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开埠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煤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00
颗粒名称: 连云港开埠经过
分类号: F403
页数: 5
页码: 263-267
摘要: 是时交通阻梗,陇海铁路西不能逾归德,津浦铁路北不能达济南。自徐州迄浦口间,火车虽通,但因军运频繁,商运阻滞。当时中兴煤炭,大量由海上运抵上海市场极受欢迎。中兴公司为此谋改计划,曾会同有关方面, 筹以治本治标,及本标兼治各方法,但以工艰巨费,对此河港似不值得全力疏浚。
关键词: 连云港 开埠经过

内容

1930年夏,蒋阎内战正烈。是时交通阻梗,陇海铁路西不能逾归德,津浦铁路北不能达济南。自徐州迄浦口间,火车虽通,但因军运频繁,商运阻滞。其时中兴煤矿每天产煤3千吨,除以少量供给铁路外,其余无法运销各地,公司便集中自有工具,利用自筑铁路(枣庄至台儿庄支线),昼夜赶运,堆存台儿庄分厂,再以民船沿河分运各处,经瓜州分销沪宁全线。另一方面则在运河站附近(陇海东路)滨河选择大榆树地方,建置堆栈,借晚海路车辆转运大浦车站。该站位于临洪河上游,距离出口处奶奶山约30余华里,2千余吨的船只,吃水线在18尺以下者,可俟潮出入。当时中兴煤炭,大量由海上运抵上海市场极受欢迎。从1930年至1934年,计运沪煤炭达11万吨。旋以临洪河在奶奶山附近有一道挡门沙岗,以流沙与淤泥乘潮涌入,曰久壅塞,泥沙在大浦站一段河内愈深,甚至吃水12尺之船只亦常遭搁浅。中兴公司为此谋改计划,曾会同有关方面, 筹以治本治标,及本标兼治各方法,但以工艰巨费,对此河港似不值得全力疏浚。乃重拟计划,决定开筑连云港。经邀请专家,捜集历史资料之根据,前后实地查勘达数百次,初有拟议在东西连岛上面建筑码头,另筑岸堤,俾通火车越达诲面者;有设想用驳船由墟沟驳往西连岛者;亦有建议在孙家山建筑码头者。最后方决定在老窑(即今连云港)兴工建筑运煤码头。顾兹事体大,费用浩繁,经济力量实有未迨,乃就原规定之全盘计划中,先行修建一小部分工程,以备靠船。在不影响将来整个建设计划进展之原则下,决定先修建码头两座,计可靠船6艘。在第一座码头之前,伸筑一避浪堤。在第一、二座码头间,另探掘一深水区,计0点以下(低潮时)海水可保持6米深。以该处海底属淤泥,并无硬性沙石阻碍,故即使船只载重吃水稍深,触及海底,亦可不受损,遇潮退时,载重船只亦能脱泥而出港。最高潮汛时,海水可增高6米,共计12米,则5千吨级之轮船,吃水线在11米者,进出港毫无问题。唯此项出海航道,以限于经济,则开拓宽度只20米,只能限两轮同时进出往来,至行驶深水间须用拖轮,否则流急风高,易生事故。老窑背山面海地势狭溢,绝无平坦之区。其后所有平地建设,如车站、停车场、货栈、仓库、煤栈等,均系开山垫海而成。辛苦经营,工程浩大。
  第一座码头,钢板打柱。第二座码头,以水泥钢筋及石块筑成。中兴公司投资第二码头,并垫土完成容存6〇万吨煤之煤栈,该项工程于1934年3月兴工,至1935年交付使用。同时,陇海路路局以展延路轨,由新浦至大浦另筑旗站,添造干线,经过猴嘴盐坨、新县、墟沟、孙家山等站,计长28公里。在连云港工程未完竣之前,招商局与路局洽妥,在孙家山先筑一临时码头,开始办理运输,进出口大宗土货、食盐吨量可观,俟连云港工程全部告竣,即行废该处码头。
  根据连云港建筑之大计划,西边由海头弯筑避浪堤,至西连岛封锁西口,东边由挑鸟嘴伸延到海中筑一挡浪坝,再由东连岛亦伸筑一挡浪烦,两琐对峙,成一直线,中间辟港口,港内挖为深水区,俾供船舶进出。沿岸并建码头9座,分别为危险品堆存码头及大宗固定码头。照此计划完成,则万吨以上之船只,无须俟潮进出,并可成为极安全之避风港。奈以计划虽具但款项难筹,只能照顾现实,逐步实施,以期完成此自筹款自修筑之东方第二大港。1935年2月1日码头工竣,开始靠船,而中兴公司复感到严重困难问题,乃当时产煤量已增至每日7千吨,虽水路畅通无阻,而路远艰滞,仍难配合产量,供应海道运销。因当时由矿区枣庄经临城而到徐州,再转人陇诲东路,以达连云港,计程340公里,须过轨两次,时间既不经济,又多浪费车辆,照此计算,煤价成本过高,至不合算。故中兴决议向有关方面投资,修筑台赵支线,由合儿庄与晚海路衔接,计长31公里,在赵墩设车站,与陇海干线衔接,以直达连云港,全程共240公里。两下比较,计缩短行程100公里,少过轨一次,可省时间1/3,车辆周转亦迅速。该支线通车后,煤炭供应紧凑,但海轮载量较大,人力装船,每日不过千吨,每赶期压港损失过巨。中兴为克服此项困难,爰协助路局设计用机械卸车、装船,费时3小时,全部完成。每5分钟可卸40吨之煤车一辆,每小时可装600吨煤入轮,但平轮装卸工作以及各船添装烧煤(因煤船狭小关系)仍使用人力,1935年至1937年间,中兴出口煤实达78万余吨,船用烧煤由1921年至1937年计6万余吨,除本公司装煤船只外,其余各货、客轮,行驶南、北洋航线,经靠连云港者,无不在该掉添装烧煤(其时烧油轮者尚少),某次曾有英商太古公司23号轮驶入连云港,声称添煤,意在窥伺该港设置。经当局出面以连云港系中国内港,不与外洋通商,禁止入港,曾引起国际间严重交涉,历时月余,结果该轮作为为中国商人租用添装烧煤,始允其驶入。自此例后,由外洋来往客、货轮如驶人连云港者,须先驶青岛结关。而从中国各口岸驶入者,则可无须驶着青岛结关。连云港至上海360海里,至青岛97海里,以当地缺乏淡水,所有来港船只,均须预先装足水量,以致使载货吨量之减少。中兴公司复起带头作用,说服当地大地主,挖出黄涡水源(距连云港站约3公里),将该地水源引至码头,因之轮船火车所需,以及当地5万人口这饮用水问题,始告解决^此项寻水引水工程艰巨,所耗人力、物料亦颇可观,其后又设立灯塔、船行标志、信号、旗台等,亦皆费周折,始告落成。
  1937年10月,曰本侵华军,封锁连云港,中兴公司在连云港同仁,始奉总公司之令放弃一切,沉船堵港,撤退回沪。所有中兴公司历年在连云港投资各项,分列如下:房产地价816.52元建筑费30630元台赵支线货款1〇〇万元中兴公司为煤产煤销煤运,不惜费尽人力、物力,苦心孤诣,缔造维艰,协助陇海路局修建此港,当壁画伊始,即奔走贷款,动工又投资,促成各次建设,中间复旋与政府当局与地方势力联络奋斗,尽最大努力,耗无量之精神,始奠定今日连云港之规模,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土著盐民,衣食斯赖,实以中兴产煤为该港发轮之基本货源,中兴公司除对矿区建设外,多半精力,用于开辟连云港,历时近10载,辛苦经营,对国计民生,不无薄具贡献者矣。
  (浦禹峤,曾任驻矿委员会秘书,大浦分厂经理,连云港分厂经理。本文是先生1980年写的回忆文章。)

知识出处

枣庄煤史

《枣庄煤史》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奉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