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60
人物姓名: 刘金山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23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5年
卒年: 1997年
籍贯: 山东省車庄市
亲属: 刘风祥;刘济美

传略

刘金山(1915年1997年),鲁南铁道大队的第二任大队长。山东省車庄市市中区蔡庄村人。刘金山出生于一户矿工家庭,祖父刘风祥早年死于矿难,父亲刘济美也是煤矿工人。全家靠其父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刘金山是独生子,6岁丧母,8岁时家中遭大难,父亲和叔父被本村恶霸地主杀害,婶母改嫁。年幼的刘金山孤古伶仃,衣食无靠,只得随年迈的祖母到处乞讨。12岁时,他到中兴煤矿铁路专线当童工,整天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稍大,他为多挣几个钱,又下井当小工。每天10多个小时在井下煎熬,使他幼小的身体非常瘦弱。14岁时,他上井干临时工,看夜灯、运煤炭。有时,他也到铁路沿线拣煤渣、扫残煤,换些钱养家糊口。为生活所迫,他经常爬火车搞煤炭。艰难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的性格,他变得更刚毅、坚强。 1938年3月,枣庄沦陷,中兴煤矿一度停产。刘金山与大批工人失业回家。出于无奈,他又重操旧业,到处拣煤拾炭,爬车搞物资。4月,年方23岁的刘金山,不当亡国奴,决心保家卫国,打击日本侵略者,他离开家乡,在滕峄边区参加了峄县人民抗日武装。7月,他在部队反顽战斗中负伤,经领导批准,返回齐村姑母家养伤。伤愈后,因部队转移,他失去联系。随后,他到地主武装董金遂部当兵4个月。 1939年8月,峄县人民抗日武装,从抱犊崮山区东部,转移到寒庄地区后,他又回到大队部当通讯员。11月,祖母病故。为安葬老人,落得一身债务。他再一次离开部队,返回铁路线上找活干,以糊口还债。 1940年春,鲁南铁道队建队不久,刘金山找到杜季伟和洪振海等领导人,提出了参加铁道队的意愿,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杜季伟等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要求他先在外围做些情报工作,挣些钱还清债务,然后再正式参加铁道队。 1940年9月,鲁南铁道队由枣庄等地转移到临城一带后,刘金山再次找到洪振海队长,提出参加铁道队的要求。洪队长见他决心很大,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同意他在大队部当通讯员。不久,他被提升为分队长。刘金山工作积极,作战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同志,深得队长、政委和队员的喜爱。1941年1月,鲁南铁道队在埠阳整训期间,刘金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铁道队的骨干。此时,活动在临城南北的两支铁道队,已编入鲁南铁道队,三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 1941午12月,洪振海大队长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1942年5月,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他平易近人,尊敬领导,爱护部下,是队员们的知心朋友。因此,他所担负的各项战斗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随着形势的发展,鲁南铁道大队的威望越来越高,队伍不断扩大。因对敌斗争的需要,这支抗日人民武装,始终活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敌人心脏,时刻都有牺牲的危险。再加上远离上级领导,多系分散活动,队员的成分复杂,要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飞虎队”,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刘金山始终做到打仗身先士卒,模范地遵守纪律,威信越来越高。只要他一声令下,全队就抱成一个拳头,像一把钢刀,勇敢地杀向敌人。1942年底,鲁南抗日斗争形势处于异常艰苦的阶段。在鲁南铁道大队整训出山后,敌人增设了许多据点。并对抗日根据地频繁地进行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带来重重困难。当时,不仅衣、食、住、行毫无保障,药品、纸张更是奇缺。刘金山和其他领导人得知这些情况后,深感忧虑,决定截击敌军列车。他们充分利用情报站、情报网获取敌人情报。经过周密计划,一次又一次地奇袭敌军列车,截取物质,均获成功。他们为配合军区反“扫荡”,提供物质供应,立了一大功。他们还严密地控制了敌人在鲁南的铁路交通命脉,随时破坏铁路、炸毁桥梁,使敌人胆战心惊、坐卧不宁。 1941年秋,驻临城日军为对付鲁南铁道队,专门从济南调来了特务头子高岗,并由临城宪兵队长松尾,率10多人配合其行动。敌人针对铁道大队的活动特点,采取“便衣对便衣、夜袭对夜袭,游击战对游击战”的伎俩,频频出击,给铁道大队和广大抗日群众构成了很大威胁。为搞掉高岗,刘金山曾三次化装摸进临城侦察,并以“拜把兄弟”的名义,争取了两名特务,获得了大量情报。随即,出其不意地杀了作恶多端的伪乡长常尚德,使敌失去了耳目。不久,在彻底搞清高岗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刘金山与王志胜、徐广田一起,率部分精干队员,以化装奇袭的战术,将高岗及其警卫员石川击毙于他的办公室内。撤离前,制服了车站的伪军,缴获了大批武器。撤退时,他们略施小计,将伪军的一顶帽子丢在现场。第二天,这顶帽子被日军宪兵发现。日军高级特务误认为杀高岗之事,是伪军阎成田部勾结八路军所为。一怒之下,敌人将阎成田等伪军头目处决,并收缴了伪军警务段的全部枪支。从此,伪军阎成田部彻底覆灭了;附近几个反动的伪乡长、伪保长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有的还悄悄地为鲁南铁道大队送情报。 1942年底,鲁南独立支队成立,铁道大队编为该支队第二大队。但对外仍称原番号,刘金山任大队长。这时,鲁南铁道大队的中心任务已转为保卫山东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秘密交通线,担负护送过往干部的任务。在护送过程中,刘金山总是亲自领受任务,挑选精干队员,严密部署,负责到底,确保万无一失。自1942年底到1944年初,他们采取“接力棒”的方式,先后护送刘少奇、陈毅、萧华、陈光、叶飞、朱瑞等领导干部。完成护送任务数十次,护送过路干部千余名,均安然无恙。鲁南军区表扬他们,被护送的领导干部高度赞扬他们卓越的才干。刘金山在执行护送任务时,聆听过刘少奇等高级领导干部的教诲。建国后,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南通视察工作时,还特意把刘金山找去,畅谈当年过路的情景,并高度赞扬了鲁南铁道大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功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枣庄、临城的曰军集中于临城、沙沟一带,准备乘火车回国。这时,迫使这一批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刘金山奉命率领鲁南铁道大队,配合新四军七师十九旅某部发动姬庄战斗,全歼伪军7〇余名•,姬庄解放。继而,他又率队破坏了临城至沙沟的部分铁路,炸毁韩庄的铁桥,使日军千余人全部滞留在沙沟、姬庄一带。同年9月,陈毅军长的指示:为全歼沙沟之伪军,要立即和日军谈判,阻止其援助伪军。谈判时,他们机智灵活,经几轮舌战,终于制服了曰军头目,胜利完成了谈判任务。同时,迫使曰军在沙沟老老实实地向铁道大队缴械投降。共收缴山炮两门、轻重机枪百余挺、步枪800余支及大批弹药、通讯器材等军需物质。为此,鲁南铁道大队受到军区的表扬和奖励。 1946年2月,鲁南铁道大队番号撤销,建立了鲁南铁路管理局。刘金山被任命为副局长、中共津浦铁道工委委员。 1946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向鲁南解放区进攻。为阻止敌军行动、反击敌人的猖狂进攻,鲁南军区调集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了190余人的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复任大队长。同年底,因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鲁南铁道大队番号再次撤销,部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第二营,刘金山晋升副团长兼二营营长。1947年1月,他率部参加了鲁南战役,出色地完成了狙击和打援任务。 1948年10月,刘金山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四十七师一三九团,他任副团长。不久,淮海战役开始,刘金山和团的其他干部一起,率部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战斗任务。淮海战役结束后,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胜利地占领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被提升为一〇三师三。七团团长,奉命率部开赴浙江金华地区,参加剿匪战斗。他们解放了大批受害群众,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按照上级“党政军统一领导”的指示,刘金山兼任了中共浙江省兰溪县建国后第一任县委书记。 1950年后,刘金山一直在地方军事机关从事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第八军分区参谋长和浙江省军区一〇三师、一〇五师、公安十七师参谋长。在此期间,他曾率部参加了攻占国民党军盘踞的洞头岛的战斗。因计划周密、士气旺盛,不到40分钟便攻破敌防线,全开守岛之敌,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 1953年,刘金山奉命去朝鲜战场实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指挥作战能力◦回国后不久,即调南京军区十七速成中学学习。1957年1月结业后,被任命为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1968年又被任命为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并兼任苏州地区革委会主任和地委书记。19?8年改任南通军分区顾问,1980年8月离职休养。1982年9月,被上级批准享受副军职待遇。1的7年在南通逝世,享年82岁。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