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唯一号: 151034020210000212
专题名称: 鸡、鸭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349.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是官桥养殖的主要家禽。1949年前,全镇存量很少,散养于农村各家各户,但为数不多,均为当地鸡。新中国成立后,养鸡业有了发展。当地群众利用当地鸡就巢习性进行孵鸡养殖。1975年前后,引进“莱杭鸡”“九斤黄” “星杂288”。1980年,共有家禽42982只,以蛋鸡为主,而且大多是当地鸡,毎只年产蛋不足百个。1980年后,肉鸡发展较快。1984年,王园村王廷孝最早发展规模化家庭养鸡厂,一年创收3万元,被称为“王 三万”。2002年6月,依托牧工商公司龙头企业优势,坚持专业化生产与基地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倪楼村党支部书记倪士建率先在倪楼村西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处,占地面积22亩,建棚4座,单批存养量7万只,年出栏30多万只。随后,在志门、渠村、坝上、西郑庄、官桥村、前公桥、前掌大、东莱村等村庄建设养殖基地、养鸡场。21世纪10年代,因市场原因,肉鸡养殖利润低,养殖户逐步停养,蛋鸡养殖保持稳定发展。2016年,养殖鸡、鸭专业户18家,年末存量14.7万只,鸡8.1只,鸭6.6万只。2017年,因政策原因,多数养殖场因环境污染问题被撤除,养殖量锐减。兔20世纪80年代初,公社建起冷库,进行肉产品加工,从此开始饲养肉兔。1980年,共有存栏7468只,其中毛兔3305只。1986年,存养量有10万只。1990年,养兔量3万只,其中肉用兔2.5万只。1995年,兔15万只,肉用兔10万只。1997年,又在官桥镇建起大型“鲁浙养兔场”,占地51亩,设基础笼位25000个,良种母兔500只,公兔200只,品种兔1万只,年出售仔兔2万只以上。养兔专业户较突出的有大康留庞庆桂(女)、东磨庄张宝田、大韩村李广友等。进入21世纪,随着合同兔的饲养,先后建起了瑞琪、宏远、鹏程等多家养兔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后管庄、北辛、坝上、西康留等村养兔专业村,全镇每年出栏成兔达40万只。发展较好的是西康留村孙开鹏的滕州市鹛程兔业专业合作社。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