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施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1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施工技术
分类号: TU7
页数: 6
页码: 861-866
摘要: 建国前,枣庄地区除中兴煤矿公司有大型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外,一般民用建筑多系平房,只有少数二层以上楼房。枣庄地区有丰富的石灰石,建筑基础工程多系开挖后素土夯实,砌带形毛石基础。有些基础是先打三七灰土,再砌毛石,个别民用建筑还在地面上砌筑高台石基础。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技术

内容

建国前,枣庄地区除中兴煤矿公司有大型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外,一般民用建筑多系平房,只有少数二层以上楼房。枣庄地区有丰富的石灰石,建筑基础工程多系开挖后素土夯实,砌带形毛石基础。有些基础是先打三七灰土,再砌毛石,个别民用建筑还在地面上砌筑高台石基础。
  建国后,枣庄市开始有多层和大跨度建筑,基础工程虽仍采用毛石砌筑,但加大了断面。遇软弱地基则多采用多层灰土夯实法,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1958年施工的滕县宾馆和20.4米跨度的滕县人民电影院,基槽开挖宽深均为2米余,素土夯实后分层铺设三七灰土垫层,每层灰土为30厘米,人工设实至20厘米称“上三打二”法,个别部分铺设2至5层,灰土垫层上砌筑毛石基础。
  60年代开始,建筑施工出现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基础。1960年枣庄建筑公司承建的枣庄百货大楼,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围护墙为毛石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施工的枣庄影院,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和毛石基。1966年施工的市化肥厂合成塔,框架结构,1000立方米气柜,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底部为砂垫层,上部为整体基础。1967年施工的枣庄矿务局机厂铸铁车间,排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市建筑公司在枣庄东方红服务社大楼施工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筑桩基。在枣庄影院施工中基础个别部位遇到古井,使用了大型钢筋混凝土基础梁。60年代后期,井亭煤矿地面建筑中采用了槽底浇筑钢筋混凝土带形垫层,上砌毛石的基础。70年代,楼房基础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圈梁,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也较常见。80年代起,由于框架结构和高层建筑增多,独立式钢筋棍凝土基础和片伐式钢筋混凝土基础都相继出现。
  二、主体工程枣庄市古近代大型民用建筑墙体多为500至600毫米厚,有砖砌、石砌、砖石混合及砖石夹心墙等几种。外墙清水墙面带刀缝。梁、柱、楼板均为木制。唐代建的越峰寺大殿,石砌墙体;元代大定年间建的西集普照寺为青砖墙体白灰缝;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建造的滕县王家祠堂,墙体为水磨对缝,厅堂门脸砌砖还弹线刨光,灰缝厚不过3毫米,随砌随勾缝口。普通民房墙体多为土坯墙或土挑墙。一般富户住房有“里生外熟”砖包皮墙。山区民房是干砌块石墙。
  建国后的50年代,一般工民建筑墙体多为一砖厚的砖墙,少数仍砌土墙,空斗砖墙也较常见。如田屯煤矿30余排平房宿舍均为空斗砖墙。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梁、柱、楼板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多为现浇法施工,楼板则多为预制,因此4层以下的楼房,其内承重墙大量采用18公分厚墙体,人工砌砖推广用铁勺铺灰后双手砌砖的“扬场式”砌砖法,每工砌砖最高达4000块,但因劳动强度太大被淘汰。70年代中期,内外承重墙均变为24公分厚,个别建筑物下部墙体为37公分厚,一般为混水墙,且沿用至今。一其’施工中采用“三一法”人工砌砖,每工砌砖2000块,梁、板、柱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随着建筑墙体技术的提高,滑模墙体、大型砌块、大型墙板、内滑外挂等新型墙体在枣庄出现。1966年市建筑公司承建的枣庄化肥厂1000立方米汽柜,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15米,高7.3米,壁厚20公分,主体工程采用了整体木制滑模提升。1971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薛城焦化厂8座16米高、直径8米、壁厚18公分的配煤仓,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整体滑模。1972年,市建筑公司在薛城焦化厂煤塔、凉水架等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中,采用滑模工艺。市建筑公司1973年施工的枣庄橡胶广密炼车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高4层,外墙采用大型墙板作围护墙。1976年施工的本公司办公楼,均采用整体滑模施工。1977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该公司二工区办公楼,采用了内滑外挂施工法。1978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科协办公楼,房管处施工的文化西6号、10号楼和1979年市房管处施工的文化东里L2号楼,均为大型砌块墙体。80年代开始,建筑工程中主体工程,除住宅楼采用砖棍结构外,其他公用建筑及工业厂房多采用现浇框架或砖混与框架结合的两种结构形式,排架结构普遍用于工业厂房。198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市自动电讯大楼,采用了钢模板滑模施工。三、屋面工程枣庄传统的屋面工程,民居多为木屋架,木擦条,林秸把子基层,麦秸草泥漫被,黄草覆面。有的商号铺面和富户住宅为单梁或重梁木屋架,木擦条,上加椽子、钉笆条,铺笆砖,覆小瓦。草屋面较陡,瓦屋面较坡,起架坡度在26.50至450之间。山区有用叶岩薄石板覆盖,屋面均为起脊屋面。现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枣庄古建筑,多为筒瓦卷棚屋顶。
  建国后施工的砖木结构房屋,民居仍为起脊草顶屋面,公用建筑多为起脊瓦屋面,木屋架、木擦条、林秸把子或苇箔基层,草泥或白灰漫被。粮仓等防潮要求较高的屋面,采用木笆板基层刷桐油的方法。1952年施工的滕县粮食局北大仓和1953年施工的枣庄粮仓为此屋面。为节约木材,50年一代中期,革新出砖拱屋盖。1956年枣庄小屯村河西兴建了5排砖拱屋盖平房,进深5米左右,高3.5米左右。1959年滕县建成的粮食局面粉厂成品库,进深28米,竖向小拱跨2.4米,跨度15米,高7.5米,采用双曲拱屋面。对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公用建筑,屋架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59年枣庄矿务局工程处施工的枣庄矿务局体育馆,跨度40米,屋盖系统为半圆拱型钢屋架、木擦条、木笆板砖拱三油两毡防水屋面。60年代,大型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现浇梁板屋盖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板屋盖开始在枣庄应用。1960年,济宁专建四队(即枣庄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为6X6米柱距,长78米,屋盖系统采用了整体现浇井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部两毡三油防水层,上铺10公分厚中、粗沙,最上面为2公分厚、15公分见方缸砖,水泥勾缝的上人屋面。1968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原市文化宫毛泽东著作展览序馆,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板结构,跨度10.5米,自防水屋面。1979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政府礼堂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拱形梁板结构,跨度20米,自防水屋面。民用建筑平房亦有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T型擦条和钢筋混凝土基2公分厚薄板代替苇箔基层。工业厂房屋盖采用1.5x6米大型屋面板,上铺三油两毡防水层。70年代后,工业厂房屋盖系统大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上铺两毡三油绿豆砂防水层,如1973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橡胶厂密炼车间厂房及1973年施工的薛城通用机械厂厂房。另外,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薄壳板屋盖也在枣庄应用。
  1971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薛城焦化厂上塔走廊,屋盖为4米跨度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折板屋盖。197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市第二煤研石砖厂厂房,屋盖为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80年代开始,大跨度、大空间的公用建筑采用了钢网架结构屋盖。1982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市体育馆,屋盖系统为钢屋架网架结构,跨度宽45米,长55米,3.5X3.5米预制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两毡三油绿豆砂防水屋面。一般平顶房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
  四、装饰、装修工程枣庄古代建筑注重装饰、装修,古寺庙梁柱涂以朱红大漆,檐下挂落油漆彩绘,雕梁画栋,室内为白灰粉面内墙,青砖铺地,外墙面青砖砌清水墙,勾以白灰细缝;屋面装有各类鸟兽。汉代所建峄县塔,唐代建滕县龙泉塔,外墙均勾以白灰细缝进行装饰,塔基座块石刻有石纹图案。清代建台儿庄新关帝庙的山门前面,建有一玻璃壁照,名日“九龙壁”,刻有用棕黄色琉璃烧制而成的九条飞龙立体图案。
  建国前的30年代,枣庄的玉山街(今车站街)李慈万面粉厂大门门脸,宽7米,高4米,水泥抹面压光后,上有用水泥灰条纹成的凸出墙面的云彩‘太阳、大公鸡、鲤鱼及水波浪图案。玉山街道院(今车站小学)大殿内墙是小砂灰墙皮、木板条天花板麻刀灰罩面,内墙四周顶部均喷有30公分宽蓝花图案,外墙面为白砂灰拉毛。建国前枣庄地区的普通民房内外墙装饰一般为麦粮泥或掺用灰泥抹面,有的在麦粮泥外面再抹上一层白麻刀灰,地面一般为土地面。
  建国后50年代,一般民居内墙装饰开始由麦粮泥抹面改为麦粮泥打底白麻刀灰抹面,公用建筑内墙多为白灰砂浆打底白麻刀灰抹面。60年代,公用建筑内墙采用泼浆抹面,顶棚装饰用细白灰砂浆。1960年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顶棚装饰采雨较高级的抹灰,在顶棚四周起出三道线子。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内墙抹面压光后采用石灰水掺盐或大白粉粉刷增白。80年代起,内墙增白采用新型106涂料,宾馆、饭店等较高级房间内墙面使用高级装修工艺品贴塑料、化纤壁纸装饰,室内地面采用水磨石或大理石上面铺设塑料地板或地毯装饰,吊顶天棚也由木板条抹白麻刀灰改为钙塑天棚、铝合金天棚。建国初公用建筑的外墙装饰,开始有砂浆及棍合砂浆拉毛或水泥灰抓毛(亦称鸡嘴灰)等。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水泥拉毛、水泥刮砂较普遍用于外墙装饰。70年代,水刷砂、水刷石广泛用于外墙装饰。1973年施工的枣庄市城建局办公大楼外墙为水刷黄砂。同时,弹涂外墙面也开始用于一些建筑物,如枣庄市针织厂办公楼为草绿色弹涂墙面。80年代开始,各类建筑更讲究外装饰。涂料、陶瓷马赛克、玻璃马赛克、墙面砖、大理石、镜面花岗岩等普遍用于外墙装饰。1979年至1985年前竣工的枣庄市龙头、向阳、振兴等住宅小区的外墙采用水泥砂浆拉毛,水刷石、水刷砂,黄、绿色107涂料粉刷。枣庄饭店外墙贴桔黄色彩面砖。枣庄体育馆外墙用马赛克及墙面砖饰面。青少年宫门厅外墙全部用桔黄色墙面砖饰面,在上部镶有一颗巨型五星火炬图案,夜间放出耀眼红光。中国银行门面外墙用深浅两色的棕色墙面砖贴面,很富有立体感。自动电话大楼外墙则以水刷绿石子为主体,门厅部分均为淡蓝色马赛克贴面。枣庄宾馆、枣庄体育馆还采用大理石镶贴柱面墙裙。枣庄影院门前的大门垛全部用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有的商店门面,还采用了铝合金装饰。滕县府前西路北侧的茶叶商店,在两门间前墙上镶彩墨“泰山风景”瓷砖壁画。薛城区工业品贸易中心楼外墙上还装有2米X2米的天然大理石壁画。
  五、吊装工程建国前,枣庄地区大型建筑较少,房屋的屋架、房梁等构件吊装,都是靠人力安装就位。1923年建中兴公司办公大楼,砖混结构,所用三角形木屋架,靠人力吊装就位。塔坊等高大建筑的大型构件,采用堆土的方法,靠人力、畜力吊运安装就位。
  建国后,建筑规模扩大,开始用机械吊装屋架房梁等建筑物构件。1958年枣庄营造厂开始使用自制的滑子车吊装工具。同年滕县第一建筑公司在施工滕县面粉楼时,用齿轮式链条水车改造的卷扬机与木制扒杆吊装构件。60年代至70年代,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其屋面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及其他中小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井架式游杆、卷扬机配合铁扒杆吊装就位。在各类大跨度的起脊厂房、仓库、影剧院、礼堂等建筑施工中,其重达2吨至10吨的房架,采用抱杆、人字架,配合千不拉(电葫芦)吊装就位,同时开始使用了汽车吊吊装就位。1965年市建筑公司施工的枣庄影剧院,20米跨屋架,用木抱杆吊装。1966年,施工市化肥厂合成车间合成塔,吊重8吨,采用览风抱杆吊装。1970年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施工的市陶瓷一厂厂房,三角形钢筋混凝土屋架,均采用千不拉提升吊装就位。1978年后,均采用红旗吊、履带吊、25吨轮胎吊。1979年,市建筑公司加工的市政府礼堂,拱型钢筋混凝土模板,2(米跨,用25吨汽车吊吊装就位。80年代后,施工多层大跨度工业厂房,机械化吊装进一步发展。1980年,施工滕县烟厂主厂房,知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吊装中使用卷扬机、桅杆式起重机与30吨履带吊同步施工,同例使用4架经纬仪进行校正就位。1984年,雄造南沙河平板玻璃厂的熔制车间,起吊高度21米,使用25吨汽车吊,采用多点式起吊书置,分两步就位。1984年枣庄市建筑公司在枣庄体育馆施工中,跨度为45米的网架牟体,使用飞0吨汽车吊和30吨的履带吊抬斥就位。
  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在枣庄煤可北井洗煤厂安装成30吨重浮选机和21吨if洗煤机。1978年后,为兰陵美酒厂安装散装6吨锅炉1台,还承接完成枣庄煤矿620TH吨洗煤厂全部设备和管道安装,市造纸厂长网机安装,台儿庄化肥厂设备安装,市造纸厂10吨锅炉安装,以及刘岭铁矿全部设备妄装。1980年后,枣庄市各区县属以上建筑妄装企业,多数开始承接工业设备安装任务。
  1982年,滕县安装公司在南沙河平板玻璃厂施工中,采用倒链角移位法,将煤气发生炉安装就位。至1985年,全市共有专业安装队任1000余人。
  七、水、申.、暖要契六、设备安v191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创建枣庄第一座发电厂时,始有工业设备安装工程。中兴煤矿公司第一号大井投产之前,由德国力新洋行提供发电设备一套和第一号大井所需抽水机、电绞车、通风机等电动设备,并由德国电机师来枣庄帮助安装。同时安装完毕的还有锅炉、水泵、电机及配电设备。
  建国初,枣庄、田屯、陶庄等矿首先恢复建设。至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枣庄市又先后兴建了朱子埠、甘霖、山家林、八一、莱村、魏庄等煤矿,其井口井架、煤仓等大中型工业设备,多为煤炭系统的专业队伍自行安装。
  6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初,枣庄市地方工业开始发展。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滕县第一建筑公司建立专业安装队,开始承接工业设备安装工程。1967年,滕县第一建筑公司承接安装鲁南化肥厂工业设备1152台,非标准设备1108台,管网4678米,线路187公里。
  1970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承接完成枣庄化肥厂管道设备安装及非标准设备加工。1972年,承担安装了市铁合金厂9000KVA电炉电器设备和40吨变fF R1975191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配电灯匠,为矿井办公楼、职员宿舍安装照明电灯。枣庄镇一些店铺及部分民居照明电灯、电表也由中兴煤矿公司电灯匠安装、维修、管理。
  1920年滕县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负责安装及管理,滕县城里部分商业店铺和工商业者住房内照明白炽电灯、电表多作临时敷设。1940年4月,临城车站电厂投入运行发电后,临城车站附近的一些商铺、饭店、旅馆,由该电厂电灯匠在建筑物内架设临时线路及白炽照明电灯。
  建国初期,枣庄矿区及枣庄镇的部分公用房屋,滕县城内的公房内,都开始装上了照明电灯。50年代后期,枣庄剧院、枣庄矿务局体育馆、滕县人民影院等主要公共建筑物采用暗线敷设方式,安装了吸顶灯、吊灯、聚光灯及音响设备,但多数新建房屋仍为明线敷设安装白炽灯。1960年施工的枣庄百货大楼,1963年施工的枣庄影院,设计安装了高级吊灯、组合日光灯和组合吸顶灯,同时,安装了音响设备。枣庄影院安装的音响设备效果,当时居山东省首位。70年代后,枣庄市各奏律筑物内的电源戮路*劣耍甲暗烤0.设方式。办会用房、商店的照明电灯也由白炽灯改为日光灯。影剧院、旅馆等公共建筑中增设了各类吊灯、壁灯。1970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成立后,承接安装枣庄矿务局洗煤厂电器及水暖管道安装。1978年,承接安装刘岭铁矿电器设施,还承接完成西郊变电所及市铁合金厂的电器安装。80年代开始,城镇各类建筑物内电源线路均采用暗线敷设,照明白炽灯多为日光灯取代。
  有的安装了各类高级灯具,如1982年施工的枣庄宾馆,安装了豪华式吊灯、玻璃吸顶灯、壁灯,还安装了电气空调设备。1'984年建成的枣庄体育馆内,设计安装了聚光灯、彩灯、大型吊灯、记分显示器及音响设备。
  建筑物内给排水设备安装始于枣庄中兴煤矿公司。1935年,中兴煤矿公司在十里泉建水泵房1处,公司的部分建筑物内开始安装给排水设备。1942年,中兴公司又在枣庄西岭修建落地式水塔2座,以西沙河水作为补充。中兴煤矿公司大部分房屋安装了给排水设备。
  1953年,枣庄矿区恢复生产,一些新建房屋,同时安装了给排水设备。1964年,兴建枣庄市自来水厂,至1966年正式供水时,枣庄市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宿舍安装了给排水设备。1970年后,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扩大,新建的工厂、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和住宅楼房,均有给水设计。至1985年,全市新建工程,全部按给排水设计与土建工程同步施工。
  枣庄市建筑物内安装暖气设施,最早始于枣庄矿务局系统。枣庄、陶庄煤矿办公楼澡堂、食堂等建成使用后,枣庄矿务局建筑工区负责安装了暖气设施。
  1968年,枣庄市第一棉纺织厂厂房,开始按设计安装了暖气设施。1978年,市政府大院安装了卧式水暖锅炉1台,办公楼安装了水暖设备,采暖面积5578.27平方米。
  1983年后,枣庄市实行联片安装采暖设备,全市有了水电暖专业安装队,新建的机关办公楼、招待所、宾馆及部分住宅楼设计安装了采暖设施。至1985年,全市有18个联片安装采暖设施,采瞪面积20.36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