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1455
人物姓名: 王训农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15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2年
籍贯: 土城村

传略

王训农,1902年生于土城村。二十岁时,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期间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大学毕业后,王训农到天津供职,曾任天津新亚小学教导主任,中I山中学校长,从教十余年。“九一八”事变后,王训农随京津学生抗日请愿团赴南京请愿。1936年,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返回故里,结识了抗日名将董尧卿、孔昭同等人,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经郭子化介绍,王训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命到义勇总队队部作秘书工作,在抱犊崮山区与魯南著名民主人士彭畏三等一起活动。后来,他曾担任过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副秘书长、教育科科长等职。1939年6月,因腿部疾病他再度返回乡里,在地方从事抗日活动。日寇在邹县制造大屠杀惨案后,他曾以山东省委名义写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书》发表在《大众日报》上,在全国引起不同凡响。罗荣桓元帅在抱犊崮同周乐亭司令谈论天下英雄时曾说:“’滕县名流’一是王训农,二是彭畏三。”1940年4月,王训农于沂水县岸堤在“肃托”时被捕杀害,时年三十八岁。1985年,他被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