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化南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南地北滕州人》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941
人物姓名: 朱化南
人物异名: 原名:朱瑞珂;曾用名:朱英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471.pdf
出生年: 1920年4月5日
卒年: 1945年6月18日
籍贯: 系滕州市南沙河镇中仓沟村

传略

朱化南,原名朱瑞珂,曾用名朱英,系滕州市南沙河镇中仓沟村人,1920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他从小聪慧好学,在入学之前,就跟着哥哥学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选本》等启蒙书籍。10岁时入本村学堂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其间,他还跟着进步教师王彦彩 (又名王干卿)学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简史和“五四”、“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对统治者的昏庸、列强们的人侵、军_们的混战等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以后走向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193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因家境贫困,未能到县城中学继续读书,留在家中帮父兄种地,料理家务。他勤奋、好学、热情、能吃苦,便很快学会了各种农活。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借来中学课本进行自学,同时在兄长们的指导下,阅读了《论语》、《诗经》、《唐诗》、《宋词》和《水浒》、《岳飞传》等古典小说,对岳飞、林则徐、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赞不绝口。但当其看到山河破碎、土匪四起、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时,则长叹不已,高声朗诵文天祥等爱国志士的正气诗篇;也常在夜静忧愤之时用箫笛吹奏起《满江红》、《苏武牧羊》等乐曲,来抒发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感。1938年3月17日,日军侵占了滕县城。年仅19岁的朱化南亲眼目睹了人民被迫纷纷离井背乡、逃难求生的凄惨情景,再也按捺不住忧痛国破家亡的情怀,决心挥戈跃马,从军杀敌,驱逐倭寇,报效国民。遂以走亲戚为名,到大赵庄参加了革命队伍,不久,经李乐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化南参加革命后,在李乐平、李子成等领导下,以大赵庄为中心,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根据上级指示,他经常深人到驳山庄、庄里、徐庄等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广泛宣传抗日。有时也同王丹墀、朱慕唐等来到山外的河汇、古石、冯庄等敌占区,利用同学、亲戚、家族等关系作掩护,宣传抗日,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有时也以在外上学的名义回到家中,与有抗日思想的有志之士接触交谈,借机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激励热血青年,担当救国重担,动员他们到“山里”去,到 “武工队”去。在他的影响下,村中有不少青年毅然投奔了革命队伍。1940年9月,他还动员侄儿朱荣昌到青年干校学习。同年冬,朱荣昌在滕县柴山前学习期间,不幸牺牲。侄儿的死使其身份完全暴露,家庭也因此受到了日伪地方政权的监视。这给他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每逢组织上派他回村开展工作,他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下来。白天在田间找人了解情况,晚上便悄悄潜回村进行活动,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1941年至1943年,是鲁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此时,朱化南在滕峄边办事处四区(辛庄)任宣传委员,他与区委书记李子成等经常带领精干武装深入敌占区开展工作,宣传、教育群众,坚定抗战必胜信心。同时,发动群众,填封锁沟,拆封锁墙,为粉碎敌人的“铁壁合围”做了大量工作。1943年5月,根据鲁南区党委“加强滕东地区组织领导力量”的指示,滕东县委在茶棚建立,朱化南任组织部长。他与王右池等领导、同志多次越过封锁线,在滕东南、直到临枣铁路一带活动,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拔除敌据点,建立区政权,争取开明绅士,铲除敌特等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到同年11月,区政权由原来1个发展到3个,抗日武装发展到100多人。 1944年5月,滕县县委、县政府在二区庄里正式成立,朱化南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为粉碎敌人对滕县实行的“治安强化”运动,扩大对敌斗争范围,县委决定新建三个区,并委派朱化南到六区(柴胡店、石楼一带)任区委书记。该区离临城的敌人据点最近,对敌斗争异常激烈、艰苦。为了摸清实情,尽快打开局面,他到任后,便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他不畏难,不退缩,同区长王守银一起带领区武装,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在半年多时间里,同敌伪军战斗数十次,打死打伤敌人上百人,使六区这块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牢牢地控制在我们手里。 1945年6月18日,日、伪军千余人,分别从临城、官桥、陶庄、土城、枣庄、山家林、高庄等地出动,七路分进,合围六区驻地何庄村。朱化南闻讯后,当即带领区中队50余人,外配合武工队、铁道队、县通讯排等共约百余人,于大官庄东南胡楼同敌展开激烈战斗。区中队与铁道队协同拒敌,迫使敌军未敢前进。中午时分,敌人再次发动猛烈进攻,切断了区中队与铁道队的联系,于是朱化南带领区中队向大官庄方向转移,以期利用那里有利地形与敌抗击。不料,这一带已被从官桥、高庄两地扑过来的敌人占领,致使我四面受敌,情况万分危急。为保存力量,区委决定化整为零进行突围,向县大队靠拢。 朱化南带领通讯员王福佑和财粮委员张兆谦向东南方向撤退。大批群众扶老携幼亦向这一带转移。为了不使群众受到连累,他同王福佑又毅然回到大官庄。敌人包围了村子,他们凭借院落与敌作顽强的战斗。乘敌不备,从村后向老薛河突围。不料被守在后西门的敌人发现,子弹密集地飞来,朱化南不幸身负重伤。王福佑扶着他继续向前冲去。由于伤势严重,他感觉自己已坚持不了多久, 为保全同志,他决心牺牲自己,当王福佑欲背他突围时,他坚决拒绝,并严令王福佑火速撤离。王福佑无奈,只好含泪告别。敌人又逼近了,朱化南强忍伤痛,与敌人作最后的拼搏。搏斗中,右手被敌人刺刀削掉了四个指头。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杨位常烈士

知识出处

天南地北滕州人

《天南地北滕州人》

电视节目瞬间即逝,如果把播出的电视节目文稿集结出版,将是对电视宣传的一种延续。滕州电视台《天南地北滕州人》节目自2001年开设以来,采访播出了100多位滕州籍人士的故事。应社会各界要求,电视台将节目文稿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受到社会欢迎。这对于延伸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