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龙(1903至1942年),原名孙景云,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人。曾任鲁南军区副司令,运河支队支队长。
孙伯龙的曾祖辈是农民兼手工业者。祖父孙承绳,开始经营土地,到其父孙茂金时,家有土地500亩,生活富裕。孙伯龙兄弟三人,他是大哥。1921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幼年,孙伯龙在韩庄小学读书,正值“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在学校进步教师张捷三的影响下,接受新思潮,积极付诸行动。毕业后,仍不离开学校,而留在韩庄组织同学开展抵制曰货的斗争。他被同学推选为韩庄高等小学抗日救国会会长。他组织检查组、纠察队,到处检查日货。有个不法商人拒交曰货,把白布偷送到染坊染色。他带领纠察队查出后,激于义愤,就地焚烧。接着,向群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宣讲日寇侵略中国的罪行。大声疾呼各界群众参加抵制日货行动,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校长猪庆芝的办公室内,有一只曰本出产的挂钟,也被他带领学生砸坏。
两年后,孙伯龙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同乡朱道南等人也在同一个学校当时正值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爱国的青年学生,无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共同的战斗中,他和朱道南结成好友。毕业后,于1926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他在军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国民党。军校里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也接受了很多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军校毕业,他就随北伐军北上回到山东。国民党在峄县成立县党部,他在县党部做党务工作。
1928年,孙伯龙任国民党峄县县党部常务委员,后来改称书记长。他把在南方接受的革命思想,运用在工作之中。组织了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公开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还点了几个恶霸地主的名。秋收之后,农民协会在峄县城,召集牛山后一带的佃农、雇农,开会斗争了一名恶霸地主。孙伯龙趁热打铁,开办了农民训练班。要求妇女协会宣传男女平等,提倡剪发、放脚,开办妇女识字班。孙伯龙还动员他在峄县完全小学任教的妻子葛伯华,到妇女识字班讲课。
孙伯龙的一些做法,违背和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1犯9年夏,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派武汉三接替了孙伯龙的职务,把他降为秘书长。随后县城里的风气变了,训练班被撤销,各个协会停止了活动。1931年春,孙伯龙到安邱、博山两县的国民党县党部任职。由于他性情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心情很不舒畅。
19奶年,孙伯龙失去了国民党县党部的职务,回到峄县筹办文庙小学,自任校长。他聘用了两个追求进步的青年教师梁巾侠和张跃,支持和掩护他们在学生中和社会上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1937年底,孙伯龙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从事抗日活动。后来,国民党委任他为第五战区别动总队 “华北游击第五十支队”参谋长。但是,这个支队的司令黄僖堂不抗日只反共,遭到部下的强烈反对。孙伯龙断然决定脱离黄僖堂的牵制和干涉,带队回到周营一带,从事抗日活动。
1M8年6月中旬,由朱道南出面做工作,孙伯龙与邻近的邵剑秋等抗日部队,组成“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朱道南任主任,孙伯龙、邵剑秋、孙玉亭、董尧卿为副主任。联合之后,开办干部训练班,研究斗争策略,破坏日军交通线,伏击敌人。1939年6月,孙伯龙通过朱道南,访问19团时,认识了张光中、李乐平。后来,经张光中引荐,国民党鲁南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委任孙伯龙为特务旅旅长。7月13日,孙伯龙依据准确的情报,约好邵剑秋部作策应,在曹家埠设伏。一举消灭了曰军四支郎/j教22人,成为峄、滕、铜、郑地区全歼敌军的战斗范例。
1939年12月,孙伯龙率领部队参加了八路军。不久,“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正式成立,孙伯龙为支队长。
1M0年3月,国民党峄县县党部开除了孙伯龙的党籍。孙伯龙在当年5月参加“鲁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共产党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表明了坚持抗战、反对摩擦的严正立场。
运河支队成立后,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他们活动在南北通衢的水道,控制着敌人的战略要冲,和鲁南铁道大队紧密配合,并肩作战,运用游击战术,接连在杜庄、常埠桥、塘湖、利国驿等地取得了胜利。他们消灭了大量敌人,杀出了军威,牵制了敌人的力量,配合了山区根据地军民的抗战。运河区抗日工作的深入发展,使日军坐卧不安,他们先后多次组织“扫荡”。但这一地区是苏北鲁南的接合部,敌人军事行动不统一,彼此不配合。运河支队抓住敌人的这一弱点,声东击西,打得鬼子晕头转向。后来,日军接受以往的教训,于1940年10到11月集中数千兵力,采取南北合击的战术,拉网分进合围,运河支队数次受创。面对严峻的形势,10月12曰,运河支队兵分两路突围。支队长孙伯龙率部与敌人遭遇后,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20多次进攻,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毙敌400余人。黄昏后,在副支队长邵剑秋的策应下胜利突围。
1940年11月,运河支队进山休整。孙伯龙调任鲁南军区副司令。不久,他向当时鲁南军区党委书记赵餺反映,愿意重返前方,到敌占区战斗,并发展武装。此时,正值鲁南军区决定成立国民抗战协会自卫军,遂委任他为峄山支队支队长。
19U年2月,孙伯龙率部返回运河两岸,除伪扫顽,袭敌扩军,机动灵活地粉碎了曰军的多次“扫荡”。1942年1月2曰,曰军靠着铁路运输的便利,用远地集结、长距离奔袭的战术突袭了峄山支队的驻地。孙伯龙见突围不利,急令返村坚守,不幸自己却在村外中弹牺牲,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