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52
人物姓名: 张光中
人物异名: 张心亭;张耀华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201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1年
卒年: 1984年
籍贯: 山东徐州

传略

张光中(1901至1984年),又名张心亭、张耀华,是鲁南人民抗日武装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总队长、保安直辖四团及二旅十九团团长、苏鲁支队支队长、鲁南军区司令、鲁中南军区副司令、徐州警备区司令等职务。 张光中少年时家境富裕,自幼读书,成绩优异。青年时,不仅学习好,而且热爱体育活动,喜欢打拳习武,并善于交结朋友。他在徐州中师毕业后,立志“教育救国”。在家庭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在本村办了一所高等小学,自任校长。这些举措,对推进本县的教育事业起了很大作用。他积极掩护共产党的地下秘密活动。1930年12月,为营救因共产党嫌疑而被当局逮捕的教师苗宗藩,张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受到共产党员路继先、李公俭的教育,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被保释出狱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他以家乡宋庄为中心,积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来,由于家庭反对,感到活动不便,于1932年春,到夏镇民众教育馆任职。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教育,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同时,也用革命理论教育了许多爱国青年。在夏镇秘密发展了张运海、郑一鸣等30多人入党,建立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 1933年10月,徐海蚌特委遭破坏,张光中到海州去寻找党的组织。几经周折,未达到目的。1934年7月,张光中返回宋庄一带,积极从事沛县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1935年2月,张光中与沛县的共产党员丛衍瑞一起来到枣庄,与党的秘密工作者郭子化接上了关系。建立了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张光中任特委委员。当时,奉庄矿区白色恐怖严重。张光中化装成小商贩,以卖煤油、卷烟为掩护,活动在临城大吕巷、周村、大北庄一带。他白天走街串巷,夜晚积极进行党的工作,并发展了部分党员。 1936年6月7日,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在夏镇庙会上处决了叛徒姜友吉,随后敌特疯狂报复。沛县党的负责人王润生(又名金合法、李志道)等20名党员被捕,沛县县委遭到破坏。6月17日,苏鲁特委书记郭子化也被敌人逮捕,经保释后,特委机关被迫由枣庄转移到抱犊崮山区高桥镇。张光中按特委的布置,又秘密回沛县,恢复了沛县县委,并任县委书记。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重要文件。同年11月,特委在肖县黄口附近的孙庙,召开扩大会,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决定发动苏鲁豫皖边区各县人民,组织抗曰武装起义。张光中参加会议后回到沛县,与县委其他同志一起,积极落实特委扩大会议精神,公开建立了沛县人民抗日武装。不久,将张运海等人在夏镇组织的队伍也合编进来。 1937年底至1938年初,中共河南省委和西北特支,为支持苏鲁豫院边区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先后派遣谢文秀、李荆山等数十名干部,协助张光中发展沛县人民抗日武装。此时,抗曰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国民党徐州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吸收各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郭子化以地方名流的身份,参加了总动员委员会。张光中通过郭子化的关系,到第五战区游击总司令李明扬处,取得“人民抗日义勇队”番号,并获得了部分经费。 1938年3月17日临城沦陷后,张光中率部配合李明扬部,两次袭击临城日军兵营,打击了敌人。1938年5月下旬,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峄县老古泉召开会议,决定调集沛、滕、峄三县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苏鲁人民抗曰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为政治委员。在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张光中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与总队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部枣庄地区与敌、伪、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6月下旬,张光中指挥部队经两昼夜激战,占领了羊庄、北塘、庄里等据点,将顽军申宪武等部2000余人全部击溃,粉碎了顽固派围攻的阴谋。 7月中旬,义勇总队进攻东江国民党顽固派刘广田部,三打不下。郭子化、张光中等决定,撤离峄滕边,部队向抱犊崮以东转移。在四县边联的大炉一带,建立了抱犊崮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一大队,改称国民党临折保安司令部直辖四团。配合张里元部,进行了胭脂山伏击战,震慑了敌伪顽,得到了人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1938年11月初,直辖四团三营和边联常备队,由大炉一\带出发,长途奔袭枣庄。活捉汉奸8名后,迅速转移到小屯等地隐蔽,使敌人扑了空。直辖四团的影响扩大了。12月中旬,日伪进行“扫荡”。四团在车辋东山与敌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数次攻击,顶住了敌人向白山、长辛桥的进攻。这时敌人占据车辋并设了据点。他们对车辋之敌进行了两次夜袭,疲惫了敌伪。1939年2月中旬,车辋解放,部队也随之扩大。同年4月,直辖四团又改称保安二旅十九团,张光中任团长。这支人民的抗日武装,始终保持独立建制,由共产党直接指挥。 1939年7月,张光中率部夜袭峄县城。这里是日、伪的一个重要据点◦城里有日军的骑兵队和宪兵队150人,有警察和伪军200余人,除步枪外,还配有小炮。他们经常纠集在一起,四处扫荡,骚扰百姓。为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鲁南军区决定,由三大队大队长刘景镇派孙继德通过关系打入县城伪军内部策动内应。25日夜12时,部队到达峄县城西门外。凌晨1时,刘景镇与孙继德接通信号。将西门城楼上带班的日本兵打死,打开了西门。部队进人城内后,不到两个小时,打死日军10余人,毙俘伪军百余人,俘虏伪县政府科长以下数人,并争取了一个伪军中队反正,缴获步枪50余支,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1939年9月初,罗荣桓等率八路军一一五师,抵达鲁南抱犊崮山区。根据斗争需要,张光中奉命率部脱离张里元部,列入一一五师建制,改编为苏鲁支队。张光中为支队长,一一五师派红军干部彭嘉庆任政委。后来,一一五师派一大批红军干部和战士到苏鲁支队,加强支队战斗力。在处理人员关系协调问题时,张光中以身作则,积极支持政委的工作,并教育大家向红军老大哥学习,不要搞山头主义。互教互学在部队中蔚然成风,使苏鲁支队全体指战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为建设鲁南抗曰根据地,一一五师组织了白彦战役,共投入五个团的兵力。在罗政委、陈代师长亲自指挥下,经半个月的战斗,全歼反动武装孙鹤岭部,并击退了日伪军增援部队。这一仗共歼敌1000余人,缴获各类枪300余支。战役中,苏鲁支队配合主力作战,积极勇敢,得到了师领导和兄弟部队的好评。 1940年初春,由于日伪军反复“扫荡”,加上自然灾害严重,部队供给十分困难。张光中作为支队主要领导,始终和战士们同吃同住。部队没有棉衣,他也不穿棉衣,在下雪天穿一条单裤。后勤的同志要给他弄一条棉裤,他说什么也不要。后来,鲁南铁道大队从敌人的火车上搞下一批棉布,才解决了部队的棉衣问题。 鲁南铁道大队,以其独特的作战方式和杰出的战绩,而名震中外。张光中是这支部队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在1939年秋,张光中便从义勇队中抽调两名干部(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枣庄组织秘密情报站,进而建立了铁道队。1940年初,又派去杜季伟任铁道大队政委,把这支部队培养锻炼成为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利剑”。张光中调鲁南军区任司令后,铁道队的隶属关系同时转交给鲁南军区。因此,张光中为鲁南铁道大队的成长壮大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 1943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鲁南根据地只剩下边联、费南、邹东、峄滕边等四小块地区了。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张光中等领导部队,执行敌进我退的方针,组织独立分队,坚持边沿区斗争。1945年,指挥部队于2月初攻克了泗水县城,毙伤俘敌伪军1500余人。接着,歼灭王洪九部700余人,5月歼张里元、孙业洪部2000余人,7月开梁钟庭部,8月在滕县的阎村一带,全歼申宪武部。到1945年末,鲁南区除徐州、究州、枣庄之外,其他所有城市全部解放。张光中于1948年8月,调任鲁中南军区副司令。 新中国诞生后,张光中先后任江苏省政法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5月因病离休,1984年6月8日,在南京病逝,终年83岁。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