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河口街道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13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河口街道水利
分类号: K52
页数: 7
摘要: 河口街道,位于河口区中部,原为河口区四扣乡乡政府驻地。于1995年由四扣村迁至河口城区以北。东邻孤岛镇,西邻义和镇,南与六合、利津接壤,北邻渤海,辖22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总人口o.93万人,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2001年2月,经济体制改革后改称河口街道办事处,其管辖范围扩大到河口城区的海宁路、河滨路、河庆路、黄河路(原中心路),设4个居民委员会。增加管辖面积188.2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632公顷,稻田373公顷,苇田9000公顷,林果15公顷,滩涂3333.3公顷。总人口5.46万人,其中多为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4.6万人。
关键词: 东营 河口 水利志

内容

河口街道,位于河口区中部,原为河口区四扣乡乡政府驻地。于1995年由四扣村迁至河口城区以北。东邻孤岛镇,西邻义和镇,南与六合、利津接壤,北邻渤海,辖22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总人口o.93万人,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2001年2月,经济体制改革后改称河口街道办事处,其管辖范围扩大到河口城区的海宁路、河滨路、河庆路、黄河路(原中心路),设4个居民委员会。增加管辖面积188.2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632公顷,稻田373公顷,苇田9000公顷,林果15公顷,滩涂3333.3公顷。总人口5.46万人,其中多为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4.6万人。
  河口街道水利站原称四扣乡水利站,组建于1984年10月。其前身是四扣公社水利组,属公社政府非正式组织的流动机构,人员由农村临时抽调,其水利组的负责人是由沾化县水利局派出的一名专业技术人担任,长期主持全社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1984年河口区成立以后,将原来的水利组改为乡水利站,隶属乡政府组织机构,全民股级事业单位。2002年,四扣乡改为河口街道办事处之后,仍称水利站,组织性质和职能不变。2003年实有职工人数5人,中级以上职称1人,初级以上2人,技术员2人,平均年龄32岁。
  20年间,河口街道水利站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从事辖区内全部水利工程的组织施工,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辖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水系:
  河口街道的水系格局呈“井”字型,纵贯南北的东有挑河,中有草桥沟,西有沾利河,横穿东西的有三分干,北有北水源,形成排灌配套的大框架。与其配套的主要骨干引排工程有18条,濒临渤海的北缘地带筑有防潮堤15公里。有效控制面积为14353.3公顷,其中除涝保护面积3666.6公顷。具体构成是:
  以河滨路为界分南北两大片。引水工程有:与王庄三分干相配套的5条支渠,总长19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000公顷;与王庄二分相配套的支渠3条,控制灌溉面积700公顷,受益村庄分别为:南旺、民生、三合、坨子、西五村等。此为南片。滨孤路以北与王庄二分干相配套的支渠2条,长1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2000公顷,受益村分别为新建村、大学堂村等;自沾利河与北水源开挖的引水工程5条,总长15公里,控制灌溉面积2000公顷,此为北片。辖区中部靠草桥沟水系,建有各式扬水站7座提水灌溉,控制灌溉面积4000公顷,最东部的挑河下游,控制灌溉面积5000公顷,多为苇田开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
  二、蓄水工程:
  建区以后,河口街道的蓄水工程得到迅猛发展。到1996年,自筹资金建成了10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乡村小水库,其中: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6座(东五村、刘坨、余丈、南旺、新建、东劝水库)。区办蓄水工程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有:1000万立方米的李坨水库,200万立方米的民生水库,130万立方米的六扣水库和八吕水库。
  自1997年开始,东营市实施“一村一库”蓄水工程计划。以前自筹资金建成的小水库标准低,不配套。因此全部纳入了区办市补项目,进行重新改造扩建。此年完成以上6座小水库的改造之后,又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的六吕水库,库容20万立方米的五顷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的裕民水库。至此,辖区内共有大小水库13座,总蓄水能力1750万立方米,人均蓄水2000立方米以上。2002年辖区内又对东五村水库、八吕水库、六扣水库、南旺水库进行了扩建改造,库容分别扩大到30万立方米,对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李坨水库进行了库区配套,蓄水能力又增加1120万立方米,达到了2870万立方米。
  三、农田灌溉:
  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口街道属于局部型的引河引库灌区。王庄三干在南部地带引水较少,控制面积2000公顷,多为提水灌溉。引河主要水源是草桥沟、沾利河、挑河最下游,其中草桥沟处于辖区中部,1999年清淤之后来水较为充沛,年循环蓄水860万立方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沾利河处于辖区西端,“三河贯通”实施之后,处于北部地带的北水源与草桥沟汇流一体,形成了较为可靠的河道水资源。农田灌溉可以打破降雨季节,在枯水期照样可以提水灌溉,在丰水期的主汛期又可将自然降雨自河道提入水库。
  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河口街道抓住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历史机遇,强化农业基础。在1991年完成了沾利河东岸三合配套片1000公顷。1992年完成了中、东部地带的稻田改造266.6公顷。1994年完成了滨孤路两侧稻田改造200公顷。1995年建成了五顷样板方,面积333.3公顷。1998年又完成了八吕村渔农开发13.6公顷。同时完成苇田开发面积4000公顷,建成林果蔬菜基地65.6公顷。1999年-2003年,河口街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大项:一是建设库区经济;二是芦苇开发;三是中低产田改造。2004年,河口街道的农田水利工程转入荒碱地“上农下渔”开发。是年完成开发面积800公顷,分6个片实施。其中:裕民片333.3公顷;六扣片133.3公顷;南旺、八吕片各66.7公顷;东五片133.3公顷。共开挖沟渠82条,配套建筑物53座,总投资1000万元。投资结构为:国家投资216万元;区财政配套540万元,群众自筹244万元。
  五、防汛抗旱
  河口街道原是四扣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口城区座落于此。除目前所辖城区4个居民委员会之外,其余的均为农业区域。因此,农村和农民仍是构成现实管理体制的主体。在农村和农业方面,建区之前和建区以后,水旱灾害频繁。海潮侵袭也是这一带工农业生产的心服之患。防汛抗旱防潮工作是水利站的一项重要任务。
  1.管理机制与工作体制防汛抗旱防潮是街道党委和办事处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名党委、办事处的主要领导或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具体抓防汛、抗旱、防潮工作。在自然灾害易发季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即办事处的一把手为指挥,作为决策层安排各项任务。主管或分管领导为执行层。在这一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各项任务由分管领导作为决策层,水利站为执行层。形成一把手决策,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共同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水利站的工作机制是站长负责下的各有关专业人员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奖惩分明,定期考核。特别对每项任务的完成,都要接受决策者的考核和督查。使各项工作不出现失误或减少失误,从而切实完成党委和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街道党委、办事处都设有健全的指挥组织机构,其基本构成是:指挥:街道党委书记或主任;副指挥:副书记或副主任;成员:水利站站长、财政所长、林业站站长、土地所所长及医疗卫生保险方面的负责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利站,办公室主任由站长兼任。
  2.防汛由于河口街道的农田灌溉是一个局部的引河引库小灌区,往往给内河防汛带来很大隐患,抗旱引水期间、打竹节沟、筑阻水坝。但一到汛期给排涝造成很大压力。水利站坚持有汛防汛,有旱抗旱。每年的主汛期到来之际,折除阻水坝,打通竹节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997年以后,辖区内每年都要周而复始地进行阻水物的拆除。每年打通竹节沟15条,拆除阻水坝13处,清障河沟8条,完成土方50万立方米。自1999年以后,辖区内没有造成大的涝灾。另外辖区北部大多为苇田,将地表水排放到苇田,还能保证第二年芦苇这一特色产业的增产增收。
  河口街道还担负着城区渡汛安全。每年的6月上旬,办事处组织水利站制定城区防洪方案,清障城区的3条主要排水河道,总长15公里。清障的内容是排沟中的芦苇、生活垃圾,在日降雨量120毫米的情况下,河口城区24小时内全部排除,从未酿成灾害。
  3.抗旱河口街道的地理位置特殊,座落于河口境内三条骨干排涝河道最下游,水源较为充足。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力发展蓄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由水利站统一设计建设一些规模不同的扬水站。尽管河口区十年九旱,但这一地带影响不大。辖区内旱灾影响较大的是整个西南部,即民生、南旺、三合、坨子一带,年平均受旱面积2500公顷。而这一地带也正是街道辖区的农业主产区。多为粮食、棉花、蔬菜等。受旱灾影响较为严重的有了个年份,一是1983年,春旱极为严重,位于此地带的河道水源严重不足,几大河道无拦蓄工程,受灾面积2500公顷,成灾2000公顷,辖区8个村2000余村民出现吃水困难;二是1990年春,河口区出现全区水源紧张,河口街道辖区内的西南部旱情严重。到5月中旬,旱情得到缓解;三是1997年大旱,百年不遇,辖区内除草桥沟有部分水源之外,其他河道干涸,2500公顷耕地全部受灾,成灾2350公顷,经济损失严重。此年人均减收800多元。
  每年出现旱灾,乡政府组织力量,采取强力措施抗旱。长期抗旱的措施是配套引水体系。由于引黄渠道距离远,来水少,在引水工程的建设上全部实行地下深挖沟,多蓄水。短期抗旱则实行多级提水,河沟干枯采取远距离调水,进行浇穴点种,对棉花则进行集中育苗,大田移栽。故这一带的村民有栽瓜栽菜的传统习惯。在水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水利站自行组抗旱专业队,昼夜奔波在引水渠道上,协调水源,维持用水秩序,为党委、办事处领导当好参谋。整体抗旱工作中,水利站及时制定用水方案,积极争得油田所在地的支持,并具体实施领导决策。履行其控制水源,调节水量,足额收费,以水养水的职能。自2000年以来先后建成各式扬水站7座,配套渠系7条。在2002年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没有造成大的灾害,辖区内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河口街道水利站受区级以上表彰的集体和个人
  集体:
  1993年,水利站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1998年,全区林水会战先进集体。
  2000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先进集体。
  个人:
  孙文波:1991、1992、1993区级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中共河口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全市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人事局水利局)1992年,全市水利系统先进个人(市人事局水利局)1992年,东营市优秀基层水利技术员(市人事局水利局)马纯永:2003年,河口区先进工作者(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

知识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河口区水利志》

出版地:2005.3

本书是全面记述河口区水利建设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真实地记述河口区20年来水利建设和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