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太部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唯一号: 151031020220000434
机构名称: 张元太部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0539.pdf

机构描述

张元太部原峄县兴隆乡杨楼村(今属江苏省那县)人张元太,1938年春,以看家护院为名,购置轻机枪1挺,步枪十几支,拉起10多个人的武装。此后,他打着抗日的旗号,利用村民的迷信心理,借当地道会门“黄沙会”名义扩充队伍。到1938年秋初,发展到300余人,张元太自称团长。他以抗日为名,经常敲诈勒索老百姓的钱财。同年秋,日军自台儿庄向南扫荡,进逼杨楼,张元太不敢抵抗,拉起队伍退到峄县、铜山县边境的河泉、朱古一带,受编于国民党苏鲁边区游击司令韩治隆部,张元太任大队长。1941年,在日军策动下,张元太带领其部属投靠日军,编入伪峄县警备队第五警备大队,张元太出任副大队长兼第四中队长,驻扎在薛庄。1941年,张元太强行征集薛庄周围民工5000人为他挖壕沟、筑围墙、建碉堡,施工中,5名民工累死。为加强军事装备,张元太部在薛庄开设小型兵工厂,制造机枪、步枪。最后,强行留下制枪工具,把工人撵走。与此同时,张元太掠夺百姓良田约700亩。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