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505
人物姓名: 毛遂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T00033_00.pdf
性别:
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籍贯: 滕州市

传略

“毛遂自荐”的故事流传很广,毛遂的故里就在枣庄。他是战国时期“薛(今滕州市东南)人也,卒后葬于薛”(《滕县志》)。毛遂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满腹经纟仑,文韬武略,抱负远大。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周游列国。后听说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好客养士,便投在他门下做食客。 平原君赵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封平原君,封邑在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北)。他曾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养士数千人。毛遂在他门下做了3年食客,一直默默无闻。后因追随平原君“说楚联赵抗秦”而被世人瞩目。 战国时期的秦国,借助公元前356年至350年间推行的大规模的变法运动,逐渐强大起来,并连年大肆扩张,给其他各国造成很大威胁。为了抵抗强秦的进攻,被秦威胁的各国开展了“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活动,试图用众国的力量,来阻止秦国的扩张。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是秦国的重要对手,也是被兼并的对象之一。秦昭王四十七年(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利用反间之计大败赵国,坑杀赵国降卒40余万,使得赵国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形势异常紧急。次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再度挥师东进,将赵国都城耶郸团团包围,企图一举灭掉赵国,赵国君臣为之震动。 赵孝成王为了抵抗强秦,急忙派平原君为使臣,到楚国去求援,要“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联合抗秦,以救赵国被围之急。当时“诸侯皆畏秦”,楚国两年前刚刚败于秦国,必然有所顾虑。因而楚国能不能发兵来救赵,赵国上下没有任何把握。但楚国的出兵与否,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为了赵国的安危,平原君此行志在必得,“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为此,选择随从人员时就特别谨慎,要选文武双全的二十名亲信。可是,平原君在门客中挑来选去,“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地走向前去,“自荐于平原君”。他告诉平原君,听说您将和楚国商谈合纵,商定带门下之士二十人同行,如今还少一人,希望您就用我毛遂,凑足名额出发吧。平原君对毛遂没有任何印象,便问他来门下做食客有几年啦。毛遂回答已经三年。平原君接着用带着讽刺的口吻说:一个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装'在袋子里,锥尖立刻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我身边的人没有称颂过你,我也没听说你有什么才能,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说:我今天才请求您装在袋子里。如果我毛遂早一点能装在袋子里,便会“脱颖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看到毛遂伶牙俐齿,加之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便勉强答应了。其他十九个人偷偷地交换目光,讥笑毛遂,但毛遂并不介意,只管跟着平原君前往楚国。毛遂一路上不断与他们议论交谈,等到了楚国,对于毛遂的才能和论点“十九人皆服”。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首先出面与楚王商议合纵的事,二十名食客侍立在外听候吩咐。平原君苦口婆心地以利害劝说楚王。但是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大伙都非常着急,于是十九人公推毛遂上去助一臂之力。毛遂不敢怠慢,手按剑柄一步不停地登上层层台阶,来到大殿。他很有信心地问平原君说:“纵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纵,曰中不决,何也?”楚王看到有人闯进来,并且出言不逊,非常不高兴,便问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自己的门客。楚王更不耐烦了,马上呵斥道:为什么还不退下!我是在和你主人谈话,你是干什么的!毛遂毫无惧色,手按剑柄逼上前去说道:大王您所以敢呵斥我毛遂,无非倚仗楚国人多<5现在你我相距不过十步,您无法倚仗楚国人多了,您的性命就操在我毛遂手里。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呵斥我做什么?再者,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之地,最终统治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而使诸侯称臣。不是因为他们士卒众多,而是因为他们“能据其势而奋其威”。现在楚国地广袤五千里,持戟战士百万,这是称霸争王的好资本。以楚国的强大,天下无法抵挡。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鄙贱的家伙,领了几万人,兴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攻下鄢、郢,再战而烧了夷陵,三战而羞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世不解的怨仇,连我们赵国也感到羞耻,而大王您却不知羞。“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楚王被说得面红耳赤,连声说:对,对,确实像先生所说的,“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连忙问楚王,合纵的盟约能定下来吗?楚王说••完全可以定下来。毛遂对楚王身边的人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手捧铜盘,跪着进献给楚王,说道:“王当歃血而定纵,次者吾君,再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在殿上当场与楚王定下合纵之盟约。平原君完成与楚国的合纵使命之后,急忙返回赵国。 在赵国君臣的努力下,楚国派春申君领兵赴赵救援,魏国信陵君也假传魏王之命,夺了晋鄙的军权前往救赵。平原君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由李同率领,使“秦军为之却三十里”。等楚魏援军赶到,三国军队内外夹攻,使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去,解除了赵国之危。 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挽救赵国于危亡之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平原君非常惭愧,他说:我赵胜不敢再观察评价士人了。我观察评价过的士人,多说有千人,少说也数以百计,自以为不会漏过一个天下难得的人才。可现在竟在毛先生身上看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国,“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大军。为了表示对毛遂的重视,便把他列为上客。 毛遂死后,葬在薛地,其墓在今滕州市官桥镇。墓址原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宣统元年(1910年)十一月修建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今址。明代和民国初年立有墓碑文革”中被毁。1991年、1992年、1998年,当地政府对毛遂墓进行了修缮。

知识出处

枣庄名人

《枣庄名人》

出版者:苑继平

枣庄名人,人物传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