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畏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638
人物姓名: 彭畏三
人物异名: 名:相国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424.pdf
性别:
出生年: 1901年
籍贯: 滕州市东沙河镇前大庙村

传略

彭畏三,名相国,1901年生,滕州市东沙河镇前大庙村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兄弟4人,他为老小。幼年丧父,跟随叔父彭慕韩长大成人。幼读村塾,聪颖好学,1915年春转入县高等小学,后升人济宁省立第七中学。1923年秋考人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1928年毕业后,开始了清贫而艰苦的教学生涯。此后十年间先后在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省女子中学及山东省立第七中学等多处学校任教或担任校长职务。 彭畏三参加革命工作前,就是一个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热血青年。韩复榘统治山东的时期,在白色恐怖之下,他积极营救被军阀逮捕的共产党人,资助党的地下工作者,他还竭力保护青年学生,使其免遭国民党的迫害。 1931年,彭畏三在任济宁七中校长期间,为学校购买了大批进步书籍,提倡青年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启发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济宁七中是山东省重点学校之一,也是我党开展学运工作的重点。同年8月,共产党员王溥泉(又名刘顺元,解放后先后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应彭畏三的聘请,到七中任训育主任兼英文教师。他在彭畏三校长的支持下,先后建立起“课外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自然科学研究会”,利用这些组织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图书馆还补充了一些通俗的社会科学读物及反映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并订购了一批进步的报刊杂志,以此推动了全校政治气氛的活跃和师生思想的进步。这年的8月,七中先后发展了图书管理员王临之(滕州人)、学生刘庆珊等10余人为党员,并建立了中共济宁特别支部,王溥泉任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王溥泉在彭畏三校长的鼓励下,调整了学校学生会领导成员,充实了党员骨干,同时建立了“抗日救亡运动特别委员会”,由刘庆珊任主席。特支以这个委员会的名义,印刷了《告济宁同胞书》,还编写了墙报,创办了抗日油印小报《星期周刊》分发、张贴。特支还通过该校的“特委会”,同泰安山东省立第三中学、曲阜二师等校的进步学生取得联系,共同组织起了 “抗R救亡特委会”。1932年2月,国民党县党部派人到七中抓捕进步学生,由于王溥泉的警觉和彭校长及时提供信息,学生免遭抓捕。敌人就以故意放走学生的罪名将王逮捕押解济南。彭畏三便到济南找国民党省政府教育厅长何思源诉说冤情,说刘顺元不是共产党员,不是专意放走学生的。何思源被说通后,又去串通了当时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书记长赵为民,由他们两个出面保释刘顺元,刘方无罪获释。解救了刘顺元之后,彭校长听说济南看守所里还关押着七中进步学生,他不怕担风险、受牵连,亲自到看守所去看望这些同学,并资助30块银元。这些青年被释放后,才了解到这钱是彭校长给的。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侵占山东,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其第三路军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向鲁西南不战而逃。山东人民对国民党的溃逃极为愤慨。许多知识分子赞同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赞同党关于团结广大人民、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主张和政策。彭畏三没有随同山东教育团体南逃,自愿追随共产党,致力于抗日救国大业。这时他也认识了“教育救国”、“知识救国”这条路是永远走不通的,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振兴民族的希望,才有振兴教育的希望。为此,彭畏三积极组织和动员山东各界人士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人的出人,团结对敌,共赴国难。他曾在滕东养子峪一带走村串户,宣传抗战,坚定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8年8月,彭畏三由徐州进人鲁南,与我党取得直接联系,开始做隐蔽工作。其间,他有幸受到罗荣桓政委的接见,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促膝交谈,由此他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1940年4月,彭畏三被罗政委聘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特约高级参议。在同年6月11日召开的鲁南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又当选为参议会参议长。 彭畏三担任参议长后,积极团结各界民主人士为党工作。同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抗日根据地大炉村创办了鲁南抗日小学,他任名誉校长,为抗日培养了大批人才。1944年6月,彭畏三经李乐平、张光中的介绍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1946年春,组织派彭畏三前去接收恢复曲阜师范并任校长。7月内战爆发,学校奉命东撤泗水农村。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师生辗转撤至渤海解放区,彭畏三和教师们在途中教学始终未辍,学校被大家誉为“游击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畏三调任青岛市教育局局长。1955年11月,调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其间,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关爱他人,作风正派,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深受师生的尊敬与爱戴,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2年8月,因健康原因,经国务院批准,他担任山师名誉校长。虽退居二线,但他仍不辞辛劳为教育事业操劳着。 “文化大革命”期间,彭畏三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9年1月25日,含冤与世长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彭畏三的冤情得到平反昭雪。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济南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高度评价了彭畏三革命的一生。

知识出处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滕州党史人 物》(第一集)图文并茂,资料撷取真实详尽,考究取证科学严 谨,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199位滕县籍或曾在滕县工作、战斗过的革命前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精英群体。他们中,有建党初期,在 白色恐怖下为了崇高信仰,舍生忘死,历尽艰险,义无反顾的 革命志士;有在敌人刑场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 革命先烈;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 牺牲,屡建奇功的战斗英雄;有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以身作 则,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这些革命前辈丰富多彩的人生 经历、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组成了一 幅幅漫卷烽火硝烟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华彩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传之久远、光 照千秋的历史丰碑。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
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