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唯一号: 151030020210000156
人物姓名: 薛烛
文件路径: 1510/01/object/PDF/1510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754.pdf
性别:

传略

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出现了很多铸剑的巧匠、佩剑的侠客文人,相剑的有识之士,流传着许多关于宝剑的美丽传说。春秋时期薛烛相剑的故事就是其中最动人的一个。 薛烛是薛国人,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常与著名的铸造业工匠研究青铜器,逐渐形成了很高的鉴赏能力。为了欣赏天下名剑,他告别了薛国亲人,踏上了南下的旅途,来到了收藏宝剑较多的越国。 越王勾践有五把宝剑闻名于天下,他视其为国宝,轻易不让人见。薛烛来到越国的消息传开后,越王两边的大臣立即向勾践报告,并建议越王请善于相剑的薛烛鉴定越国的宝剑。勾践一听很高兴,马上传令召见薛烛。越王说: “我有五把宝剑,请您欣赏评论。”不一会,越王命令掌管剑的官员捧出一把宝剑,薛烛一看说道:“这把剑名叫豪曹,原来很有名,现在质量变了,不能算作宝剑。”越王一听,马上令人换了一把宝剑,递给薛烛。薛烛接过仔细一看,马上指出此剑名叫巨阙,原来也很有名气,但现在巨阙剑的金、银、锡三种主要成分已经分离,而真正的宝剑是融为一体牢不可分的。 越王勾践解释完巨阙剑的由来之后,立即命人取出宝剑纯钩。薛烛为之一震,不由得脱口赞道:“好剑!好剑!这才是真正的宝剑!” 越王勾践接着说:“您说得很对,这是宝剑。有人想出髙价收买纯钩剑,价钱是两个乡、一千匹骏马和两个千户之都,您看可以吗?” 薛烛答道:“不可。当铸造这把宝剑的时候,赤堇(jin)山破而出锡,若耶溪涸而出铜,雨师为之洒水,雷公为之击囊,蛟龙为之捧炉,天帝为之装炭,太乙为之下观。铸剑大师欧冶子巧借天上的精华,拿出自己的绝技,竭尽全力地铸造了三把长剑、两把短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如今赤堇山已经闭合,若耶溪深不可测,天上的群神也不下来,即便欧冶子死而复生,把全城金银珠宝都拿出来用于铸剑,也不能得到一把这样的宝剑”。越王勾践闻听此言非常敬佩薛烛相剑的才识,遂待薛烛为上宾,朝夕谈论剑道。 两三年后,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又乘胜率军北渡淮水,在徐州(今古薛城)会盟齐、晋、宋、鲁、滕、薛等国诸侯,争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成为春秋战国之际最强大的诸侯国。越王勾践建立霸业以后,他手下的大臣范蠡便悄然归隐陶山一带(今羊庄镇境内)。范蠡写信给大夫文种Uh6ng),说越王是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的人,你不走会有杀身之祸。果然,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谋反,勾践便赐剑令他自杀。薛烛面对越王的多疑性格,意识到不便在越国久留,以免惹来剑祸。他利用一个机会,婉言谢绝了勾践的挽留。临别时,越王赠送给薛烛一把宝剑,作为他对薛烛来越相剑的纪念。 薛烛不仅善相剑,而且喜欢舞剑。其剑术高超,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