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159
人物姓名: 冯谖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756.pdf
性别:

传略

冯谖(xuan),是薛国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孟尝君“好客养士”,门下食客众多,冯谖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焚约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先前,冯谖因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便来到孟尝君门下寄居为食客。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当时冯谖被安排到三等门客舍中。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的说:“孟尝君客我。”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此时,左右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冯谖有个老母亲,于是“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这使冯谖深受感动,决心等待为孟尝君效力的机会。 当时,孟尝君是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于是在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有一年,孟尝君派冯谖去薛地为其收息。冯谖驱车到了薛地,让地方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结果得息钱十万,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起。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偾券。愤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一面让大家拿出偾券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当场收回债券烧掉,史称“焚约市义”。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心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贏得了得民心。 又过了一年,齐湣王听信谗言,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返回自己的封邑薛国,薛地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他。此时孟尝君方知冯谖焚券买义的用意,感慨的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出于对孟尝君政治地位的考虑,冯谖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恵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先生若能接他来魏国,在他的辅佐下,定能国富而兵强。惠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立即空出相位,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请孟尝君复出为相。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且高枕为乐矣。” 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在孟尝君做齐国相ffl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这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