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施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218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施工队伍
分类号: F407.9
页数: 8
页码: 850-857
摘要: 私人营造业建国前,枣庄市没有施工企业,从事建筑主要是民间的瓦匠、石匠、木匠、铁匠等艺人组成的瓦工行帮、木工行帮和包工柜等私人营造业。
关键词: 施工队伍 建筑业

内容

私人营造业建国前,枣庄市没有施工企业,从事建筑主要是民间的瓦匠、石匠、木匠、铁匠等艺人组成的瓦工行帮、木工行帮和包工柜等私人营造业。20至40-年代,枣庄地区瓦工行帮有三合街的王福德、王福清、王福田、王福成等兄弟4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三合庄的“王家”行帮,黄楼的黄占元、黄占义、黄占叶等兄弟3人及徒弟10余人被称为黄楼的“黄家”行帮,还有枣庄的段云秀、田成德等10余人及郭村的董明洋师徒10余人组成的瓦工行帮。他们主要担负中兴煤矿公司的部分工程及矿外的民房建筑、维修业务。今市百货大楼北侧的“鸽子楼”,就是1942年“王家”行帮承建的。1935年河北井经任清华、赵纯德等人,在枣庄中兴煤炭公司开办了包工柜。
  后又陆续出现董明洋、王德义、段云秀、田成德等十几个包工柜。建国前峄县城镇私人营造业主要是以城镇和乡村的闲散劳动力组成的私人行帮,从事官府衙门、富户住宅、商贾门面、祠庙、碑坊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峄县县城私人营造业有城东关以张玉喜为瓦工头的张家班,城里以王西照为瓦工头的王家x和以程宝仁为瓦工头的程家班。张家班主要承接城内各商贾门市及瓦房建筑。王家班主要承担官府衙宅和其他房屋的建筑、维修,木工施工主要由程家班承担。台儿庄镇私人营造业以瓦工张广庭、张景美、郭成美为主组织本地及临沂、苍山等地工匠的小瓦工行帮,承建本地区的房屋建筑。薛城有以建筑为主的梁西云行帮,以修缮为主的胡大法行帮。
  1938年,临城火车站落成的37米高水塔,即为梁西云行帮所建。建国前,滕县私人营造业都是瓦工、木工行帮联合体。东关有瓦匠王清元、洪村李义善等,他们常年带领40余人承揽南门里徐家祠堂、孔家宅子和王家祠堂的修建任务;西关有曹金梁、崔二歪、张延益带领的木工、瓦工30余人修建西关商号和西南园、鲁寨富户的住宅;北关有瓦工李广茂带领20余人常年为北门里铁牌坊黄家修建房屋;还有瓦工萧成山、李成亮与东关木工杨玉峰联合,领工40余人承揽盐店街商家字号的房屋修葺;西寺院有李奉宝领30人包揽姚家房屋修建;城里有孙宝山领10余人修建小字号的房屋。
  私人营造业施工工具简单,主要有瓦刀、泥抹子、锤子、镐、锨、水桶、筐、杠子等,且由工匠个人自备。耘人营造业行帮,至枣庄地区解放全部解体。
  第二节国营建安企业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1949年,由闲散的手工业泥、木、铁、石等工匠组织成立枣庄建筑工会,有工人148人。1956年,枣庄建筑工会更名为枣庄建筑合作社,1958年组建成立枣庄营造厂,1960'年定名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程队和制修厂,职工达到1170人。二1961年,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并入济宁专署建工局,改名为济宁专署建筑工程局第四工程队,职工精简到450人。1965年,经省人委批准成立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至1969年,公司有职工465人,设第一工程队、第二工程队、第三工程队、安装队、木工预制厂、动力维修站。机械设备有井架卷扬机3台,各类搅拌机7台,79口枣庄市志承建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1980年,该公司有职工1323人。1981年,枣庄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撤销并入该公司后,职工人数达2200余人。1985年,有职工1587人,其中管理人员160人。在管理人员中,已取得职称的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人员13人,技师1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2人。固定资产净值36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183.8万元,技术装备率为1158.16元/人,为工民建二级、设备安装三级的中型施工企业。自1965年至1985年,承建完成枣庄影院、枣庄化肥厂、枣庄焦化厂66型焦炉、枣庄肉联厂1000吨及5000吨多层低温冷库、枣庄煤矿120万吨洗煤厂和水泥厂、枣庄矿务局官桥机厂、枣庄市通用机械厂、枣庄橡胶厂等工业建筑,还承建了市立医院、市委办公楼和45x55米容3000余人的钢网架结构的市体育馆。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始建于1958年初,时称枣庄矿务局建筑工区,1985年9月,改称枣庄淘‘务局基建公司第二工程处,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施工企业。至1985年底,有职工1231人;其中管理人员128人,管理人员中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27人。全员技术装备率为1102元/人,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0万元。
  1958年至1985年,承建陶庄煤矿90万吨洗煤厂、八一矿120万吨洗煤厂及柴里煤矿全部地面建筑工程,还承建了山家林、枣庄、八一等煤矿的5座27个大型圆筒煤仓的工程。
  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四二一团,1983年5月改编为枣庄矿务局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1985年,该处有职工1526人,其中管理人员197人。管理人员中取得技术职称的有51人。固定资产净值438.9万元,机械设备净值352.9万元,技术装备率为2312.6元/人,为矿井地面建筑二级、民用建筑三级国营施工企业。1976年至1982年,该工程处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抢修、抢建工程,建成范各庄3座50米高圆筒煤仓。1983年后,先后完成了薛城干休所、山家林煤矿精煤仓及枣庄毛纺厂、淮海水泥厂等工程的建设任务,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65%以上。
  滕县建筑安装公司直属公司1956年成立。始为滕县房屋维修组,后扩建为城市建筑工程队。1984年正式建成滕县建筑安装总公司直属公司。为县属国营建筑三级企业。1985年,共有职Z2300人,设施工队4个,综合厂1个,拥有固定资产60余万元,机械动力1100马力,动力装备率人均2.7马力,年完成工作量150万元。
  第三节集体建安企业枣庄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76年由陶庄、沙沟两建筑社合并而成,隶属枣庄市建筑施工管理局。该公司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施工队和木工、拔丝两车间。1981年初有职工60人,机械设备120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49.88万元。承建的主要项目有:山东十里泉电厂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枣庄市麻纺厂第二期厂房,排架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枣庄矿务局机厂金工车间,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枣庄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1981年4月,撤销该公司建制,其人员、设备并入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
  市中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60年组建,始称枣庄建筑社,1976年改建称今名。
  1985年全公司共有职工420人,机械设备55台,380马力,固定资产净值9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1.8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57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4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建筑物有市铁厂炼铁卷二十八建筑业志291炉,市供电局东郊变电所、西郊变电所,市供电局办公大楼,市煤歼石砖厂轮窑,市化肥厂锅炉房等工程项目。
  市中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68年组建,原为郊区公社建筑队,1982年1月改称市中区第二工区,1984年10月改建称市中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共有职工625人,机械设备72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1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50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800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0年至1985年,承建完成市百货大楼南楼、市水产公司营业楼、市第一百货商店营业楼、市三江大楼、东风酒楼等工程。
  山亭区建筑工程公司1973年组建。
  1985年有职工545人,固定资产净值49.83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609.7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82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项目有山亭区新华书店营业楼、枣庄龙头商场、市直属粮库粮仓等。
  薛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组建,始称薛城建筑社,1979年4月改建成薛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公司设4个工程队,1个安装队,有职工428人,机械设备12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9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77.1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9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枣庄市麻纺厂厂房、枣庄市阀门厂厂房、枣庄市通用机械厂厂房、薛城焦化厂厂房以及薛城电影院(跨度21米,高12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等。
  台儿庄区建筑工程公司1978年前为台儿庄镇建筑社,1978年改建成台儿庄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512人,机械设备56台,全部固定资产净值72.6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1.4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613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8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台儿庄影剧院,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高25.5米,跨度24米;台儿庄区水泥厂4座圆仓,高16.4米,直径8米;台儿庄区烤胶厂减水剂车间,高16.4米;台儿庄区水泥厂包装车间,框架结构,跨度15米,高20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工程质量均达合格。
  峄城区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建国初期,始称峄城建筑社,有职工80人,1962年改称为城关公社建筑队,1976年9月正式定名峄城区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400人,机械设备55台,设5个工程队,1个预制厂,1个维修车间,全部固定资产净值51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29.5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714.3元/人,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6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峄城区毛纺厂厂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跨度12米,建筑面积8425平方米;峄城区委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69平方米;峄城区玛钢厂玛钢车间,高13米,建筑面积2155平方米。
  滕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63年成立,始称建华建筑木瓦合作社,有职工660人,1976年改建为滕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985年,有职工997人,固定资产净值235.2万元,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63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滕县电影院、岩马水库大闸、南沙河“七0”型焦炉、山亭煤矿办公大楼和煤仓走廊、鲁沪输油管道泵站、滕县烟厂联合车间,以及柴里煤矿宿舍楼、游艺楼、办公楼、200立方滑模水塔、60米滑模烟囱等。
  滕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73年由县建筑一公司调出部分人员建立,时称滕县建筑工程三队,有职工162人,1977年改称为滕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有职工600人,全部固定资产净值86.4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64.8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120.23元/人,为县属三级集体建安企业。
  1975年至1985年承建的主要工程有:鲁南792枣庄市志化肥厂锅炉房,高度30米,跨度17.5米,钢筋棍凝土框架结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鲁南化肥厂压缩机房,高26.4米,跨度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滕县平板玻璃厂原料车间,高26.18米,跨度24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枣庄市阀门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2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滕县安装公司1981年10月正式成立,1984年10月改为滕县安装公司,为县属三级集体施工企业。1985年有正式职工80人,固定资产净值55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43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1323元/人,设电气安装队、锅炉安装队,年工作量300万元。该公司组建后承建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滕县平板玻璃厂生产设备及电气安装。
  滕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1984年6月成立,为二级联营建安企业。1985年有职工20%人,固定资产净值414.39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205万元,全员平均技术装备率978元/人。承建完成的工程有徐州矿山机械厂、十里泉发电厂输煤系统工程、鲁南化肥厂厂房、市印染厂厂房、市国棉二厂厂房、滕县平板玻璃厂厂房。该公司还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东石油学院以及德州市、济南市、蚌埠市、徐州市等承建大中型工、民建筑工程。
  第四节乡镇建安企业1978年后,枣庄市乡镇建筑企业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得到进一步发展。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中的建筑企业共有578家,其中乡镇办建筑公司、建筑队88家。
  1985年枣庄市乡镇建安企业情况一览表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3(续表)794枣庄市志-(续表)卷二十八建筑业志795(续表)796枣庄市志(续表)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