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仙河镇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1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仙河镇水利
分类号: K52
页数: 3
页码: 248-250
摘要: 仙河镇成立于1992年6月,位于河口区东北部,南倚黄河,东、北两侧紧临渤海,距河口城区35公里,距黄河人海口25公里。所辖海星村、渔村、振东村、卫东村、东港村,5个村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05万,其中城市人口2.94万。总土地面积657.07公顷,耕地112公顷。农业主要经济来源为滩涂贝类养殖,建有基地5533.3公顷,450马力远洋捕捞作业船2艘,滩涂开发面积200公顷,苇田开发1333.3公顷。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粮食面积102公顷,总产270吨;水稻62公顷,稻谷总产465吨;养殖业:实现畜总产值26万元;水产品总量8754吨,渔业总产值2893万元;肉蛋奶总量400吨。农业总产值2447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关键词: 东营 河口 水利志

内容

仙河镇成立于1992年6月,位于河口区东北部,南倚黄河,东、北两侧紧临渤海,距河口城区35公里,距黄河人海口25公里。所辖海星村、渔村、振东村、卫东村、东港村,5个村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05万,其中城市人口2.94万。总土地面积657.07公顷,耕地112公顷。农业主要经济来源为滩涂贝类养殖,建有基地5533.3公顷,450马力远洋捕捞作业船2艘,滩涂开发面积200公顷,苇田开发1333.3公顷。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粮食面积102公顷,总产270吨;水稻62公顷,稻谷总产465吨;养殖业:实现畜总产值26万元;水产品总量8754吨,渔业总产值2893万元;肉蛋奶总量400吨。农业总产值2447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2000年,河口区实行体制改革期间,相继成立了仙河镇水利站。在此之前,仙河镇的水利工作归镇农业办公室,与其他农业工作统一管理。成立后的水利站为全民事业单位,编制3人。经费渠道财政全额。
  仙河镇从地理位置来看属沿海城镇,区域的形成是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会战开发,并成为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演变而来的。河口区城立后的7年间,此处为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部驻地,矿区的生产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工人生活的需要,使仙河镇这座沿海小城镇蓬勃发展起来。此处地处沿海,土地广阔,农业耕地极少,而滩涂开发、苇田开发是这一地带之绝对优势。农业种植业比重较少。水系构成为黄河改道形成的自然河沟,后经人工开挖治理的神仙沟及其沟叉红旗沟、卫东河。呈南北偏东方向人海,纵横全镇土地。1996年以后,全镇5个村形成,各村均有少量耕地,农业人口698人,平均占有o.16公顷(合2.4亩)。又因村民开发稻田、苇田、淡水养殖等创收项目,新上水利建设项目已是势在必行。是年以后,逐有水利建设新项目开展。
  神仙沟据史料载,1934年9月,黄河在利津县的集贤合扰处决口,河水向东漫流,主流由渔洼以北人海。后因河门中部淤塞,自然分成两股,一股向东称甜水沟,一股向北称神仙沟。1938年7月,黄河改道于徐淮进入黄海,山东河竭8年零8个月。1947年2月花园口堵复,黄河归山东人海。仍沿神仙沟和几条支流注入渤海。1960年,河水漫溢河唇,溢人老神仙河形成河叉,1961年形成主河道。至1964年凌汛分洪于草沟、洼垃沟、经刁口河人海。自1974年,胜利油田于此开发建设后,桩西采油厂驻此。近30年沧桑,神仙沟畔之巨变,使仙河镇成为国家级卫生小城镇。省、市、区殊荣冠顶。神仙沟境内长30公里。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1970年前后开始,胜利油田东孤岛地区开发建设,利用原河道开挖、疏竣,治理改造。而带有彻底性的、标准较高的治理是从1984年开始的。现状河道主要承担孤岛镇、仙河镇、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及胜利油田滨河区域排水任务,也为城镇驻地及少数农业用水发挥引水作用。2002年划为东营市市管河道。
  其支流分别为新卫东河、红旗沟。
  1984- 2002年的治理情况如下:
  1984年开挖支流新卫东河21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07万元,同年清淤红旗沟12公里,流域面积无记载。完成投资31万元;
  1985年至1986年建成卫东河排涝站,投资190万元。
  1991年神仙沟上游清淤5公里,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投资25万元。
  1992年,新建神仙沟泵站,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安装36ZLB水泵10台,投资419万元。
  1997年清淤新卫东河14公里,完成土方32万立方米,投资45万元。
  1998年红旗沟清淤14公里,完成土方23.4万立方米,投资115万元。
  2001至2002年新卫东河清淤8.8公里,完成土方46万立方米,并进行砼衬砌,砌体1468立方米,完成投资315万元。
  2002年,红旗沟上游改造1.1公里,完成砌石6000立方米,砼200立方米,完成投资245万元。
  水库建设 1996年开始,仙河镇农业生产领域扩大,面临农业用水不适应的矛盾。由河口区水利局统一规划,开始自筹资金,兴建以村为使用单位的蓄水工程。
  渔村水库位于仙河镇渔村北侧,1996年该村利用神仙沟自然形成的分流河叉,将长5.0公里两端堵截,河道两侧加宽至0.5公里,河底下挖至4.5米,改造成内坡Ⅱ:3.0的小水库,两端各设有进水闸和出水闸,汛期完成排涝立即截住排泄之水,以备抗旱灌溉之用。蓄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全村耕地50公顷,有效灌溉率100%。工程计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建有出进水闸各1座,占地面积10.7公顷。该水库自兴建到达标历经3年时间,1998年春竣工使用,总投资45万元,市财政补助3万元,其余均为镇村自筹。
  卫东水库位于卫东村东南角3.0公里处,1996年,村委会主任李占尧发起10余名村民股份制建成,设计库容15万立方米,股金投入15万元;1998年,扩建改造库容增至46万立方米。即在原来的水库东侧连接修建,增加库容31万立方米。完成土方50余万立方米,投资52万元。全村耕地11公顷,稻田11公顷,有效灌溉率lOOoP/o。
  海星水库 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18.47公顷,库容50万立方米,村自筹资金70万元,市财政补助5万元。由于该村是一个典型的渔副商业村,无农业种植业项目,农民年纯收入4000元以上。该水库的利用淡水养殖对外承包作为经营性收入。
  暗管输水节水灌溉 2002年,河口区发展节水灌溉,于仙河镇进行“生活污水漫流种植芦苇技术”试验。总面积200公顷,用于此项试验的133.3公顷,分别由振东村和卫东村承担这一项目。利用孤岛、仙河两小城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苇田,对盐碱地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另外农业节水灌溉66.7公顷,利用蓄水工程建成供水体系,全面保证了两村干旱期间的灌溉用水。
  “小康”型农村饮水仙河镇倚靠油田生产要地,工农业基础设施完善。2002年是东营市全面实施农村“小康”型饮水工程的最后一年。镇政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5个村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到户。
  新世纪水利建设规划与实施自2000年开始,仙河镇政府开始对新时期水利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并投入实施。主改方向是:以神仙沟治理衬砌改造为中心,实现油洲加绿洲的建设模式,提高城镇建设现代化品味。
  神仙沟清淤衬砌工程列入2003年全镇重点工程之一。仙河镇党委、政府对此列为全镇4万居民的民心工程。先后聘请区水利部门对项目进行了概算,涉及仙河镇城区段治理,共需清淤衬砌河道长4.6公里,设计清淤河底平均宽60米,河底平均高程0.3米黄海,其中衬砌需砌石约4.5万立方米,此降1/8000,边坡1:3.o清淤深度2米。需投资4750万元(不包含迁占费、修建桥梁及河道两侧的美化、绿化费用)。规划设计工作已于2002年全部完成,部分拆迁工作正在进行。胜利石油管理局决定投资2400万元,用于神仙沟清淤衬砌工程。神仙沟城区段两侧用地调查和测量工作全部完成。2004年,神仙沟作为市管河道由东营市政府组织实施综合治理。现状流域面积243.4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50.7公里,支流红旗沟和卫东河长分别为15公里和21公里。此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完成一期工程,长17.5公里,土方160万立方米,新建海港公路桥1座,维修桩号公路桥1座,投资3351.3万元。工程由东营市政府和胜利油田出资建设,河口区主要是配合协调建占、治安等服务工作。
  仙河镇水利机构沿革:
  1996-2000年,仙河镇的水利工作归镇农业办公室管理。
  2000年5月成立水利站。高连欣自河口区水利局提拔调离任仙河镇副镇长,兼农业办公室主任,分管水利工作。2003年,高连欣任镇党委副书记(值班),仍主管农业、水利工作。水利站站长:张文生。

知识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河口区水利志》

出版地:2005.3

本书是全面记述河口区水利建设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真实地记述河口区20年来水利建设和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