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3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
分类号: F407.899
页数: 4
页码: 233-236
摘要: 日伪统治时期,枣庄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多数倒闭,1948年枣庄解放前夕,尚存33家。建国初期,地方政府遵循“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给予扶持,境内在战乱时期停业的厂矿及手工业作坊迅速恢复生产,工业有新的发展。1951年末,除非属于当地直管的3家规模较大的工矿业外,枣庄镇私营工业、手工业共194户502人,资金总额3.6万元。其中较大厂家同信诚铁锅翻砂厂、协泰榨油厂资金共计1.3万元。
关键词: 私营工业 个体手工业

内容

清·光绪年间《峄县志》载:“乾嘉盛时,……矿业大兴,而县诸大族若梁氏、崔氏、宋氏以炭故皆起家,与王侯坍富。” 民国年间,境内中兴煤矿公司为最大的私营工矿企业,其他皆小型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店铺、作坊,后者1930年为25家,1937年增至95家。
  1937年枣庄小型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情况表
  日伪统治时期,枣庄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多数倒闭,1948年枣庄解放前夕,尚存33家。
  建国初期,地方政府遵循“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给予扶持,境内在战乱时期停业的厂矿及手工业作坊迅速恢复生产,工业有新的发展。
  1951年末,除非属于当地直管的3家规模较大的工矿业外,枣庄镇私营工业、手工业共194户502人,资金总额3.6万元。其中较大厂家同信诚铁锅翻砂厂、协泰榨油厂资金共计1.3万元。
  境内规模较大的3家私营工矿业: 泰丰面粉厂,1951年8月最早进行公私合营,资方以厂房和机器折价3.6万元投人,每年按比例提取利润。
  1956^1958年改提利息。
  远大煤矿公司,其煤矿在官地,1952年有职工393人,资本额40.5万元。1953年2月关闭。
  枣庄煤矿,1952年开始恢复工作。同年9月成立公私合营枣庄煤矿经理处,隶属枣陶煤矿公私合营委员会。1956年正式恢复生产。
  1955年,枣庄镇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按当时统计口径共有178户。
  其中私营工业即新华翻砂厂(原同信诚锅厂))1户,资本额为6204元。手工业行业有酱园业12户,铁工业13户,木工业10户,掌鞋业35户,缝纫业28户,锅铁、染坊、弹棉、轧面、钟表修配等各约七八户,以及石灰窑、竹木器、编筐、编铁丝、油漆工、鞋帽、皮革、自行车修理等行业。年间,部分手工业者组成生产合作社(组)。年末,枣庄镇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及其合作组织共有191户439人,“资本总额2.38万元。
  1958年,个体手工业者及其合作组织向全民所有制过渡。1961年恢复生产合作组织。1964年,枣庄镇出现个体手工业127户,其中有证经营者88户;有证个体工业为26户。“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工业、手工业被戴上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帽子”,受到批判,“左”的错误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无立足之地。
  1978年后,个体经济逐渐恢复发展。1979年全区个体工业、手工业领取营业执照的为3户。1985年有照者505户,其中农村户占70%,总计资金59.2万元,年营业额132万元。
  1955年第二季度枣庄镇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情况表
  1955年3月齐村、郭里集个体手工业状况表
  (续表)
  说明:铁工含铁匠、白铁匠、拐铁匠、小炉匠。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