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物价 计量 工商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31
颗粒名称: 第六卷 物价 计量 工商管理
分类号: F714.1;TB9;D912.294
页数: 2
页码: 490-491
摘要: 民国年间,境内农村集市“集头”、“行人”常出面仲裁交易,代办称量,收取交易费。枣庄镇市面依靠商会仲裁交易纠纷,维持经营秩序。枣庄商会、同业公会对私营商号经营面粉、白布等生活必须品有时规定限价和公议价格,但往往难以奏效。市场度量衡沿用秦制、苏法、朝法,十分杂乱,大秤买,小秤卖,大斗进,小斗出,以为常见。
关键词: 物价 计量 工商管理

内容

民国年间,境内农村集市“集头”、“行人”常出面仲裁交易,代办称量,收取交易费。枣庄镇市面依靠商会仲裁交易纠纷,维持经营秩序。枣庄商会、同业公会对私营商号经营面粉、白布等生活必须品有时规定限价和公议价格,但往往难以奏效。市场度量衡沿用秦制、苏法、朝法,十分杂乱,大秤买,小秤卖,大斗进,小斗出,以为常见。
  1930-1937年,境内商品价格尚属稳定。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枣庄物价上涨速度逐年加快,1943--1944年“双龙”白布每匹由12元(伪币)涨至110元。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通货膨胀加剧,1948年枣庄“银行”牌香烟每盒达1.5万元(法币),为1946年的750倍。
  建国后,国家实行物价基本稳定的方针。1950-1952年枣庄交易所对所辖范围内的坐商进行登记上报,对小商小贩进行监督管理,协同国营商业、司法等部门选择有利时机抛售重要商品,平抑物价,打击不法商人投机活动。19531957年,境内严格控制统购、派购物资粮、棉、油、猪等的买卖,工农业产品绝大部分统一了价格,此间生产发展,物价稳定。
  1958^-1961年,“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并且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境内农产品集市价格高出计划价格十几倍、几十倍。1961年贯彻中央农村工作《六十条》,枣庄人民公社5处城乡集市全部开放扩市场管理遵循“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促进物资交流畅通。1962-1965年境内生产回升,物价回落。“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贯彻执行中央冻结物价政策,日用消费品供应紧张,凭票限量供应商品常存在有票无货、变相涨价现象。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中断,个体工商业活动、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资本主义尾巴”批判,集日通常有市少货,价格无常。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商品经营逐步实行多种流通体制、多种价格形式,商品经济崛起,城乡集市贸易繁荣。1985年比1978年,境内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9.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二倍以上,凭票限量供应的枣庄市市中区志主要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敞开供应。以1950年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00的工农产品综合比价指数,1978年为57.8,1985年为49.4.1979年境内恢复工商企业登记工作,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375户。1980年有照个体工商户为193户。1984年市场管理进一步摆正“管好与搞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增加服务项目和设施。1985年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标准计量由行政管理转为法制管理。是年区工商管理、物价、标准计量等部门相互配合,于“四大节日”查出商户掺杂使假、短斤少两、危害群众健康、违反物价政策等案件220起,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和具结悔过处理。是年境内登记在册的工商企业有1242户,个体工商业者有5477户;城乡工、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由1979年的9处发展到18处。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