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畏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130
人物姓名: 彭畏三
人物异名: 曾用名:彭国相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216.pdf
性别:
出生年: 1901年
卒年: 196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滕州市东沙河镇前大庙村

传略

彭畏三(1901〜1969),曾用名彭国相,山东教育界知名的爱国进步人士,滕州市东沙河镇前大庙村人。畏三自幼读私垫,聪明好学,1915年入滕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升入济宁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23年,考取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至抗战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在任教期间,不畏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积极参与营救和资助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多次支持和保护进步青年学生,使其免遭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方针的感召下,拒绝随同国民党教育团体南逃,坚持留在山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团结和组织山东各界人士和“平津流亡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彭畏三于193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年底,被罗荣桓将军聘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特约高级参议,后继任鲁南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鲁南行署教育处副处长、鲁南参议会参议长。1944年6月,由张光中、李乐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先后任青岛市教育局长、青岛市文教委副主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极“左”路线迫害,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于1969年1月25日含冤而死,时年68岁。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