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煤矿办公大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胜景》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80
颗粒名称: 枣庄煤矿办公大楼
分类号: P901
页数: 3
页码: 216-218
摘要: 在繁华的鲁南商城北首,有一座青石红砖结构的古老建筑,外形酷似飞机,这就是俗称“飞机楼”的枣庄煤矿办公大楼。它是枣庄煤矿百年风雨沧桑、兴衰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关键词: 人文景观 办公大楼

内容

在繁华的鲁南商城北首,有一座青石红砖结构的古老建筑,外形酷似飞机,这就是俗称“飞机楼”的枣庄煤矿(原中兴公司)办公大楼。它是枣庄煤矿百年风雨沧桑、兴衰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飞机楼”建于1923年,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东西走向的两层建筑,大坡度红瓦屋面,层高4米,总建筑面积2813平方米。正楼中间凸出部分由两根红色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顶有钟楼。楼内中间门厅有4根花岗岩圆柱拱托,两端与楼梯间相连。东西两侧5〇米外各建有配楼一座,为两层砖木建筑。楼前楼后各建有红砖花墙,与主楼相呼应。整体呈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V”形。该大楼形状的巧妙设计,象征着公司的飞机般腾飞。看到这座“飞机楼”,不由得令人回顾起枣庄煤矿的百年历史。
  枣庄煤矿前身是创建于1878年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产阶级股份企业,也是中国华商自办的最大煤矿,20世纪30年代,发展为仅次于开滦和抚顺煤矿的全枣庄煤矿办公大楼外景国第三大煤矿。
  光绪四年(1878年),曾任直隶东明县知事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和峄县地主士绅集资创办了“峄县中兴矿局”,最初有工人数百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直隶候补道张莲芬为首的一部分官窑股东,经清政府允准,与德国驻天津税务司的德摧琳合股创办“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后完全由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由张莲芬自任公司总经理。
  1912年,中兴公司自修台麥铁路通车;1913年第一大井建成投产,开始用机器采煤,同年建成发电厂;至1936年年产煤达182万吨,创中兴公司开办以来最高产量。1949年周恩来总理召见中兴煤矿经理黎重光,指示“煤矿事业应走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对矿产进行清估。1952年,原中兴公司经营的枣庄煤矿和政府接管的陶庄煤矿开始公私合营,并由暂设的合营委员会负责办理合营和恢复生产事宜,从而使枣庄矿区获得了新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时至今日,这座古朴典雅的大楼伴随着枣庄煤炭工业依然巍然屹立。在改革开放中创建的新中兴实业有限公司又在续写“飞机楼”新的历史。

知识出处

枣庄胜景

《枣庄胜景》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枣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