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唯一号: 151030020220000040
人物姓名: 王朗
人物异名: 字:景兴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2.pdf
性别:
时代: 三国
籍贯: 魏东海郡

传略

王朗(?〜228),字景兴,三国时魏东海郡(今枣庄市)人。因通经学,官拜郎中,任职菌丘(今安徽宿县)。师从太尉杨赐,杨赐死后,王朗弃官守孝。后被推举为孝廉,征召到官府任职,王朗没有应征。徐州刺史陶谦举荐王朗为茂才。当时汉朝皇帝在长安,长安东部一些诸侯拥兵叛。王朗为陶谦出谋划策,和别驾赵昱等劝说陶谦:“《春秋》一书微言大义,依靠诸侯不如兴兵勤王,帮助皇帝。现今天子经过西京,最好派官员前去拜见,听从皇帝的命令。”于是,陶谦派赵星携带奏章到长安。皇帝表彰陶谦忠心耿耿,封陶谦为安东将军,委派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孙策大军渡江攻城掠地,王朗手下功曹虞翻认为兵力薄弱不能抵挡,不如远远躲避孙策。王朗认为身为汉朝的官员,应该忠君之事,保守城池。于是整顿兵马与孙策兵戎相见,战败,飘浮过海到达东冶。孙策又紧追不舍,大败王朗,王朗无奈只好到孙策处去。孙策器重王朗学识渊博,气度不凡,虽责备而不治罪。王朗生活穷困,居无定所,然而收容亲朋故友,照顾周到,情深谊厚。 魏太祖曹操下书征召王朗,王朗自曲阿辗转江海,积年后才到达魏国。曹魏封王朗为谏议大夫,参与司空的军事指挥。魏国初建。王朗任魏郡太守,后升迁为少府、奉常、大理。在执掌刑法时,他提倡对犯人要宽恕,治罪要从轻。钟繇洞察秋毫,都以治理刑狱成绩显著而见称。 魏文帝继承王位后,升王朗为御史大夫,封为安陵亭侯。王朗上书劝文帝体恤民情、少用刑罚。等到文帝称帝后,改封王朗为司空,加封为乐平乡侯。那时候,文帝经常外出狩猎,有时半夜才回宫。王朗上奏章,诚恳规劝文帝。文帝说:“奏章已阅,虽然魏绛称虞箴来讥讽晋悼,司马相如陈述猛兽之祸以使汉武帝警戒,但这样不足类比,如今蜀吴二寇还未消灭,将帅出兵远征,所以现下人们要到原野演习,以戒备二寇的入侵。至于半夜而回的规劝,已经下令有关部门实行"。 汉建安末年,孙权派遣使者对曹魏称臣,而与刘备交战。魏文帝与群臣商讨军国大事,说:“我们此时是否应该出兵与吴国一起攻打蜀国?”王朗回答:“天子的军队,重於泰山,应该按兵不动,以显示天子的威严。假如孙权亲自与刘备兵戎相见,攻战旷日持久,双方势均力敌,战事不会速战速决,应当加强军队训练,提高战斗力>然后再选择老成持重的大将,趁着敌人不备,单途拦截,找准机会再行动,选择好战地再出兵,可一举歼灭敌人而不留后患。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未行动,我们出兵无疑是资助孙权,并成为孙权的先头部队。况且时下适逢雨季,不是兴师动众出兵作战的时候。”魏文帝采纳了王朗的计策。魏黄初年,鹈鹕聚集灵芝池。文帝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贤士能人。王朗举荐光禄大夫杨彪,而且称病,让杨彪取代自己。文帝让杨彪置吏卒,官职仅次于三公。并下诏召见王朗说:我向你求贤而没有得到,而你却称病离职,不但没有得到贤者闻人,反而开了失去贤者的先河,使朝廷栋梁大臣减少,居其位而出言不善,有违于君子的行为,你以后不要推辞了,”王朗只好收回辞呈。 孙权想派遣他的儿子登到魏国为人质,以交好魏国。但后来没有去。这个时候,魏文帝率领兵马浩浩荡荡到了许昌,屯田练兵,准备适当时机出兵东征孙吴。王朗上书禀奏皇帝,劝文帝停止用兵。可是,文帝以军队已经集中为理由,仍然率兵出行,以显示军威,孙权的儿子仍没有到魏国,文帝率兵到达江边也只好返回。 魏明帝即位后,加封王朗为兰陵侯,增加食邑百姓五百户,和以前合计的共有一千二百户。王朗为使臣,到邺城祭扫文昭皇后陵,路见百姓生活贫困,而京城却在大兴土木修建皇宫庭院,王朗又上书加以规劝。王朗转封官为司徒。 当时,魏国皇室宫庭中,皇子屡屡早死,因而后宫上学的孩童不断减少。王朗上书,魏明帝下诏:忠心耿耿者言词尖锐,爱的深的人话语深重。你既辛勤劳苦,深思熟虑,又直言忠谏,功绩极大。我的继承人尚未确立,你的忧虑十分恰当,我会将你的话好好记住,并以此为良谋。” 王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也都传至后世。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被朝廷追封为成侯。儿子肃继承爵位。当初,文帝分增王朗食邑户时。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王朗请改封哥哥的儿子详。

知识出处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

《枣庄人物》,它立足枣庄,纵观古今,记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在枣庄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的172位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写史考证有据,记事准确翔实,又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的问世,对我们了解枣庄历史,熟悉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振兴枣庄,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