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技工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9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技工培训
分类号: G718.1
页数: 2
页码: 399-400
摘要: 1960年6月,枣庄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创办,招生300名,后农业户口的学生全部返回农村,仅剩26名城镇户口的学生。11月,第二次招生录取92名新生。1961年8月,技校撤销,学生被安排为临时工。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技工培训

内容

1960年6月,枣庄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创办,招生300名,后农业户口的学生全部返回农村,仅剩26名城镇户口的学生。11月,第二次招生录取92名新生。1961年8月,技校撤销,学生被安排为临时工。
  1978年,枣庄市劳动局技工学校重新设立。是年,全校招生200人。至1985年,劳动局技校共招生1603人。技校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车、钳、电、铸、锻、焊、铣七个专业知识,以机械行业的工种为培养方向。技校学生在三年学校培训中基本上掌握了机械行业的各种专业知识,参加工作后就能成为一名比较熟练的技术工人。1981年至1985年,劳动局技校共向本市各企业输送毕业生897名。
  厂部上理论课。学徒期满经考核转正定级。
  1966年至1976年,学徒培训工作遭到破坏。企业只管招收使用新工人,不管培训,这一时期入厂工人文化技术水平都比较低。
  1978年后,全市学徒培训工作逐步恢复,各项学徒培训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起来。
  1979年后,全市学徒培训工作,逐步实行了考试招收、签订培训合同和师徒合同,按应知应会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转正、考核定级的制度。实行了对考核不合格的徒工延长学习期限,对少数考试成绩优异的徒工提前转正,对极少数优秀学徒及某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的特殊工种工资高定一级的政策。全市各企业学徒工培训质量普遍提高。1979年至1985年,全市培训徒工共计44822人。
  第三节在职培训第二节学徒培训学徒培训一直是本市培养训练新技术工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徒培训有本企业的师带徒、委托外地企业代培、为外地企业承担培训等形式。1958年,峄县招收的学徒工中,本地企业培训的为5830人,外地培训的为1418人,为外地代培8人。
  1959年,本市徒工培训转入正规化,普遍实行了两个合同制度,即企业和徒工签订培训合同,师傅和徒弟签订师徒合同。徒工进厂后,首先进行7至15天的综合性入厂教育,即厂史、厂情、厂规、厂纪、安全知识、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此后,徒工被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由指定老师傅带徒,师傅从本工种操作技术上培训徒弟,班、组、车间或全市各企业对在职职工培训有现场培训、业余教育、脱产轮训等形式。
  1966年前,在职职工培训以扫盲和政治、文化学习为主,兼学操作技术理论。1966年至1976年,职工培训工作遭到破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全市映工培训工作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高潮,职工业余自学或上电大、函大、业大学习形成风气。1985年,全市有各类职工学校和电大班12个,已毕业和结业的学员达126000余人,其中职大、电大毕业生1200余人。1981年至1985年,全市青壮年职工进行了文化、技术补课,全市初中文化补课合格人数48000人,占应补课对象的81%以上;初级技术补课合格人数49900余人,占应补课对象的83%以上。
  1985年,在职职工培训逐步转向以中级卷十一劳动志339技术培训为主的专业技术培训。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有技术工人35029人,参加各种培训的达6897人次,其中参加中技培训1185人。
  第四节待业青年培训枣庄市城镇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于1983年7月建成。至1985年,全市共举办幼儿教师、烹饪、服务员、操作工、纺织工、熟练工74期就业前培训班,培训待业青年3067人。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