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鲁南铁道大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91
颗粒名称: 四、鲁南铁道大队
分类号: E27
页数: 16
页码: 101-116
摘要: 鲁南铁道大队是战斗在津浦铁路兖徐段和临枣支线上的一支小型抗日武装,人数最少时10余人,最多时不到400人。它自1939年在情报站基础上创立到1946年编入主力部队,在敌人的心腹地区坚持战斗达8年之久。8年中,他们以山区主力部队为后盾,以微山湖为依托,在铁道线及其两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悲壮的抗日史剧。7月,铁画史y 道大队连续破袭铁路、截击敌人货车,获白糖数吨,茶叶3000余斤。鲁南铁道大队的发展壮大使日伪军惊恐万状,多次进行“扫荡”、“清剿”。12月27日晚,日军与铁道大队发生遭遇战,大队长洪振海壮烈牺牲,年仅32岁。鲁南铁道大队队员换上日军服装,突出包围。
关键词: 抗日武装 鲁南铁道队

内容

鲁南铁道大队(简称铁道队)是战斗在津浦铁路兖徐段和临枣支线上的一支小型抗日武装,人数最少时10余人,最多时不到400人。它自1939年在情报站基础上创立到1946年编入主力部队,在敌人的心腹地区坚持战斗达8年之久。8年中,他们以山区主力部队为后盾,以微山湖为依托,在铁道线及其两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悲壮的抗日史剧。具有传奇般经历的铁道队英雄们,人民群众称之为能飞檐走壁的“侠客”,日伪军称之为能从天而降的“飞虎队”,八路军首长称之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怀中利剑,袖中匕首"。这支武装开始建立时只是一伙以失业工人和无业游民为主要成员、以“偷”鬼子为主要工作的具有一定自发性的散漫团体,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培养和改造下才一步步走上正规化道路。1938年春,日军占领枣庄后,为确保长期掠夺枣庄的煤炭,派重兵驻守枣庄,强化对枣庄的统治,为扭转被动局面,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领导于1938年10月派
  三大队三中队一排长洪振海和三排长王志胜打入枣庄,建立秘密情报站,洪振海任站长。他们利用卖煤为掩护搜集枣庄日军的部署、出动等情报。王志胜以搬运工身份打进:洋行“(日军在枣庄开设的正泰国际公司,群众称为“洋行”,是一个以经商为掩护的特务机构),很快便查清了 “洋行”及特务活动情况,并及时将情报送出。洪振海在外面又相继发展了数名正式情报员及几十名外围人员。1939年10月的一天,洪振海、王志胜经过一系列周密准备,待日军运送武器的火车行驶到王沟西侧的预定地点时,飞身跃上行驶中的火车,将包扎好的二挺机枪、12支步枪和两箱子弹掀下火车。这便是人们广为传诵的“飞车搞机枪”。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苏鲁支队后,支队领导指示洪振海,在继续搞好抗日情报工作的基础上筹建抗日武装。为隐蔽身份,于1939年11月开办“义合炭场”,洪振海任经理。他们白天做买卖,暗中搜集敌人情报。到了夜晚,多数人去偷运日军掠夺的煤炭,少数人将搜集到的情报秘密送往山里。在开炭场的当月,洪振海便秘密组织了一支有11人参加的抗日武装,取名为枣庄铁道队。1940年2月,鲁南铁道队成立,洪振海任队长,杜季伟任政委。刚刚成立的鲁南铁道队只有11名成员, 两支短枪。队员多数来自于失业工人和无业游民,饱受资本家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奴役,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杜季伟经过两个月的考察与培养,先后吸收了王志胜、赵
  永泉、徐广田、曹德清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党支部。5月下旬,铁道队得悉驻枣庄日伪军将到山里“扫荡”,为牵制敌人兵力,决定袭击日军正在泰洋行。经过周密部署,共杀死13名日军和一名翻译,缴获长、短枪6支,手表、怀表100多只。这便是在群众中盛传的“血染洋行”,也是铁道队公开旗号的首次战斗。由于日军频繁对鲁南山区“扫荡”、“清剿”,山区抗日部队生活极端困难。铁道队得知这一情况后,截击日军连云港到济南的票车(该列车上有一节日军运钞车厢),毙敌12人,缴获法币8万元、长短枪12支、手炮1门、机枪1挺,铁道队除经上级批准留3支短枪自用外,其余全部上交苏鲁支队。不久,铁道队又在临枣线曾店的四孔桥设伏,截击了日军从台儿庄开往临城的混合列车,击毙8名押鲁南铁道队夜袭洋行时使用的大刀片车日军,缴获步枪、手枪各4支以及大量布匹和日用百货。
  鲁南铁道队的活动范围由临枣线延伸到津浦线后,苏鲁
  支队报请鲁南区党委批准,将
  枣庄的鲁南铁道队与滕沛边县委领导的临南铁道队(亦称第 (亦称第三铁道队)合并成立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任大队长,杜季伟任政治委员,王志胜任副大二铁道队)和临北铁道队袭击日军列车队长。1940年8月,鲁南军区成立。10月,鲁南铁道大队的隶属关系也由苏鲁支队移交给了鲁南军区。1940年11月,鲁南军区调铁道大队进山休整。罗荣桓和鲁南军区首长亲自接见了他们,对前段战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在休整期间,对铁道大队的领导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加强了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铁道大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大大提高。1941年2月,鲁南军区决定铁道大队再度出山,对一些作恶多端、死心塌地的汉奸头子和叛徒、特务进行坚决镇压,很快又掌握了铁路线的主动权,打开了斗争局面。1941年6月,鲁南铁道大队联合微湖大队、运河支队,向驻守微山岛的伪军阎成田部一个营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 攻克微山岛,毙俘该岛守敌200被铁道大队炸毁的日军列车2门、伪军军装数箱及其他战利品一宗。7月,铁画史y 道大队连续破袭铁路、截击敌人货车,获白糖数吨,茶叶3000余斤。不久,铁道大队又成功地袭击了临城火车站,击毙特务头子高岗及其卫兵石川,缴获长短枪30余支、机枪两挺和子弹一宗。撤出临城车站时,曹德清等人故意将伪军的帽子丢下。第二天,日军发现了伪军帽子,便怀疑是伪军头子阎成田所为,将阎成田等人拘捕,并解除了临城伪军的武装。至此,铁道大队在微湖东岸的局面逐渐好转,队伍不断扩大。1941年冬,鲁南军区被服厂突遭敌人袭击。铁道大队接到军区首长指示,经仔细研究,智取日军布车,为部队过冬解决了燃眉之急。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邙任农接见了洪振海、杜季伟,并代表鲁南党政军领导向英雄的铁道大队表示感谢,称赞他们是“雪中送炭”。鲁南铁道大队的发展壮大使日伪军惊恐万状,多次进行“扫荡”、“清剿”。12月27日晚,日军与铁道大队发生遭遇战,大队长洪振海壮烈牺牲,年仅32岁。洪振海牺牲后,刘金山继任大队长,杜季伟和王志胜仍分别任政治委员和副大队长,赵宝凯改任政治协理员。1942年春,日伪军5000余人分别从韩庄、沙沟、临城和峄县、枣庄等地岀动,围攻微山岛。鲁南铁道大队与其他抗日武装一起战斗,因众寡悬殊战斗失利。鲁南铁道大队队员换上日军服装,突出包围。、微山岛失守后,该地区再次伪化,铁路两旁碉堡林立。日伪军在铁路两旁还挖了封锁沟,并向铁道大队经常落脚的村庄实施突袭,给鲁南铁道大队的活动带来极大困难。为粉碎敌人新的阴谋,1942年经鲁南区党委批根据工委的交待,消灭滕八区区长殷华平等叛徒特务,有力地保护了地方组织。“飞虎队”对日伪军的威慑力量, 准,建立了临沙工委。鲁南铁道大队与临沙工委紧密配合,掩护地方工作,并为了保持鲁南铁道大队这支铁道大队被改编为鲁南独立支队第二大队后,对外仍称鲁南铁道大队,其中心任铁道大队队员在微山湖上务是保护华中通往延安的交通线,护送华中和山东的领导人过津浦铁路。鲁南铁道大队自承担护送任务之后,先后护送刘少奇、萧华、朱瑞、陈光、陈毅等领导人数十次、千余人跨越日伪军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均安然无恙,多次受到军区和被护送首长的表扬。张再新、颜耀华、郑林川、李德福等10多名干部到鲁南铁道大队任中队指导员。他们到任后,把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优1943年春,鲁南铁道大队已有150余人,编为3个短枪中队和3个长枪中队。鲁南军区先后调赵宝凯、黄岱牲、刘依勤、张静波、张建中、良传统带到铁道大队里来,通过言传身教,使反战同盟的日本战友向日军据点喊话这支部队不断成长壮大,为保证各项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了贡献。1944年初,枣庄地区的抗日形势有了较大的好转。为加强对日伪军的政治斗争攻势,鲁南军区派鲁南在华日军反战同盟盟员田村伸树和小山口到鲁南铁道大队工作。他们二人原来都是侵华日军普通士兵,被俘后加入反战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士。他们用日语写标语、印传单,对日军据点喊话,瓦解日军,提高了铁道大队对敌人的威慑力量。1945年6月,鲁南铁道大队整训结束出山,途经滕峰边山区龙山头、大官庄宿营时,突然遭到驻滕县城、临城等处日伪军2000余人的包围。政委张鸿仪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张鸿仪牺牲后,副政委郑惕接任政治委员。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枣庄一带的日军1000多人乘一辆铁甲列车于夜间开出,准备南逃徐州。铁道大队破袭铁路,包围铁甲车,迫使日军缴械投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鲁南铁道大队也完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使命。1946年3月,鲁南铁道大队奉命撤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鲁南铁路局。鲁南铁道大队所属的3个长枪队和1个短枪队大部分编入鲁南军区第十九团特务第二连,少部分编入鲁南铁路局警卫连。鲁南解放区大举进攻,为迟滞国民党部队北上,鲁南军区于8月又调集原鲁南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了由国民党从1946年7月开始向南铁道大队队员欢庆胜利190余名队员组成的鲁南铁道大队,由刘金山任大队长,蒋得功任政治委员。新铁道大队仍活动于津浦铁路鲁南段及峄县南部和枣庄周围地区,配合山东野战军破袭铁路,打击国民党军, 为枣庄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岀了新贡献。同年11月,因斗争形式发生变化,鲁南铁道大队番号再次奉命撤销,部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第二营。洪振海(1910-1941),枣庄市滕州人。鲁南铁道队创始人之一.1938年3月参加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先后任班长、排长、枣庄情报站站长、鲁南铁道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等职。1941年12月牺牲王志胜(1912-1987),枣庄市市中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铁道大队创始人之一,历任鲁南铁道大队副大队长,峄县委武装部长,枣庄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枣庄第一届、三届常委。杜季伟(1911-1983), 山东省苍山县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一任政委。历任中共枣庄工委书记、中共湖区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十二师副政委、政委和炮五师政委、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等职。刘金山(1915-1996〉,枣庄市市中区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二任大队长。历任鲁南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浙江金华军分区参谋长,江苏省南通军区副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文立正(1911-1945), 湖南衡山县人。鲁南铁道大队第二任政委。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运河支队政治处主任、鲁南独立支队政委、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科长等职.
  1945年2月牺牲。赵明伟(1919-2011),山东省苍山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四任政委。历任华野第三纵队二十二军政治部总务科长,杭州市下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杨广立(1918-1997),枣庄市滕州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三任政委。历任鲁南独立支队副政委、第六十军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8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张鸿仪(1912-1945),山东郑城县人.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五任政委。历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三大队教导员,运河支队第一大队政委,第二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沛滕峰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5年6月牺牲。郑惕(1923-2002),山东临沂市人。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南铁道大队第六任政委。历任鲁南铁道大队副政委,总参谋部边防处长,公安部副参谋长,二炮副参谋长、顾问、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永泉(1911-1943),山东枣庄人,1938年12月参加枣庄抗日情报站,1940年2月鲁南铁道大队建立时是初创队员之一,也是铁道大队早期共产党员之 —,历任短枪队分队长、中队长及副大队长等职。原鲁南铁道大队部分老干部于1991年5月在枣庄参加《鲁南铁道大队纪实》书稿座谈会期间,故地重游图中右1是大队第四任政委赵若华(现名赵明伟),右2是短枪队指导员黄岱姓,右3是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右4是大队警卫队长马世田,右5是铁路工委副书记靳怀刚,右6是大队第六任政委郑惕,右7是通讯员郑君伦,右8是大队协理员赵宝凯。大队长刘金山(左)和政委郑惕于1946年1月在黄埠庄边的运河大堤合影原鲁南铁道大队第一任政委、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杜季伟(右)来枣庄故地重游时,为副大队长王志胜挥笔作画。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