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鳝,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滕薛大夫。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三年任滕县令,长达4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月,李鳝出生于江苏扬州兴化县的名门望族之家。其六世祖李春芳系明代首辅,祖父与父亲在扬州也颇有名气。李鳝自幼聪慧,又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接受着诗、画的熏陶/因此,他在十几岁就崭露头角,成为兴化小有名气的小诗人和小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诗钞•饮李复堂宅赋赠》中言:“主人起家最少年,骅骝初试珊瑚鞭。护辟出人古北口,棄笔侍直仁皇前。”充分反映了李鳝少年得志时的心态和表现。
康熙五十年(1711年),李鳝考中举人。家人、族人和亲朋非常欣喜,纷纷道贺。但李鳝有更大的抱负,决心在仕途上大展身手,创出一片天地,光耀门庭,同时他还要实现保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自此,一方面苦研诗画,一方面奔波于帝王之都,周旋于长辈公卿之间。康熙五十二年八月,康熙帝北巡塞外,在返回中途,驻驾热河。李鳝进献《花卉册页》一匣,计六幅,一绣球,二竹马,三枇杷,四荷花,五牡丹,六兰花,皆为小写意,每幅画面都有题诗,五幅《牡丹》题:“一层墨晕一层台,知有仙人化蝶来;买尽洛阳千万种,何如此种四时开。”康熙大喜,带李鳝回京,任命其为“南书房行走”,安排他在常熟蒋廷锡处习画。蒋廷锡位至宰辅,是朝廷内实权人物,他不但位重,且擅丹青,尤其花丼。其画丰韵生动,自然洽和,时为画坛一大流派。蒋廷锡很赏识李鳝,自然是悉心点拨,李鳝亦如鱼得水,技艺曰增。时间不长,李鳝就名扬天下,成为蒋派重要一员。身在朝堂,穿梭于帝王将相之间;李鳝在一个皇帝特别喜欢字画的年代,抱着“以画求贵不求显”的人生目标出入皇宫,可谓得意。获得“南书房行走”后即写到:“尔性何灵异,喜上最高枝。探得春消息,报与主人知”。连印章都刻上“臣鳝之印”“臣非老画师”。但李鳝年纪尚轻,阅历太浅,不晓官场的险恶倾轧,不明朝臣的明争暗斗,莫名其妙地成了皇子之间争夺皇位斗争的牺牲品。过了5年“南书房行走”的日子,33岁的李鳝被皇帝老儿以“画风放逸”为借口,放逐回乡。
李鳝失宠,郁郁不平,可又无可奈何,就“自在心情盖世狂”了。正是这种放荡$羁,使他摒弃了贵族生活方式的羁绊,潜身社会底层,目睹人间百态,思想产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他作画的“营养”了,这也是李鳝的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郑板桥说李鳝离开京城“声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纵横三千里”,是很精辟、很中肯的。
李鳝的艺术成就,使他得以重返京师。雍正八年(1730年),李鳝奉诏入宫,随刑部侍郎、指头画大师高其佩学习绘画。但他20年来已形成的艺术风格和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不能再接受宫廷正宗派画风,拒绝规定所画的题材。郑板桥也说他“才雄颇为世所忌”。时隔不久,李鳝再度离京,重新回到民间。
乾隆二年(1737年),52岁的李鳝奉旨任临淄县令。次年,改任滕县令。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职官表》载:“李鳝,江苏兴化人,三年十月署,四年任李鳝任知县时,为政清廉,颇有贤名。当时的滕县也和全国一样,官场腐败,地方官僚与土豪劣绅相互勾结。凡来滕上任的县官,无不首先拜望当地的豪门。这些地头蛇左右着滕县时局。得罪他们,会屡遭习难,甚至罢官。李鳝恃才傲物,没把他们看在眼里,更不会趋炎逢迎。他一到任,就换上布衣到处私访,了解民情和案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多年的积案清理完毕。他体察百姓疾苦,清理整顿户籍、田赋,想在半百之年后的时日里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李鳝有一幅画名为《鸡》,其上题诗道:“两页票消除是林,双花不为早憨厚。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虽然其思想高度只是在劝人行善,但是仍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心。由于李鳝刚正不阿、恃才傲物,得罪了当地大家豪绅和奸商市偿,又因不肯贿赂上司,而得罪了郡守,乾隆五年二月(1740年)他被革职。《滕县志》载:“(李鳝)为政清简,士民怀之,以仵大吏罢归。”罢官后,李轄在山东又滞留4年多。其间,因遭贬遗留下的官司,来往于滕县、历下;流连于泰安、崮山、崇川等地的画坊廊院。他的擎友郑板桥形容他“两革科名一贬官,萧萧华发镜中寒”。这段时间他的作品很多。题画常用“大开笑口”、“喜上眉梢”、“听雨听风听不得,道人何苦画芭蕉”等句。李鳝在作罢《萱草》上题道:“自埘萱草小院东,潜消怒雨与愁风;尔^使我无忧忘,愿许畦头补几丛。”充分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誓不于贪官同流合污的心声。从李鳝其间所用的“懊道人”、“滕薛大夫”、“中洋氏”、“墨磨人”、“苦李”、“木头老李”等闲章,也可看出他的心态。他向往着回家过田园生活。
乾隆九年(1744年),年近六十的李鳝,向朝廷呈献了一幅画《燕南归》,毅然离开滕县,返回老家兴化。从此以卖画为生,直至终老。
李鳝的一生,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在艺术上却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善画花卉虫鸟。在绘画艺术上,早年曾从同里魏凌苍学习画山水。入宫后,又跟随蒋廷锡学画花卉,画法工致;二次入宫,跟随高其佩学习,近而趋向粗笔写意。在融汇各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他自己的花鸟画风格,并取得一定成就。他的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影响较大。后又取法林良、徐渭、朱耷,落笔雄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用重墨,有时彩墨结合,颇得天趣。李鳝的笔底纵横,首先表现在题材上。他不仅善画兰、竹、牡丹、凤凰这一类文人常画的花鸟,而且还画葱、姜、瓜、茄、山芋、松鼠、蚕桑等生活中常见的小生物,体现了扬州八怪贴近民间生活的总体特征;李鳝的笔底纵横,还表现在用笔上。他把阔笔放纵与细笔勾勒结合起来,画面淋漓酣畅,清新动人,表现了一种以个性抒发为显著特色的画风。他特别善于用水,他的很多画作若干年后,依然显得花叶滋润,彩墨欲滴。同时,李鳝在作画时同样讲究法度。郑板桥曾评价他:“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确实深知李鳝的书画艺术。
李鳝一生画作甚多,给后人留下了丰厚、宝贵的精神财富。《鼠》、《竹》、《鹭鸶》、《喜上眉梢》、《苍松劲草》、《受天百录图》、《杏林燕子图》、《乾隆五年于官署作写生册十二页》等,都是在滕州的作品,现多为滕人“得之宝之”。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扬州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都有大量收藏。李鳝的画,不但为国人所珍爱,外国人也情有独钟,日本、美国皆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