工种培训,完成了23家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建设、施工和监理各方安全生产责任;集中开展了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查工地68个,下发停工通知书3份,隐患整改通知书23份,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推动了面上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从加强内部管理人手,提高质监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责任落实为突破口,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截止目前,已受检单项工程208项,出具检测报告2000份。
(四)村镇建设工作。一是抓了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抓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推进村庄改造。拆迁工作,截止目前,全区拆迁199户,房屋985间;村庄道路建设方面,史口、龙居、六户、牛庄四镇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小康型住宅在2004年基础上,又有了较大进展。
(五)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目前,创城工作已到冲刺阶段,建设部门更是首当其冲。一是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二是狠抓城区村居卫生治理,强化村居卫生“四统一”管理模式。目前,已完成道路出入口5个,清理砂石料8000余方,清运建筑生活垃圾1300余方,修复地下垃圾箱12个。三是开展了“六乱”治理活动。门头牌匾统一标准,规范大排档,管理露天烧烤,整治了西五路等处脏乱差现象,落实了卫生督导人员,建立了卫生检查督导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民城市意识差。在建设市场管理方面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无证施工,路边、城区外乱倒垃圾,推放砂石料,乱搭乱建设,店外维修、装饰、经营,出人口摊点商贩诸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城市养护管理资金久拖不到位(截止目前,尚有500余万元),致使保洁工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路灯欠电费,防汛排水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保养。
(三)环境综合整治难点多。一是个别地方存在卫生死角;二是部分路段沿路堆放砂石料,摊点商贩堵路口;三是货运出租车乱停放等等。
(四)建设执法力度不够大,区镇两级联动性不够强,导致对不按城镇规划建设和违反施工要求行为查处力度小。
三、意见及建议
(一)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市民及有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意识,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城市形象的自觉性。
(二)建议区政府借创城之机,加大协调力度,督促城市养护管理资金尽快到位。
(三)建议加大调度、检查、督促力度,消灭卫生死角,消除影响市容市貌的路边堆放物,规范货运出租车停放点、摊点商贩经营点及店外装饰、维修现象。
(四)建议加强区镇两级建设执法联动性,增加对违反施工要求和不按城镇规划建设及建新不拆旧的查处力度。
对全区卫生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研
(2005年8月)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区卫生工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线,以共公卫生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不断提高卫生服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在全区开展了卫生执法监督、整顿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秩序,按照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机构,组织专项执法队伍,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狠狠打击了非法行医,对非法医疗广告、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经营,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不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查处,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决定。(吊销执照、取缔非法诊所、没收药品器械、收缴行政罚款、取缔挂靠公立医疗机构诊所等。)
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和共公场所的监督,一是严格卫生许可、规范证照管理。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督。三是加强卫生监测。四是开展了专项整顿活动,对在执法中查处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卫生工作:一是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二是加强了共公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2004年10月开工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疾病控制中心。加强了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一是急救网络,二是传染病救治体系,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市区镇三级努力、争取将龙居镇卫生院列为今年全省卫生院重点建设之一。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积极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本着“制大病,也要保小病”的补偿原则,制定实施细则,筹资标准、补偿范围、扩大受益面。目前有13余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同时做好疾病控制工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疫情管理,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报告及时,反映灵敏,如有疫情发生,及时上报,严格控制,防止扩散。(主要: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核病的控制、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防治工作。)
总之,一年来,卫生执法及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认可。
二、几点建议
1.鉴于卫生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镇(街道)卫生医疗机构,建议要加大对镇(街道)村级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分期分批地改造改建卫生院,2008年前四镇按要求完成4000平方米的卫生院改建。在人口多的村居独立构建卫生服务站,人口较少的村居要合并建设卫生服务站、街道要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2006年投入使用。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招聘配备农村、镇及社区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聘用专业人才以补充医疗人才严重缺乏缺口。同时,还要加强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的实践技能和服务意识。
全区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8月)
一、主要工作情况
全区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条主线,启动一所学校,(区一中)实施四大工程,狠抓八项工作,力争四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上下齐努力,图谋共治,自我加压,自强不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年来,教育局党组狠抓了教师队伍的管理,整体素质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际工作中,他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按高标准办学,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思路,在校舍的配备和师资的选拔使用上,严格程序,规范化管理。
近日,区一中正式启动,教育局严格按照区委的要求,配名师、办名校、创名牌、高效绩的原则,通过笔试、讲、评、考察等环节配齐了教师。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套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购置了图书近六万余册,为专业教师配备计算机,实现了办公现代化,目前1600余名学生已人住学校就读。一年来,区教育局狠抓了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水平,并落实了局领导、教研员包校责任。校本培训工程、“十、百”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育干部“读研听评”工程不断强化,在全区成立了区、镇(街道)学校三级培训网络,要求领导干部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思路清晰,工作扎实,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教育系统上下齐心协力,用辛勤的汗水普写了喜人的篇章,今年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全市教学质量分析,我区的政治、物理、化学均获得了全市前矛的好成绩,综合成绩获全市第二,中考进入全市1000名内的就有71名,进入前3000名的就有287人,这些学生通过深造有望考取全国重点大学。
总之,通过大家的努力,成绩扉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赞扬。
二、几点建议:
1.抓好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舍得投资,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内外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2.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校舍进行检修和改建、学校安全、学生安全决不能忽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3.多年来,由于人事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教育与其他部门、单位、教育内部之间借用、借调人员多,时间跨度大(98年以前的借调人员),他们只是调整了工作岗位,人事关系尚未办理。这样会给人事管理、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不利因素。建议区政府协调好有关单位,理顺好人事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人事管理要以教育局为主,与有关部门协调好,严格按程序办理好人事手全区外经贸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5年9月)
为了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审议全区外经贸工作情况,经主任会议安排,对全区外经贸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出口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区政府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各项措施,即将出台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考核工作的意见,调动了各镇、街道及有关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主管部门深入企业,加大帮扶服务力度,为出口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1-9月份,全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25亿美元,实现了新跨越,其中出口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u/o。新批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6.5%。 ,
二、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实现多元化
以前我区出口商品单一,规模小,经过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植骨干,发挥龙头带头作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等措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出口商品涉及机电、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木制家具、农副产品、纺织品、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品种达260多个,出口商品质量、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合同利用外资增势强劲
通过参加山东项目推介会、境外招商等活动,吸引外资增势强劲。新批的东营环龙大蒜制品和东营兴业彩棉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分别是1482万美元和2595万美元。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与英国巴克莱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总融资1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的陆续上马,必将有力促进我区实际利用外资进展。
四、存在的问题
1.出口企业没有稳定的客户,市场开拓的力度不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
2.外经贸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进出口业务的开展。
3.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部分已批准外资项目资金无法按时到位。
4.我区没有规划审批权,受全市总体规划影响,项目选择落实建设用地难度大。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区产品的知名度,建立稳定的客户网络,实现出口创汇新突破。
2.搞好外经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区外经贸工作服务
3.与市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工作,争取市的支持,最大可能地落实好项目用地问题。
全区“三农”工作及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9月)
9月26、27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伟民带领农工委两名同志,分别到区农业局和有关镇,针对全区“三农”工作和增加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今年以来全区“三农”工作及增加农民收入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区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及增加农民收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三农”的各项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93元,增长22.5%。
二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夏粮总产2.9万吨,增长43%。棉花播种面积15万亩以上,仍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建设蔬菜基地1.96万亩。春夏蚕鲜茧总产42.5万斤,占全市总产的80%以上,蚕农收入550万元。新建扩建养殖小区66处,出栏生猪9.04万头、牛1.98万头,羊12.39万只,同比增长35.9%、6.5%和39.4%。出栏肉鸭100万只,肉蛋奶2.9万吨,增长8.7%。水产业注重引进新品种,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产品总量3万吨,增长3.8%。
三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全区被列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区级41家,带动种植面积10.5万亩,畜牧养殖区117个,辐射农户3.8万亩。
四是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3万亩涝洼地治理和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两项工程全部完成并已通过市级检查验收。百村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工程基本完成。3.56万亩国家级土地治理项目和0.8万亩省级土地治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五是扶持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兑现粮食补贴款90多万元。兑现11台大型农机购置补贴。全部取消了农业税。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差。
二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差矩大。
三是对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力度不够,村容村貌破旧,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少,服务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科技和市场信息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督导,确保年初确定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全部按时高标准完成。
二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扶持,保证配套扶持资金的兑现。
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四是加强对秋种工作的指导服务,重点是良种提供,新技术的推广。
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情况
(2005年10月)
一、对计生局工作情况认识
计划生育局有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独具匠心、创新别致的工作思路,有精诚合作,严格执法,敬业有为的工作队伍。
二、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计生局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几年来,严格执法,创新思路,爱岗敬业,勤奋扎实的开展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誉,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近几年来,计生队伍、服务阵地、信息化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村级计生主任的学历教育、干部队伍的考评、计生知识题库、技能培训、计生服务的网络信息、计生流动车的设立,为我区的计生工作奠定了基础。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了加强,计生工作日趋规范,利益导向机制日臻完善。规范了处罚决定、二胎审批病残儿初审、社会扶养费征收、信访处结等工作,开展了政策外生育及非法抱养的清查治理,对政策外生育和非法抱养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净化了计生工作环境。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扶助奖励(市政府每月30元,区财政20元),并列入了财政预算。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有了大的突破,完善了服务机制,开展了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生工作。实施了三大工程,开展了“三生”服务工作。面对人口出生高峰,积极宣传,全面发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确保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婚姻条例》的颁布实施,新的户籍制度的改革、行政区划人口结构的影响,我区人口出生率偏高。
2.流动人口难以管理,油地交叉、管理体制不畅、工作上出现漏洞、流动人口有超生现象。
3.社区对计生工作的开展和个别乡镇在计生工作管理上仍不到位,安于现状、松懈现象、盲目乐观仍然存有,非法抱养、外出躲避生育时有出现。
4.严厉打击了政策外生育和非法抱养,忽视了对执行政策生育的群体,政策没得到优惠。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区政府出台奖励补助政策,鼓励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不再生育二胎。
2.对社区计生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设立计生工作网络,加强对外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落实责任,服务到位。
3.大力实施宣传教育、药物干预、监护监测、随访咨询、特别人群服务于一体的出生缺陷干预惠民服务工程,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水平和出生人口的质量。
全区土地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11月)
按照主任会议精神要求,在分管主任的亲自带领下,我委于常委会会议前,对全区土地执法及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其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一、全区土地执法及工作概况
2005年来,国土资源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切实保护耕地为重点,以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手段,坚持保护与利用,服务与管理并举,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耕地保护工作。今年以来,在耕地保护工作中,一是扎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动态巡查管理,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区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二是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保护耕地。三是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力度加大,确保了一年一个国家级项目,两个省级项目,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在全国创出了经验,既严格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占用耕地提供了保障。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按照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小城镇发展建设用地、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的原则,确保了市区和油田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今年全市共6000亩耕地指标,我区占了50%。
旧村改造,大面积推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在全省作了典型发言。
(三)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动了土地“五统一”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工作中,实现了“以点控面”式储备土地,初步探索走出了政府经营土地资产的新路子,完善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开展地租征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地籍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土地登记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办理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证、抵押等登记工作。二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外业调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检;三是精心组织安排,全面完成了集体土地产权的调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的专家验收;四是地籍规范化管理工作荣获省级“先进单位”称号,走在了全省前列。
(五)机关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各部门、干部职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传统的机关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改进,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率先引入国外企业5s管理理念,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执政、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居和个人依法用地观念淡薄,违法抢占土地,盖房、随意取土现象依然存在。
2.新房盖完,老宅基收不回,一户多地基现象普遍存在。
3.我区所处退海之地,土地质量问题仍是制约农民收入的老大难问题。
三、建议及意见 1.建议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
2.严格对土地使用的监督监察,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好土地管理秩序。
3.进一步完善土方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取土、用土管理程序,维护好土场秩序。
4.建议把村庄改造中的老宅基收归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5.进一步加大力度,多争取上级的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率。
关于全区文化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6年3月)
3月23日,区人大副主任张伟民、盖举辉及人大教科文卫委一行四人到区文化体育局对全区文化执法及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市场管理及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紧紧结合全区中心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正确认真履行职责,干事创业,以机关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强思想、转作风、搞廉洁、促工作,使全区文化局整体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多项表彰和奖励,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50多个奖项。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文体局整体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方法得当,工作效果明显,为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文体局各项工作能够开拓创新,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立了图书音像城,发展网吧、音像业户连锁经营,安装网络信息监控平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缺乏执法交通工具的问题。
三、问题与建议
文化事业是我国整个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是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建议政府研究落实文化事业经费,税收返还政策,用于我区文化事业发展。东营区文化市场点多、面广、量大,占全市的60010以上,但是存在市场管理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缺乏执法交通工具,执法取证困难问题,建议政府研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在适当时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增加编制,配备执法交通工具。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局一直没有专业团体,专业人员严重缺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开始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加大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文体专业人员培养,建议区政府恢复因机构改革撤并的基层文化站或者要求各镇办社会事业办公室有一名专职从事文化事业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作重担。
东营区产品质量执法及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6年3月)
为了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审议东营区产品质量执法及工作情况,按照主任会议的统一安排,我们调查组针对全区产品质量执法及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走访了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东营分局和有关单位,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搞好质量监督,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一是发挥标准化技术基础作用。加大标准化的管理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标准的力度,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逐步消灭无标准生产现象。二是夯实计量技术保障基础。突出抓好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监督,对集中市场餐饮业实施计量长效管理。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电信计时计费、眼镜配置场所等计量专项检查和商品质量的计量监督检查。继续开展“计量管理、服务规范”活动,提高了检验和服务质量。三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组织对节假日热销产品、季节性产品及热点产品实施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和处理,从整体上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制定编写了《蚕病防治技术规程》、《丰产桑园栽培技术规程》、《桑蚕小蚕饲育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促进了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该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开展了全区性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和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稳步推进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坚持严格发证,严格预制检验,严格后续监督,加大无证查处力度,严格食品小作坊监管,确保不出问题。
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对儿童食品、节假日热销食品等进行抽查,对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督查。集中开展了奶粉、肉制品、酒类、饮料产品等多项打假行动,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该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农资产品、建材市场、汽配市场、网络产品、“地条钢”、“黑心棉”等一系列打假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制假售假大案要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取缔了销售假劣企业和窝点,净化了市场经营环境。
四、制定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该局针对全区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性质复杂,分布面广等特点,积极探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安全监督网络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活动,及时把重大隐患纳入监管范围。完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质量技术监督水平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督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2.为全区经济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技术检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六、几点建议
1.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完善检测手段,提高质量技术监督能力和水平,为全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准确把握质量技术监督和经济发展关系,树立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适应全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6年3月)
为了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审议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按照主任会议的安排,组成调查小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这次调查走访了区工商分局及部分工商所。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区工商分局针对广大工商企业及业户的愿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新老企业提供便利受到了好评,继续在服务窗口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严格落实“五心”服务标准。同时开展了“红盾帮扶工程”,定向联系外来投资企业,通过落实各项发展政策和加大招商力度,年内新注册各类民营企业150家,个体工商户230家。全区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57家,1000万元以上的77家。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不断状大,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坚持依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进一步强化流通领域商品准人工程,督促经营者规范进货渠道,落实索证、索票等制度。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全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建设,形成了分局、工商所、消费者申诉举报站“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强化市场整治,提高执法水平。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协调各市场主办单位改造市场基础设施,提高市场档次,同时,严格落实市场巡查制,及时清理“三摊”,杜绝“三乱”,营造了公平、诚信的市场消费环境。全面开展了无照经营集中整治,采取局所联查、夜间检查活动,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工作人员执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业务熟练程度还达不到规定要求。
2.监管执法不平衡、不到位,影响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3.个别市场仍存在“三无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
五、几点建议
1.加强工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行为。
4.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市民防范意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能准确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确保市民的身体健康。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6年3月)
为审议好区政府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实施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伟民带领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于3月21日下午到区农业局进行了调研,刚才听了区农业局局长许明德同志的汇报,结合调研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法》在我区得到较好地贯彻实施
《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扶持,区政府相关部门紧密结合本区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的科技水平,全区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普及率,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一是保持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配备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装备。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时,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为畜牧、农技配备了化验、试验设施,改善了办公场所,购置了交通工具,今年又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区、镇、村动物防疫机构改革,成立了“东营区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同时在镇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在村设立了“动物防疫员”,形成了服务网络。
二是区政府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给予了大量资金扶持。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渔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干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给予了大量资金扶持。
三是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到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争取到了可观的项目资金,不但使这些科技项目得到顺利实施,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提高了科技意识,学到了科学技术,成了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二、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镇和街道办事处的农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专业技术差。(在编不在岗:有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编人员十多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没有人。专业技术差:有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员连一个完整的农作物生育调查都搞不了。)
二是镇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装备水平低,大部分不具备基本条件,更没有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上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村民,新型的村民必然是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人,当代农村有科技文化素质的人,要依靠在农业技术推广实施中形成。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提四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投入。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区政府及镇和街道办事处应逐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的投入。
第二,层层搞好培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镇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协助镇和街道办事处对村(居)民搞好培训,重点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指导、扶持,形成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体系。
第三,大力推广在我区成功的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根据各镇、村、大户的特点,大力推广桑蚕、蔬菜大棚、畜牧、水产等实用技术、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第四,加强对春季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以棉花备播和麦田管理为主的春季农业生产已经开始。特别是棉花生产仍是我区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第五,开展一次对种子、化肥、农药、地膜为主的质量大检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6年5月)
5月12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心向、张伟民带领法工委、办公室有关人员到牛庄镇和黄河路街道对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调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和与基层代表座谈,深入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各级普遍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调解矛盾纠分,全区治安稳定形势进一步巩固,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抓安全稳定工作,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和支持,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基层综治工作网络日趋完善,“大稳定”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在镇、街道,加强了综治委、综治办建设,综治、司法、信访等6部门实现一体化联合办公,优化办公条件,配齐配强专职干部,信访联接、纠纷联调、治安联动、调解纠纷能力显著增强。在社区,全面落实“一居一警、一区一队、一楼一长”;在村居,抓好重点加强了“一室五队”建设,强化基层调解队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调解网络。
三是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区各级深入开展维护稳定“百日会战”,“打黑除恶”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出租房屋及暂住流动人口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基层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区镇两级高度重视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设施,增强警力,改善技术装备,维护治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注重对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执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五是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增强预防和减少可能性案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居民小区和重点部位“三防”措施建设,特别是加大了技防的投入,积极帮助和指导南王屋、东赵等有条件的居委会和部分小区配备电子监控设备,大大提高了防范能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和宅基地问题矛盾比较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
二是基层公安派出所力量仍需加强。近几年,基层公安派出所的建设不断加强,但设备落后、警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是在油区治安、建筑市场管理、出租房屋和暂住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治安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要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时刻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抓紧抓好。
二要结合“打黑除恶”和“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造声势,形成氛围,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要结合当前八荣八耻教育,注意加强对群众的道德教育,做到明荣知耻。
四要加强基层班子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提高执政能力。
五要继续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切实加大投入,改善装备,增加警力,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区、镇(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区、镇I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可能遇到的问题
1.乡镇人大队伍新手多。换届工作需要一批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但目前大多数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都是新手,他们中大多数没有换届选举工作的经验,加之目前多数乡镇人大都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这事必影响换届选举的质量。
2.选民对换届选举的热情可能不高,参选率将受影响。由于一些地方选举出的乡镇长(包括副职)调动频繁,加之代表活动少,作用难发挥,一些代表参与积极性也不太高。
3.经费难落实,影响工作开展。换届选举时间长,工作量大,资料多,需要经费也多,如果不能提前解决好经费问题,将影响工作的开展。
4.流动人口增多,外出打工人员增加,给选民登记、投票选举增加了困难。
5.加大党委的重视力度,不能把换届选举工作,简单地看成是选几个人,换几个人,开几个会,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换届选举中选民登记、代表结构的合理化问题
1.流动人口问题
随着经济开放度增加,各地外出人员明显增多,有的竞占到人口总数的二、三成以上。如何保证这部分选民的选举权利,显得非常重要。现实情况是,由于他们居住地点、期限不定,随意性大,选举组织很是棘手,经常因“两头不管”而且产生“真空”地带:户籍所在地因联系困难,而不好组织;暂住地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组织,使这部分选民的选举受到影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要的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摆上重要位置,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切实把这部分选民的选举组织好。其次,在一地有较多人口集中流向另一地时,双方选举机构应强化联络,建立沟通渠道,加强相互协调,集中处理流动人员的选举问题,切实防止错漏现象产生。
2.结构与素质问题
历次换届选举,对代表结构要求都比较严,像非党、妇女等都提出了比例要求。但有些地方理解不够全面,操作过于机械,甚至不惜牺牲代表素质来保证结构,导致不少代表议政能力较差,极个别的甚至一届之内都没有发过言,提过建议。象这样机械操作,硬凑比例的做法,不仅与选举法的精神背道而驰,客观上也难以达到代表结构要求的本来目的。因为,要求妇女、非党代表达到一定比例,本意是为了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中有他们利益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治的代言人,但由于这部分代表参政议政能力较差,实际上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因而,代表结构要求,必须以保证代表素质为前提;在两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素质为先,不能为了结构而降低代表素质要求。
三、换届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预选、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问题
1.酝酿协商问题
按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如何确定较多数选民?由于分头酝酿,选区负责人往往只能凭印象,凭各小组的大体情况确定,不能很好地集中民意;其二,有的选区负责人存在怕麻烦思想,几人商议一下就拍板,根本不征求选民意见。为解决这些问题,调研中有人提出,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酝酿、讨论、协商,这样既可防止少数选区负责人说了算,又能较充分地吸收各方面意见,且更易操作。
2.改进宣传介绍办法,保障选民对候选人的知情权
由于选举竞争机制在我国尚未建立,选举程序不规范,有些做法不够公开、透明、民主,在投票选举时有不少选民连代表候选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对候选人不了解,选民无法比较、选择。所以,选民认为选谁不选谁、与己无关;参选不参选,无所谓。选民参选热情自然也高涨不起来。
如何宣传介绍候选人是我国选举制度亟待完善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可参照一些地方村级换届选举的一些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把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是要拓宽宣传介绍范围,不能只限于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而要拓宽到选区进行广泛宣传介绍。特别是大选区,大多是由几个甚至十几个自然村或者多个单位组成的,选民多达数干人,如果只限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很难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选举法》规定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团体、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情况。而在此之前,《选举法》特别强调了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这一要求却往往被忽视了。二是要增加宣传介绍时间。不仅要在推荐候选人时进行介绍,而且要在酝酿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阶段,直至投票选举日前一天,都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进行宣传介绍。三是要扩大宣传介绍的内容。不能只限于介绍候选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简历等基本情况,而且要如实介绍候选人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参政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四是要改进宣传介绍的办法。不能只限于张榜公布名单、印发或广播候选人的基本简历,还应该提倡候选人与选民直接见面,当场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在一些民主气氛浓、争当代表活跃的村,选举委员会要为候选人竞选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候选人由地下较劲改为公开竞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候选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代表意识,更好地为选区人民代言进言、参政议政,同时也有助于让选民直接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为选民投票提供选择依据,增强参选的主动性。六是参选率问题。投票站是投票选举的主要形式,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些地方乡镇领导号召力减弱,选民对集体依赖性下降,参选积极性不高,选举难组织,参选率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地方采取了物质刺激的办法,即对到站投票的选民发给一定的现金或减免一定的义务工;有的地方则用流动票箱进行了替代。这两种办法虽能一时见效,但弊端也很明显:采取物质刺激,易弱化选民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不利于民主建设的推进,无异于饮鸩止渴;过多使用流动票箱,又易出现漏洞,给非法活动留下温床。要提高选民参选率,从长远看,根本的办法是通过各级人大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起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的威信,使广大选民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代表选举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参与各项选举活动。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可行的办法一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广大选民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参选积极性,进而提高选民的参选率,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杜绝物质刺激的办法,坚持从正面调动选民的积极性。二是积极试行流动投票站,力求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真正方便选民,切实提高参选率。当然,具体组织时,在人员上必须按照投票站的要求配备,在程序上必须严格规范,并加强督促检查,公开接受选民监督,千万不能降低要求,防止沦为新的流动票箱。
四、差额选举的问题
差额选举,是我国实行民主选举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体现人民意愿,广泛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至3人”。这说明了无论是选举人大代表还是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一般应当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等额选举。
实行差额选举,允许选民或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差额选举,在干部选用问题上建立一种竞争淘汰机制,更有利于合适的人选选人国家机关,有利于提高选民或代表参与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实行差额选举,不仅关系到法律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也代表了一个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实行差额选举时选民或代表能够踊跃进行联名推荐,那个地方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就一定比较强,民主的氛围就一定比较浓厚。反之,应差额而未实行差额选举的,不论有什么理由,只能说明该地选举组织者的法律观念淡薄,民主的氛围不浓。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选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应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选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积极发动选民或代表联名推荐候选人,充分尊重选民和代表的意愿,真正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把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代表或干部选人国家机关,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加快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
知识出处
《东营区人大志》
出版者:东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出版地:2007
本书上限原则上自1984东营区建立,下限至2007年3月,采用述、记、图、志、表、录等体裁,记述东营区人民代表大会发展的史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