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73
人物姓名: 孟昭煜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280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8年
卒年: 1943年
籍贯: 山东枣庄滕县
亲属: 孟广厚
非亲属: 张开文

传略

孟昭煜的父亲孟广厚、母亲朱氏,生他和两弟一妹。孟广厚原是私塾先生,生活清贫,后来在一盐店当管账先生,稍有收入,供给孩子们读书。孟昭煜8岁时进本村学堂,前后8年,也读四书,也读国文。1934年初考入羊庄小学四年级下学期,1936年毕业。他在羊庄小学读书时,教师中有共产党员张开文、燕智俊、王佑池等人。张开文是他的班主任,在讲课中曾讲中国旧社会的种种黑暗面,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美景,并介绍革命文学家高尔基的情况,还教唱《伏尔加船夫曲》等革命歌曲。孟昭煜当时是学校的高才生。他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极快,在进步老师的教育启发下,对不平等的旧社会极为不满。 1936年,在羊庄小学毕业后即失学在家。1937年春,他夜以继日地阅读《社会科学研究初步》、《社会科学概论》、《少年漂泊者》、《生活周刊》、《中流》、《文学》等进步书刊,思想为之开朗。当年的夏天,他参加了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滕县党组织在善堳创办农民抗日训练班。孟昭煜和朱广泉等人参加了训练班的学习和工作。 1938年春,滕县沦陷。在农民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军”,孟昭煜入伍。4月,他第一次参加在岗头山伏击日军的战斗。不久部队改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同年8月,义勇总队改为直辖四团。他在二营任教导员。9月,调山东省委党校学习。年底毕业,回原部队在政治处任组织股长,并任团总支部组织委员。 1939年10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他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1940年冬,苏鲁支队改编教导二旅五团,他任团政治处副主任。这支部队,从一个游击队成长为主力兵团。他在担任组织股长、组织科长期间,努力工作,使党的建设有较快发展,党员数量从占连队的四分之一达到近三分之一。党的生活逐步健全,党员素质普遍提高,党对部队的领导进一步加强。 1942年春,孟昭煜就任鲁南军区沂河支队副政治委员。折河支队在1941年秋,日军大“扫荡”芝把,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他到任后,为部队的巩固和发展,继续坚持临(沂)郯(城)邳(县)地区的抗日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10月,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为贯彻刘少奇关于解决微山湖及其东岸的沛(县)滕(县)峄(县)边界地区党和部队的统一领导问题,决定将活动在这个地区的三支较大的游击队合并组成独立支队。任命张新华为代理支队长,孟昭煜为政委。独立支队管辖三个大队。孟昭煜同时兼任其中的铁道大队政委。独立支队编成以后,部队仍然分散活动在微山湖及其东岸的津浦路东西两侧和临(城)枣(庄)线南北两侧地区。孟昭煜受命在危难之时,他经常不顾艰险,带三两人来往于敌占区各个部队之间。为协调部队的军事行动和进行部队政治整顿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支部队以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政治和政策观念有所加强,部队的军政素质均有提高。1943年3月,孟昭煜为争取邹坞剿共司令朱玉相加入抗日统一战线,他和敌工股长王建安,冒险赴约与朱玉相谈判。不幸遇难,被朱玉相枪杀于大香城南的羊子峪(现为杨家峪)。同时遇难的还有王建安。孟昭燈牺牲时,年仅25岁。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