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修志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126
颗粒名称: 第十四节 修志工作
分类号: K52
页数: 5
页码: 234-237
摘要: 河口区水利局的修志工作自1994年开始,先后完成了《河口年鉴》年所需的准确资料,均具有权威性。1998年编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组织史》;1999年完成了《山东水利年鉴》东营市县区年鉴的撰写;2001年编纂完成了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2000年《海河年鉴》单独章节。与此同时,2000开始《河口区志》的编纂工作,水利局的撰稿人聘为特邀辑,负责农业编的编辑工作。“水利志”部分由过去习惯排列的“章”升为“编”。2002年完成了《东营市水利志》“河口区水利”一章约5万字。
关键词: 东营 河口 水利志

内容

1994年5月,河口区成立10周年之际,区政府就《河口综览》( 1984 - 1993)的编纂工作召开会议。缘于河口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修史,会议开得规模很大。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河口区人大常委会、河口区政协的主要领导分别到会。河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具体部署安排《河口综览》的编纂工作。河口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就志体资料的写法进行了专门辅导。河口区直所有党政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文牍秘书、胜利油田驻河口境内二级单位(处级),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文牍秘书等近200人参加会议。此为地方史志工作的一个开端。1994年10月第一部《河口综览》(1984 - 1993)出版闻世;1996年10月,第二部《河口综览》( 1994 -1995)出版闻世;1999年9月更名为《河口年鉴》(1996 - 1998)出版世。2001年12月《河口年鉴》(1999 - 2000)出版闻世。后此类方志仍为每两年不等出版一次,书名为.《河口年鉴》。1999 - 2002年,东营市河口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完成了《河口区志》。第一稿下限止1996年,第二稿下限止2000年。
  河口区水利局的修志工作自1994年开始,先后完成了《河口年鉴》年所需的准确资料,均具有权威性。1998年编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组织史》;1999年完成了《山东水利年鉴》东营市县区年鉴的撰写;2001年编纂完成了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2000年《海河年鉴》单独章节。与此同时,2000开始《河口区志》的编纂工作,水利局的撰稿人聘为特邀辑,负责农业编的编辑工作。“水利志”部分由过去习惯排列的“章”升为“编”。2002年完成了《东营市水利志》“河口区水利”一章约5万字。
  一、水利志稿在各类志书的位次 《河口年鉴》的编纂不是按章节排列层次,而是按社会领域排列。如:政治、经济、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河口水利属农业领域的一个范畴,基本排列为:种植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产、黄河河务。在《河口区志》属于极其重要内容,排列升格为“编”,下设各个章节。内容全,涉及面广,权威性强。在《东营市水利志》中排列为县区水利篇的第二章;在《山东水利年鉴》和《海河年鉴》中排列多为“节”。
  二、水利志稿的内容变革 1984年参编的《河口综览》(1984 -1993)。这期间正是河口区的水利建设刚刚起步。最大的成就是结束了无独立引水工程体系的历史。在治水方略上以大规模引水工程为主,加快农田配套骨干工程建设。处于志书写法的要求,突出了河口区水利建设之特点;河王干渠写为“东水西调工程”,引水体系写为“王庄二干”工程,骨干支级工程配套,写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是全区性的第一次撰写志稿,开头还写了“十年综述”。1996年撰写完成的《河口综览》(1994 -1995)之内容,正处于河口区的水利建设由大规模引水工程建设向大规模蓄水工程转变。内容的写法更为具体化,将蓄水工程的归属内容直接写为“羊栏河水库”、“民生水库”,成为项目介绍。此年,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外,将路域治理工程单独写了进去。1999年完成的《河口综览》(1996 -1998)之内容,此间正处于河口区实现了大规模引水工程建设向大规模蓄水工程建设的转变,内容扩展十分全面。基本成为完整体志书的框架题纲。其内容构成是:综述、引黄灌溉、蓄水工程建设、人畜吃水工程,防汛抗旱工作,防潮堤修复、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执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水利局的职能、职责及工作过程和部门机构构成。在《河口年鉴》(1999-2000)参编时,内容又作了调整。这一时期是河口区水利建设开始改造、巩固提高、向高层次发展起步阶段。同时水利行业从理论和实践上特别讲究投入与回报、讲究水利行业不只是管好水,而是在深挖潜找活力上狠下功夫。措施有两个,一是探讨境内水系革新改造,提高工程利用率;二是推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故撰年鉴时,将内容调整为:重点项目建设、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农水大会战、水利执法、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水利经济。同时通过内容的调整亦能反映出水利行业不同时期重点工作不同位置的变化。
  《河口区志》水利编的撰写,是总结历次年鉴编纂之经验之后列出题纲的,其框架设计也得到了河口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专业人员的指导,反复征求意见定稿后进行撰写。此编撰写难度较大。2000年工作人员包括调查在内,用了大致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稿,图表一体,5万余字。在此基础上查阅了《沾化县志》、《沾化县水利志》、滨洲市有关王庄灌区恢扩大设计的全部资料。使河口区现实的水利建设与过去的历史原貌相衔接。2000年10月,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国家、省、市及外地市史志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河口区志》进行为期一周的评审,“水利编”是评价最高的一个编。进入出版阶段之后,“水利编”又经名师修改,使其更加完美。
  三、《中国共产党东营市河口区水利局组织史》的编纂这是水利局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河口区委党史研究室自1987年相继出版了《中共东营市河口区组织史资料》、《中共河口区党史大事记》、《中共东营市河口区村级组织史资料》、《中共河口区企业组织史资料》。1996年在全东营市首家成功出版了《中共东营市河口区教育组织史》。1997年出版了《中共东营市河口区土地组织史》、《中共河口区工商组织史》。1998年,水利、财政、税务、交通、城建等部门组织史编纂工作全面展开。1997年底,中共河口区委办公室下发了东河办发[1997 ]33号文件,转发了《中共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组织史》征集、编写方、案的通知。1998年2月底编纂开笔,5月16日正式出版,全书34.7万字。该书的出版1999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三等奖。这也是当时在全市乃至全省黄河以北唯一获得此奖的一部志书。
  “中共河口区水利组织史”的内容与部门方志的写法大不相同,专业性的资料比重很小,对历史事件的描写有极强的政治立场角度,只褒不贬。但是事件过程都是极为准确的。其内容的构成与部门方志明显不同的有5点:①重点项目只有简介,没有设计指标;②对事件的描写允许存在观点;③对问题的处理有政治评价;④带有宣传资料的色彩:⑤可以总结经验教训;⑥可以宏观地展望未来的梦想。这都符合公文写作对党史资料写作的要求。“组织史”的内容构成大致为:①概述:篇幅较长。把河口区过去和今天的水利建设用对此的手法记述下来;②机构沿革,同部门方志。③先模人物,市级以上表彰的党员干部附传略;④反映水利建设的,报刊上发表的宣传作品全部原文收集。这在方志书中是不可取的。⑤所有上,级领导有关水利建设的讲话、水利法律、法规亦全部收录。此书的出版也可了解历史,也可用作资料查存。
  四、修志纪实
  1993年5月,河口区水利局参编《河口综览》(1984 - 1993)。缘于首次修志,故组织专门力量,分工协作,查找资料。是时水利局档案室不完备,借此机会建立了档案室。
  1998年2月,区委党史研究室部署编纂《中共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组织史》,区委成立了编辑领导小组,构成如下:
  组长:刘秀田中共河口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副组长:吴国华中共河口区委副书记
  李德发中共河口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王丛林河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曹文生河口区水利局局长
  黄高潮中共河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黄志常中共河口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成员:王建泉、王法禄、张兆栋、邵云凯均为河口区水利局副局长,秦绪祥为河口区水利局纪检组长。岳万禄、李树柯均为河口区党史研究室编辑,李吉秀为河口区档案局局长;张成儒为河口区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
  主编:曹文生、黄志常主笔:张成儒
  编务:姓名(略)。人员由各乡镇水利站站长,区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计10人组成。
  “组织史”编纂办公室设在水利局。主任:张成儒副主任:王明元,成员:略
  1997年3月6日,水利局副局长王建泉,主笔张成儒等3人,赴沾化县水利局对河口区成立前的水利建设进行调查。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资料查阅,并将出版不久的《沾化县水利志》送给河口区水利局。起草“河口区水利组织史”有了准确的资料依据。该书由张成儒全面主笔起草,王明元负责资料收集,王金娥负责打印。4月27日全部完成初稿,直书18万字,收录资料16余万字。时任河口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少飞写序,河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孙学孟写跋。5月16日,印制完成,耗资3.35万元。5月17日,上午10:00时,河口区水利局举行《中共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组织史》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有,东营市水利局副局长孙建国及市局办公室的负责人,河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孙学孟,副区长王丛林,区委党史研究主任黄志常,编辑岳万禄,区档案局局长李吉秀,河口区水利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办公室全体成员及各乡镇水利站站长。区委常委副区长孙学孟作了重要讲话,市水利局副局长孙建国到会祝贺并致词。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志常汇报出版经过。
  1996年,河口区地方史志办公室部署编纂《河口区志》,上限1984年,回朔不限,下限止1995年。水利志资料开始按照志体要求上朔止1964年前,至直确无考究。防潮工程还上朔到了乾隆27年(1762年)。河口境内几条古老的排水河道上朔至1855年以后的黄河改道。建国后形成的人工河渠部分上朔1958年至1964年以后,以使现在的真实情况与历史衔接。这些资料来之不易。编纂人员分别查阅过多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当中有地方志记载的,有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有文史资料中找到的,有在河口区境内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年过6旬的老同志回忆的。费尽几番周折,将志中所需资料搜集齐全。2000年1月,《河口区志》(评审稿)出手,区政府领导确定将《河口区志》延修至2000年,2001年再将“水利编”修改补充,比较顺利地脱稿。于是编纂者作为特邀编辑承担了整个农业编的统稿编辑。内容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农业机械。前后历经5年的时间,“水利编”在《河口区志》中出版问世。
  2002年,参加了《东营市水利志》的编纂工作,只是在《河口区志》“水利编”的基础上延修至2001年底。以福祥泵站改造为河口泵站,沾利河渡槽重建结束。编纂工作较为顺利。2001年完成的《2002年海河年鉴》资料也较齐全,为历来编纂年鉴资料涉及内容之最全,并且体现了业务特点。2002年卷《河口年鉴》按要求完成,内容结构无大的变化。特别提出的是,按照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安排,此年出版《河口区水利志》,草拟了提纲,并经过审查,没能完成。2003年,为庆祝建区20周年,安排区直18个单位出版部门地方志。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编纂工作未能进行。2004年2月,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列入全年计划之重点,并召回自2003年按政策提前离岗的史志资料编纂人员承担此任务。此年2月6日,著书开始,5月10日基本完成草稿,7月下旬组织本局领导及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了校对,10月下旬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后又经过多次修改,于2005年3月中旬付梓印刷,此年4月下旬出版闻世。难以预料的是2003-2004年的资料残缺甚多,基础数字要点情况,领导简历甚至涉及职工本身的奖励情况都难以提供。只好由主编进行繁重的调查访问,将所失资料进行抢救。力争使第一部《河口区水利志》经起漫长历史之考验。
  第十五章乡镇、街道水利
  河口区行政区划之内有三乡、三镇、一个街道办事处。三乡指:新户乡、太平乡、六合乡;三镇指:义和镇、仙河镇、孤岛镇;一个街道办事处是指2000年前的四扣乡,即河口街道办事处。七个乡镇、街道中,除仙河孤岛两镇之外,全为河口区的农业产业区。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水利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各自形成了适合当地特点的配套水系。建区20年间,共建成与区级骨干相配套的引排工程数十条,大小建筑物数千座,完成土方数千余万立方米,实施各类投资近亿元。
  在建成各自配套工程的基础上,农田工程的建设多为盐碱地改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来自国家投资补助的项目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节水灌溉、蓄水工程、“小康型”农村饮水工程等。同时还有上级领导包村扶贫,区直部门包村、油田支援地方建设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乡镇、街道的水利建设在解决缺水问题之后,实行强化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到2004年底已经很大比重地适应了社会市场经济规律,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区后,大力开展以兴修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生产布局日趋合理。1984年,全面农业总产值为3001万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76.2:0.8:14.1:5.9:2.9。
  199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6343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426万元,所占比种比1984年下降37.95个百分点;林业产值108万元,比1984年上升0.9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1857万元,比1984年上升15.18个百分点;副业产值277万元,比1984年下降1.53个百分点,渔业产值1675万元,比1984年上升23.5个百分点。
  199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0952万元,其中:种植业12246万元,所占比重比1990年上升1.3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1091万元,比1990年上升1.8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10572万元,比1990年上升4.88个百分点;渔业产值7043万元,比1990年下降3.65个百分点。
  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54321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4828万元,比1995年下降11.8个百分点;林业产值1345万元,下降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8774万元;下降17.74个百分点,渔业产值28474万元,上升30.55个百分点。
  2003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统一口径,在大副度降低粮食比重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以棉花为重点的经济作物。另外河口区的冬枣特色产业正置发展之盛期,面积7133.3公顷,总产

知识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河口区水利志》

出版地:2005.3

本书是全面记述河口区水利建设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真实地记述河口区20年来水利建设和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