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南地北滕州人》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939
人物姓名: 王训农
人物异名: 名:诗幽;字:训农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469.pdf
出生年: 1902年
籍贯: 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

传略

王训农,名诗幽,字训农,1902年生,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人。家有土地千亩。其祖父是廪生,父亲为律师。早年在家读私塾,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20岁时,考入北平朝阳大学。其间,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之中。毕业后,到天津供职,先在新亚小学任教导主任,后到中山中学任校长,从教十年有余。在津期间,他思想活跃,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九• 一八”事变后,踊跃加人以京津学生为主组成的南下抗日请愿队伍,赴国民党政府所在地 ——南京请愿。1936年,报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时,与在天津做事的滕县桑村(现属山亭区)人李右须来往密切,交情至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天津吃紧。王训农先将其眷属打发回山东老家, 继而自己也绕道返回故里——滕县土城村。同年11月,与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的二旅旅长董尧卿发生了联系。二人一见如故,亲同手足。冬,孔昭同师长率部来到土城,师部驻训农宅院。他有羊结识r沉h老将扎昭冋帅长,并且过从甚密,常与其商讨开展敌后抗日事宜。 1938年初,中共滕县地方党组织在东部山区创办了“善垌抗日农民训练班”。3月17日,滕县城失守后,在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的支持下,滕县在善垌训练班的基础上拉起了抗日武装——人民抗日义勇队。王训农受郭子化的指示,去做从天津回到老家桑村的旧友李右须的统战工作,通过做工作,李右须除自身成立自卫团抗日保家之外,还积极捐款捐物,支援人民抗日武装。在此期间,郭子化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其有机会与鲁南著名民主人士彭畏三在一起活动,影响和说服董尧卿旅长,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同年8月,形势恶化,义勇总队向抱犊崮山区转移。王训农受命到义勇队总队队部作秘书工作。10月,上调山东纵队参谋处工作,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副秘书长、教育科科长等职,他任职期间,闻知日寇在邹县某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惨案时,义奋填膺,遂奋笔疾书,以省委名义起草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书》,发表在《大众日报》上,号召人们团结抗日。 1939年6月,因脚残再度回到乡里,在地方上从事抗日活动。不久,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恒及东进支队到达鲁南。8月,一一五师奉命开赴鲁南地区,所属六八六团进抵滕峄边区一带,配合地方武装拔除日伪据点,并抽调大批干部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此时的王训农,见到主力部队,兴奋异常,不顾自己的腿病脚残,常奔波于滕县东部山区徐庄和东、西良子口一带,开展统战工作,参与政权建设,不分昼夜地为部队搜集情报,募捐柴粮。 王训农多次拜访罗荣恒,王训农的学识渊博和抗日的思想,得到了罗政委的充分肯定和赞许。王训农也从与罗政委的多次交谈和接触中,得到了熏陶和启发,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革命积极性更加高涨。他常说:“革命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靠少数人,团结的人越多越好。”他总是按照党的原则,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通过统战工作,团结更多的各阶层人士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二旅旅长董尧卿就是通过他做工作,而率部队编人八路序列的,他为一一五师队伍的扩编壮大和统战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1940年4月,正当鲁南抗日事业蒸蒸日上时,发生了错误的“肃清托洛斯基匪徒”事件,王训农在临沂岸堤镇被错杀。1985年1月,经山东省委批准,给予平反昭雪。

知识出处

天南地北滕州人

《天南地北滕州人》

电视节目瞬间即逝,如果把播出的电视节目文稿集结出版,将是对电视宣传的一种延续。滕州电视台《天南地北滕州人》节目自2001年开设以来,采访播出了100多位滕州籍人士的故事。应社会各界要求,电视台将节目文稿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受到社会欢迎。这对于延伸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