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320020210000055 |
颗粒名称: | 第七节 人畜吃水 |
分类号: | K52 |
页数: | 7 |
页码: | 78-84 |
摘要: | 由于河口境内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畜吃水历经艰难,建区20年间发生了五次变化,于2002年实现了“小康型”饮水,2004年,开始实施城乡集中供水。建区前境内172个村,共有人工开挖和自然坑塘215个,面积在0.2公顷以上,标准很低,大小不一,卫生条件极差,村民外出取水的距离平均3公里以上。建区后的头三年,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带的村民需外出十几里以外的油田自来水供水点拉水,或花钱雇车买水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健康影响极大。1986年,油田帮助建成的河王渠也引水极少,村民连“二阴水”也喝不到。油田建成的孤河水库(3000万立方米),座落于六合乡境内,水源尚有保障。全区三分之二的农业乡镇人畜吃水无保障。1987年秋,试验安装的屋檐接水成功。但由于当时大多数村民户均为泥土房顶,这一方法仅在全区实行了二十余个村以后再未推广。自此开始重点是发展土坑塘建设。1992年冬天,胜利油田驻河口区的二级单位组织20余台推土机,新挖坑塘16个,五个乡镇的80余座土坑塘得到了较好的改造。其中市区投资补助50余万元,衬砌16座。自1995年开始,市政府安排的小农水专项经费安排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同时进行了安装自动压力罐供水到户试验。在这之前,即1985年之后,胜利油田生产要地利用为所经过的60余个村安装了自来水,到1996年,境内80余个村实现了自来水到户,40余个村衬砌了土坑塘。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河口区开始实施“小康型”饮水工程和城乡集中供水。 |
关键词: | 东营 淡水 资源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