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唯一号: 151034020210000002
专题名称: 高粱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193.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产量: 亩产300多斤

专题描述

高粱是高杆作物,颗粒不大,因此很少种。种高粱有两种种法,一是满垄子,即耩子的三条腿都下种;二是三条腿的耩子只留中腿,把两边的腿都塞上,这时单垄子与玉米的行距大致相同。高粱以前品种不多,只有“打狼锤”,从六十年代开始品种增多,有“散 (伞)头”“多穗” “熊岳253”“鲁沂歪脖”等。高粱播种后随即用砘子砘乳,出苗后3~4叶片时进行耪苗留苗,满垄子高粱留成鏊子腿式的三角形,每株留一棵,单塊子局梁和玉米一样留苗。春高粱“谷雨”时下种,立秋以后收获;夏高粱麦收后种植,国庆节前后收获。高粱成熟后先打秫叶,然后用裤镰砍倒一顺头放齐再用枣刀子扦高粱穗子,一只手扦,一只手上挎子,挎子满了放到预先放好的秫秆上,一般三挎子即可捆成一个林头,最后搬运到场里。局梁种植历史很长,农民大都以高粱为主食。1957年前种植较多,以后逐年减少。先前是被逐年增多的地瓜面积代替,后来是被玉米的种植所代替。高粱的亩产只有300多斤,比不上地瓜及玉米的产量,高粱的质量也比不上玉米的质量高及用途广,再加上高粱的虫害较多,又受鸟类的糟蹋。同时春高粱两年才能轮作一次,夏高粱茬口晚,影响种麦。因此现在大宗村已不种了。高粱米质粗糙(称为粗粮),多用来作主食及蒸酒,秫秸用来编席、织箔;秫挠子扎笤帚、刷帚。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大宗村志》

本书记载了大宗村自明朝洪武二年建村开始的历史沿革、自然状况、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宗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在不同历史涌现出来的知名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