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倡阳大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90
颗粒名称: 春秋倡阳大战
分类号: K225
页数: 5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春秋倡阳大战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春秋战役 倡阳大战

内容

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张山子镇一带,是周朝春秋时代的倡阳国,其国都即在涧头集镇南2.5公里的侯塘村。倡阳国,是陆终第四子求言的封地。坛(yGn)姓,子爵,为春秋124个诸侯国中50个有爵有姓的诸侯国之一。250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战0在我国历史上的周代,周平王自镐(h6o)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东迁洛邑(河南省洛阳市),是为东周,从此王室哀额,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诸侯之国以强凌弱,以大压小,战火四起,互相兼并。到了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而倡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頻在喉。为了买好于吴,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祖(zh6,今江苏省邳州市枷〔阳〕口),趁机灭掉倡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晋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Q)子、滕子、小邾子、齐世子光,会盟于祖,遂结为联盟,以图霸业。会上,晋国的大将荀偃、士扫(g⑴以倡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倡阳国,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罃(y丨叩)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倡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匄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只好点头同意。于是,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倡阳国杀来。
  正如荀罃所言:“倡阳虽小,其城甚固。”倡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南、北门各一,东、西门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倡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倡阳君墓也。”又说:“倡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上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倡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同“又”)咫,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另据后人传说,倡阳子坛豹,外能安邦,内能治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国君。
  倡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即将到来之时,倡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
  却说诸侯大军开抵倡阳城下,将倡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罃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倡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这就是米山的来历。荀罃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又凝思一阵,似有所悟。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拈弓搭箭,对着米山“嗖”、“嗖”、“嗖”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人,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荀罃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而今且说13国诸侯之师将小小的倡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倡阳城内,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坚守城池。联军接连攻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而又不肯离去。
  这时候,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jTn)父押送辎(zT)重来到倡阳城下。倡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而秦堇父和狄虎(sT)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鲁大夫叔梁纥(h6)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听到城门“豁啦啦”一声响亮,倡阳城守门士卒急忙将悬着的城门放了下来,企图关门打狗,分而歼之。
  叔梁纥正率领鲁军向城内攻去,猛然抬头,看见原先提起的城门正在下落,大吃一惊:“大事不好!万一让他们将鲁军切成两半,那么困在城里的鲁军定将覆没! “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在地上,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 ”后军看见情况有变,忙“哐”“哐”“哐”地敲起锣来(古时打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已经攻进城里的鲁将秦堇父和狄虎弥听到收兵的号令,深恐后队有变,即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兵。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据《峄县志•流寓志》引《春秋左传》载:“鄹(z6u邹,今山东部城市)人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倡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诸侯之师仍不甘心,继续鼓噪攻城。这时,鲁将狄虎弥取来一只大车轮子,蒙上坚甲,作为盾牌,拿在左手,右手拔出长戟,独自前去挑战。孟献子看到此情此景,感叹地说:“《诗经》上说:‘有力如虎。’说的就是狄虎弥啊!”倡阳城上的官兵,见鲁将施逞勇力,遂拿来一匹布,取开,沿城墙外放下,引鲁军登城。鲁将秦堇父即以手牵布,左右交换,须臾便盘至城堞。方欲登城,城墙上的阳守军用刀割断悬布,秦堇父便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倡阳城墙高数仞,秦堇父这一跤摔得不轻,半天没有爬起来,可他全然不顾。这时,城上悬布复又垂下。秦堇父翻身爬起,又手抓悬布,再次奋力上攀。刚刚接近城堞,悬布复被割断,秦堇父又被“咚”的一声摔到城墙脚下,当场就被摔昏了过去。当他刚刚苏醒过来时,布第三次垂下。秦堇父挽布如前,全无惧色。如此连续3次,倡阳人从心里佩服鲁将的勇猛,不再向下垂布了,只好命令全城的军民全力守城。秦堇父遂取来3截断布,在诸侯之师的营地上巡回展示了3天,以示其勇。
  诸侯之师围攻倡阳城已达24天,仍未攻下。攻者己倦,而守者有余。时值夏令,恐有大水,军无退路,将生变故。荀偃、士匄二将便向主将请示说:“雨季快到了,倡阳城久攻不下,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师不便。请你下令退兵吧! ”荀罃一听,不由大怒,顺手抄起身边的驽机向二将掷去,口中骂道:“老夫当初就说过:‘倡阳城小而固,未易下也。你们不听,自认可灭,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牵连老夫,以致于此!攻城这许多日,未见有尺寸之功,现在又想班师。来由得你们,去就由不得你们了! 再给你们7天的期限,如若再攻不下倡阳城,老夫就要你们的脑袋!”二将被骂得面红耳赤,诺诺而退。
  五月初四,诸侯之师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下如雨,亦全然不顾。倡阳城中,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将帅一心,军民团结,誓守孤城。他们先用箭射,箭用光了就用滚木、擂石。双方又坚持了4天。五月初八,城中的箭弩和滚木、擂石都用光了。荀偃、士匄一看,大喜过望,便率先爬上城墙,各国将士亦紧随其后,蚁附而上。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偈阳城终于被13国联军攻下,倡阳子坛豹只好率领群臣投降。
  从四月初九13国诸侯的军队联合围城,到五月初八攻下偈阳城,前后共费时29天。倡阳国虽小,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抵抗住了13国联军的猛烈进攻,坚持近月,浴血奋战,其艰苦、顽强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春秋倡阳之战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倡阳国被灭后,晋悼公把它送给了宋国。随后,晋悼公将倡阳子坛豹贬为庶人,除选择族人之贤者留下以主持坛姓之祭祀外,其余所有君臣宫妃用人全部迁到晋国的霍城(今山西霍县)。
  《谷梁传》上说:“齐桓之霸,灭谭(在今山东章丘市),灭遂(在今山东宁阳县北),降鄣(在今山东东平县东),迁阳(在今山东沂南县境);晋文之霸,执曹(在今山东定陶、曹县一带)伯,逐卫(在今河南琪县)侯;(晋)悼公之霸,灭倡阳。”由此可以看出偈阳之战在春秋诸侯争霸史上的重要地位。
  (贺悉莹撰稿)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贺悉莹
责任者
荀罃
相关人物
秦堇父
相关人物
辎重
相关人物
狄虎弥
相关人物
梁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长安县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沂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