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及其重要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51
颗粒名称: 第五节、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及其重要意义
分类号: K265
页数: 7
页码: 156-162
摘要: 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充分显示了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巨大威力。台儿庄遂成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
关键词: 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

内容

第五节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及其重要意义
  1938年春,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贯华北与华中战场,以其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各一部,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企图消灭国民党第五战区主力,然后再图西进,攻占郑州、武汉。2月中旬,南进至山东邹县地区的敌华北方面军第二军之第十师团(矶谷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同时,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由潍县、高密经诸城、莒县,向临沂进攻。第十、第五两师团相互策应,齐头并进,企图会师台儿庄,打开进入徐州的门户。
  徐州是连接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华北通往华中、华南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军队控制徐州,不但可以隔绝华北、华中之敌,而且可以保持陇海铁路,将日军阻于津浦铁路以东,确保郑州与平汉铁路的安全。徐州同时也是武汉的屏障,倘若徐州失守,武汉则受威胁。当时国民党政府军政机关都已迁到武汉,所以据守徐州至关重要。而徐州东北的门户便是台儿庄。台儿庄在徐州东北50公里处,原是山东峄县的一个镇,位于津浦线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汇点,大运河从镇南流过。若占领台儿庄,越过运河,南去徐州便无险可守。所以南侵的日军要占领徐州,就得首先占领台儿庄;中国军队要保卫徐州,必先保卫台儿庄。因此,中日双方在台儿庄必然会发生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一、临沂阻击战台儿庄会战首先在临沂、滕县拉开序幕。
  1938年3月3日,日军第五师团之第二十一旅团(坂本旅团)向驻守临沂的国民党第三军团庞炳勋部发起攻击。庞部凭借沂河与敌苦战数周,损失颇巨,弹药匮乏,临沂形势危急。庞炳勋向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发电告急,请求派部增援。3月12日下午,李宗仁调遣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张自忠部星夜兼程到达临沂。14日凌晨4时,张部绕敌背后,与庞部同时出击,激战至18日将敌击退,共歼敌3000余人。
  因五十九军伤亡太大,奉命转移至费县休整。3月22日,庞炳勛部配属张自忠部一个旅迅速扫除临沂北部汤头附近之敌后,以一部向莒县方向追击,主力则集结于汤头附近,并对沂水、蒙阴方面实行警戒。
  23日,日军增援部队4000余人,会同莒县、汤头之残敌,猛烈向庞部阵地反攻。庞部应战不支,被迫退守临沂城东桃园、黄山一带防守。因连日激战,庞部将士十分疲惫,且伤亡甚重,庞炳勋再次告急。
  24日,张自忠部由费县回师临沂,张、庞两部合力与敌激战至29日。这时,第五战区派驻海州的第五十七军王肇治旅赴临沂增援,汤恩伯部骑兵团亦来临沂参战。30日,中国军队同仇敌忾猛烈出击,敌损失颇巨,向北退却。当日晚,由于台儿庄方面敌军战况吃紧,坂本旅团主力两个步兵联队和•个野炮兵联P人由临沂匆忙驰援台儿庄,仅留一个联队步兵和少数炮兵在临沂,与张、庞两军对峙。至此,临沂阻击战胜利结束。
  临沂之战,中国方面以装备极差的所谓“杂牌部队’’击退了装备精良、号称大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板垣师团的坂本旅团,先后共毙伤敌5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板垣、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迫使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为中国军队围歼该部创造了条件。
  二、滕县保卫战日军板垣师团侵犯临沂的同时,矶谷师团于3月14日拂晓自邹县发起攻击,攻下两下店。15日晚围困滕县城。驻守滕县的中国军队为川军第四十一军孙震部,辖一•二二、一二四两个师。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驻守滕县城;一二四师师长由孙震兼任,副师长税梯青于城外策应,一二二师第七二七团团长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共有兵力7000余人。日军方面调集第十师团、第一•〇六师团和第一 〇八师团的一部分约三四万人,统由第丨师团矶谷廉介指挥。拥有大炮70余门,坦克四五十辆,作战飞机四五十架^3月16日黎明时分,日军首先向驻守在滕县以北界河的第四十五军陈鼎勋部一二三、一二七师发起进攻。上午8点,日军炮火猛轰滕县城,同时以12架飞机进行扫射、轰炸。日军借炮火掩护进攻东关。到晚上8点,中国守城部队连续打退日军6次进攻。17日上午6点,日军又以五六十门山野炮和20余架飞机轰炸滕县城,全城一片火海,遍地皆成焦土。随即,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在坦克车的掩护下向城内发起冲锋。中国守军拼死阻击,日军数次入城皆被歼灭或击退,日军攻势受挫,中午12点停止进攻。下午2点,日军再次以二三十架飞机配合榴弹重炮集中轰炸南关、东关,城墙几乎被夷为平地,守军伤亡惨重。一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指挥战斗,将上们拼死阻击,但终因伤亡过多,弹尽援绝,至下午5点,南门、西门和东关相继陷落。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在指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参谋长邹慕陶等同时捐躯。守城将士在主帅阵亡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坚持战斗,直至18日中午,滕县城落入日军之手。中国守城官兵全部殉难。
  滕县之战,中国军队以1000之兵对付日军数万之众,日军且有飞机、大炮等精良装备,仅16、17两日.滕县城就落下炮弹3万余发,中国军队坚守三昼夜,死伤自师长王铭章以下5000余人。日军死伤3000余人。中国军队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止日军南下,延缓了日军南侵台儿庄的日期,为调集部队守卫台儿庄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
  三、台儿庄大战当滕县城守军告急之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命令第二七军团汤恩伯部前往增援。3月16日汤部先头部队八十一军王仲廉部抵达南沙河、官桥一带便与日军遭遇。俟军总部抵达临城,滕县城已经陷落。李宗仁遂命其且战且退至峄县东北抱犊崮山区设防。命原第一战区驻河南许昌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星夜急行军到台儿庄布防。以便乘日军占领滕县以后的骄狂之际,诱其深入,而后以孙、汤二部内外合击之。部署既定,日军果于3月20日自滕大举南下。矶谷师团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呼应,也不待板垣师团会师,舍中方汤恩伯军团而不顾,尽所有兵力,循津浦路临枣支线直扑旮儿庄。日军兵力4万人,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以大批飞机助战,陆续向台儿庄外围集结。中国方面参战部队有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二十军团汤恩伯部等共25个师,约25万人,逾日军数倍,唯武器装备较差。
  3月24口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步兵以坦克为前导,先后占领南洛、刘家湖,向台儿庄步步进逼。自27日起,每天落入台儿庄阵地六七千发炮弹。中国军队在无坦克和平射炮的情况下,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使日军的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台儿庄一带民宅多为石头建筑,守军据房屋为堡垒,至死不退。日军猛攻三昼夜,占领了台儿庄围寨的东北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至此,中国守军已伤亡过半,渐有不支之势。27日,日军继续向台儿庄增兵,以10余门重炮集中摧毁台儿庄外围工事,随后以步兵700余人向台儿庄内紧缩。双方在台儿庄围寨内展开拉锯战。战斗持续到4月3日,中国方面第二集团军的将士伤亡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已为日军占领。台儿庄防守指挥官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认为,如此下去,必致全军覆没,遂向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请求将余部暂撤退到运河南岸。孙总司令电话请示李宗仁司令长官,李宗仁深知台儿庄之危,即令外围的第二十军团汤恩伯部迅速南下夹击日军。之后,汤军团仍在抱犊崮东北姑婆山区迟迟不进。最后,李宗仁训诫汤恩伯军团长,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同时,电话命令孙连仲总司令:“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举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有违抗,当军法从事。”并悬赏10万元,命其立刻组织一支敢死队于夜间向日军阵地实施偷袭。孙连仲遂命池峰城师长:“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去运河者杀无赦!”此时,台儿庄阵地仅剩一角,池峰城决心背水一战,遂命拆除运河木桥,以绝后路。为整饬军纪,孙连仲总司令将作战不力的右翼旅长侯旬麟撤职,交军法审处,将临阵退却的左翼某营长毙于阵前。挑选数百名精悍士兵组成敢死队,于夜间越墙突袭日军。时值第五战区战车防御炮连赶到,连夜炮击日军阵地。敢死队冲入日军宿营地,持刀砍杀。日军血战数日,又精疲力竭,不料中国守军竟乘夜出击,遂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数日来为日军占领的台儿庄阵地,又被中国军队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日军死伤无数,退守北门。午夜以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随员若干,搭车至台儿庄郊外亲自指挥对日军的歼灭战。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团已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
  日军在3月23日进攻台儿庄的同时,派出沂州支队从临城出发前往临沂,企图策应临沂方面的板垣师团。途经郭里集、枣庄即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日军矶谷师团此时腹背受敌而又孤立无援,官兵血战数日,已是强弩之末。4月6日深夜,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总攻。同时,日军设在枣庄的汽油库和泥沟的弹药库均被鲁南地方游击队炸毁着火。台儿庄日军在重围之下,凭据残垣断壁顽抗。中国军队士气旺盛,阻击敌人多次冲锋。战至清晨3点,日军全线溃败,矶谷师团率残兵万余突围,窜往峄县,闭城死守。至此,台儿庄会战以中国军队获全胜而告终。
  台儿庄会战,包括临沂阻击战、滕县保卫战及外线迂回包围战,前后共歼灭日军1.8万余人,炸毁坦克车30余辆,缴获大炮50余门,步兵炮77门,战车40辆,轻重机枪931挺,步枪万余支。日军精锐部队板垣、矶谷师团主力大伤元气,为日本新式陆军创建以来第一次惨败。台儿庄会战也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但也损失兵力4万之众。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充分显示了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巨大威力。台儿庄遂成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