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唯一号: 151034020220000752
专题名称: 端午节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92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日,家家在门户插艾,以“障瘟毒”。日出前,男子采集枣、桑嫩叶,烘干储藏,作为消暑饮料;农妇采收“天母草”,阴干珍储,备分娩之需;村童捕捉蟾赊,剥皮风干,供配制药物,治疗疗疮;老人则以榴花浸水养目;家家用莽菜、艾叶、青麦煮鸡蛋,传说吃了可以健身壮骨;户户炒“蝴粮食”,以备常年全家老少祛寒消食之用。城乡普遍食粽子,父老借机讲述爱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投江而死的故事,民谣则称“吃了端午粽,一夏不生病”。乡村幼童于是日勒戴“五毒兜肚”,用五彩丝线缠扎手腕脚腕,以驱害避邪。青少年女子制作香荷包,或用续锻细布缝制,或用纸壳、彩色丝线缠扎,内装草药香料,有菱形、葫芦形、玉牌形,缀以缨络晶珠,或佩带在身,或送给兄弟姊妹、同好知己。80年代,插艾、裹粽、煮蛋之俗如故,不过,城市购食者益多。 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三,都是旧时祈雨、盼望风调雨顺的日子。对前者,俗称“端午雨蒙蒙,人寿年又丰”;对后者,俗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是“关老爷(关羽)磨大刀”的“雨节”。 六月初一六月初一,乡村有“过半年”的习俗。中午,用新麦面蒸摸摸,蒸大包子,w面条,杀鸡宰羊,先敬神祭祖。至此日,夏忙吃细粮的时候即过去,节后要换粗粮。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