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党组织遭受破坏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唯一号: 151032020220000717
事件名称: 济宁党组织遭受破坏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T00103_00.pdf
事件类型: 历史事件
起始时间: 1932年2月
发生地点: 济南

事件描述

济宁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恼恨和对济宁七中的注意。1932年2月,国民党济宁县党部派人到七中抓捕进步学生,由于王溥泉的警觉,及时采取了措施,反动派扑了空。国民党县党部就以故意放跑学生的罪名将王溥泉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七中读书会成员刘兴汉。王溥泉被解押到济南。但是敌人这时候并不知道王溥泉是共产党员,也不晓得中共济宁特支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经彭畏三校长和党组织多方营救,一个月后王溥泉获释出狱。1932年6月,王溥泉奉省委调遣赴外地工作,刘庆珊接任中共济宁特支书记。刘庆珊根据省委“到工农中去,到城乡中去发展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暑期毕业后主动到济宁城南大流店小学任教,以此为掩护开展工作。这时候,济宁七中校内因党员人数减少,就组建了一个党小组,由颜道东任组长。10月,在中共山东省委遭受破坏后,刘庆珊在大流店小学被捕。在此前后,还有一些共产党员分别在七中和外地被捕。中共济宁特支的活动又一次中断。此后,仍有个别党员在济宁坚持斗争,但是党的组织直到抗曰战争爆发之后才重新建立起来。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

重要人物

王溥泉
相关
刘庆珊
相关
颜道东
相关

相关地名

济南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