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葬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93
颗粒名称: 回民葬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1
页码: 209-209
摘要: 回民实行土葬,葬礼从简,殡期不超过三天,不看风水。病人临危时,请阿訇为其作忏悔(讨白)提念作证言。弥留者头北脚南,面西仰卧;人死后,平放在专用的“水溜子”上,再用一块洁净的白布覆盖,由子女守灵。
关键词: 回民葬俗 风俗习惯

内容

回民实行土葬,葬礼从简,殡期不超过三天,不看风水。病人临危时,请阿訇为其作忏悔(讨白)提念作证言。弥留者头北脚南,面西仰卧;人死后,平放在专用的“水溜子”上,再用一块洁净的白布覆盖,由子女守灵。
  殡前,要将死者遗体洗净,一般由阿訇和子女动手,用汤瓶壶绕洗。洗后揩干,按照规定的方法用白布包裹死者遗体;不分贫贱富贵,都用白布,不用绫罗绸缎。包裹死者遗体的白布,男性3块,女性5块。撒有香料,以防虫炷。包裹完毕,放入 “塔布”。“塔布”由底、盖、帮三部分组成,平时存放在清真寺里,供回民殡葬公用。
  裝礼一般在第三天中午举行,请阿訇诵《古兰经》有关章节,站则那者①,然后由亲友街坊将死者送往墓地。
  墓穴是在选定地点先打一个长2米、宽1米、深1米许南北向的长方形深坑,坑周围放上厚木,没有底,称“周围”。木周围钉上白布围幔,上写有阿拉伯文,称“幔棚”。人葬时,先将其用“托布”放进深坑里,把死者安放后抽出“托布”,把包裹头部的白布揭开,使其面向西方,再用厚木板盖好,然后填土成坟。坟为长方形。
  回民为已故亲人做“日子”,逢七日、四十日、百日,一般要请阿訇走坟诵经,做油香。周年须作悼念活动。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