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88
颗粒名称: 一、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分类号: E297.3
页数: 11
页码: 71-81
摘要: 1938年5月,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政策,导致了徐州会战失败,驻守苏北、鲁南的国民党第五战区40万大军全线溃退,枣庄地区沦为敌后。许多地主和不良商人在日军的卵翼之下组织维持会和县、区、乡各级伪政权,操纵各种反动道会门及私人武装为所欲为;日军不时出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国民党利用其掌握的合法政权和军事机构滥发委任状,司令、团长多如牛毛,各霸一方;土匪蜂起,到处抢劫绑票。在这种混乱局面之下,各种武装力量地盘犬牙交错,沦陷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武装于1938年3月20日在枣庄北部山区与鲁南抗日自卫团汇合,并于月底到达峄县墓山一带。全队共200余人,编为4个中队。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鲁南人民 武装起义

内容

1938年5月,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政策,导致了徐州会战失败,驻守苏北、鲁南的国民党第五战区40万大军全线溃退,枣庄地区沦为敌后。许多地主和不良商人在日军的卵翼之下组织维持会和县、区、乡各级伪政权,操纵各种反动道会门及私人武装为所欲为;日军不时出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国民党利用其掌握的合法政权和军事机构滥发委任状,司令、团长多如牛毛,各霸一方;土匪蜂起,到处抢劫绑票。在这种混乱局面之下,各种武装力量地盘犬牙交错,沦陷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5年时任苏鲁临时特委委员、抗日义勇队总队长、鲁南军区司令员的张光中同志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9早在1937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黄口扩大会议后,各地便纷纷建立了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并在徐州刚刚沦陷后的1938年5月21日会师于滕峰边山区的南塘一带,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史称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从此,抗日烽火迅速在微山湖畔、鲁南山区、运河两岸熊熊燃烧起来,揭开了枣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的新篇章。鲁南人民的抗日起义武装始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是由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公开活动的人民抗日武装,总人数达800余人,由滕、沛、峰三县抗日武装组成。第一支是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该部由三部分组成,即朱道南、刘景镇等领导的鲁南抗日自卫团,郭致远、褚雅青等领导的大北庄抗日武装及李浩然等领导的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武装。1937年9月,共产党员朱道南利用峄县二区联庄会组织发动数百名群众,由朱玉相 (后叛变)、刘景镇等率领举行了邹坞乡农学校暴动,建立了鲁南抗日自卫团。全团有100余人,60多支枪。后根据鲁南中心县委指示,朱道南、刘景镇率自卫团转移至枣庄北部山区与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一起活动。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武装于1938年3月20日在枣庄北部山区与鲁南抗日自卫团汇合,并于月底到达峄县墓山一带。
  50大北庄抗日武装是共产党员郭致远等发展起来的。郭致远受特委派遣以峄县联庄会军政教官的身份做梁继箴部的统战工作,他以武装群众、保卫山区的名义向国民党四十军军械处长要来57支步枪和3万发子弹,武装了部分党员、群众和由枣庄进入山区的工人、学生,与共产党员褚雅青、邱焕文、丛衍瑞一起,拉起了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武装,这支武装亦于3月底到达墓山一带。鲁南抗日自卫团、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宣传队武装及大北庄抗日武装在墓山汇合后,遵照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在鲁南中心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合编为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朱玉相任大队长,纪华任教导员,刘景镇、李浩然、郭致远任副大队长,张鸿仪任副教导员。全队共200余人,编为4个中队。第二支是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委员兼沛县县委书记张光中于1937年11月在沛县组织了一支由青年学生、农民参加的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夏镇共产党员郑安良(郑一鸣)、张运海(张新华)、王志成以组织渔民抗日自卫团的名义各拉起一支武装。次年3月,边区特委通过国民党徐州专员李明扬的关系,争取到一个“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于是张运海、郑安良、王志成分别率领各自的武装到湖西沛县宋庄与张光中领导的武装汇合,组建了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全队共100余人。
  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队部办公旧址(滕县南塘村内)第三支是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3月下旬,共产党员王见新、李乐平等遵照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在善堀农民抗日训练班的基础上组建了 “农民抗日救国军”,共40余人枪。5月下旬,该部发展到120余人,并改名为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这三支武装在墓山会师后,特委便正式建立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委,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韩文一任参谋长。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警卫连。沛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及临城(今薛城)的武装编为第一大队,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编为第二大队,峄县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编为第三大队。总队机关设四个处,李微冬任秘书处长,褚子方任副官处长,李景黄任军需处长,褚雅青任军医处长。最初总队部暂驻南塘,三个大队分别驻沙冯、善增和凤凰庄。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初建时的番号没有冠以“苏鲁”或“鲁南”两字,也没有“第一”的称谓。同年6月11日,中共徐西北区委在丰县渠楼创建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此后不久,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称“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因两总队皆处苏鲁边区,最初又都是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统一领导创建的,故又分别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因两总队的活动区域一在鲁南一在湖西,故又分别称“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和“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墓山会师地义勇总队成立后,在特委的直接领导下,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迅速提高。通过组织和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战争、组织抗日群众团体、积极进行扩军和整训工作、寻找机会袭击敌人和破坏敌人交通等一系列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力量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6月下旬,驻滕县东部冯卯(今枣庄市山亭区)的国民党游击第七纵队司令申宪武(申从周)借总队主力第三大队赴峄县南部开展抗日活动、总队力量薄弱之机,纠集邹县的秦启荣、峄县的梁继璐、滕县的刘广田、费县的李以锦等国民党地方顽军3000余人南下羊庄镇,妄图围歼义勇总队。特委获何一萍(1913-1938),河南孟县人.七七事变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来特委工作,曾先后任中共苏鲁豫歩边区特委宣传部长兼鲁南中心县委书记.苏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政委等职.悉这一情报后,立即命令第三大队由峄县南部返回南塘,同时调集抗日自卫军董尧卿部和临鄰费峰四也联常备队前来助战。与特委统战关系较好的万春圃、田瑶峰、梁继箴等部也派人协助。经4昼夜激战,将申宪武部击溃,取得了反顽作战的初步胜利。义勇总队政何一萍及10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30余人负伤。
  何一萍烈士生前战友郭致远(右)和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张相钧(中)等同志在1984年清明节期间为其扫墓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枣庄革命渠玉柏(1914-1938),滕州市张汪镇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指导员、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二大队教导员。1938年8月259,义勇总队向抱犊嵐山区转移,途经滕县东部旱河子村时遭顽军堵截,不幸中弹牺牲.面包围之势。
  取得首次反击申宪武部的战斗胜利之后,特委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申宪武并不死心,召集旧部,招兵买马,联络地主武装、土匪武装和部分土顽势力,对边区特委和义勇总队驻地形成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决定率部队南下支援义勇总队。7月中旬,郭洪涛率领省委机关大部和第四支队第二团、第三团一个营及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由费县仲村(今属平邑县)出发,经一夜急行军到达滕东冯卯、高庄附近,与义勇总队会师,经7昼夜20余次战斗,先后攻克申宪武部驻地冯卯、高庄等村,毙顽军200余人,俘15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四支队阵亡10人,30余人负伤。
  8月中旬,省委决定省委机关和四支队等部回师鲁中,特委率义勇队第一总队及边联常杨际元(1919-1938),滕州市官桥镇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滕蜂边县委宣传委员,义勇队政治战士。
  1938年8月,随义勇总队向抱犊崗山区转移途中牺牲.备队东撤抱犊崗东部山区,以大炉、车網为中心创建抱犊窗山区抗日根据地。董尧卿领导的鲁南抗敌自卫军回滕县西南一带活动,中共滕峰边县委除留下王丹墀、许培泉、许广元等坚持滕东活动外,其余随特委转移至临沂县大炉(现属苍山县)。
  渠義拍、杨际元牺牲地旱河子「导员渠玉柏、中共滕峰边县县委委员、义勇队政治战士杨际元等牺牲。
  渠玉柏故居内陈列特委率义勇总队撤离滕峰边山区时,有300多户部队家属随军转移,队伍庞大,行动缓慢。当到达滕东旱河子村时,遭顽军刘玉华部阻击,总队第二大队教O 羊庄图例桑村山亭陶庄行军至早河了遭遇顽匪刘玉华部拦截,渠玉柏、畅际元牺牲。
  路线地,良子峪H的地9〜.傅庄O东凫山O西集老古泉齐村。
  9月,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编为张里元的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张光中任团长。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义勇总队正式列入山东纵队编制,对外仍沿用直辖第四团的番号。1939年4月,直辖第四团改称张里元的保安第二旅第十九团。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对外称直辖四团和二旅十九团时期,按照山东纵队的部署,活动于抱犊崗山区的大炉、车網、埠阳、长新桥、白山一带,有时也派部队到临枣公路以南的华岩寺、层山、三井和峄县西部的南北于、老和尚寺以及滕县、邹县的东部地区活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边区省委撤销了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于1939年1月在大炉建立了中共鲁南特委。义勇总队在鲁南特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在抱犊崗山区开展群众工作,协助边联县组织农救会、妇救会、自卫团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同时,也经常派部队单独打击日伪顽小股武装,还两次配合张里元部伏击日军。1939年9月,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一部抵达鲁南,在临沂大炉同二旅十九团会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65队领导分析了鲁南抗日斗争形势,鉴于支队的旗号。
  义勇总队战士站岗、放哨的炮楼张里元走向反动的实际情况,决定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去掉张里元部二旅十九团的番号,公开打出八路军苏鲁陈光(1905-1954),湖南宣章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八路军第-一五师代师长、吉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建国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等职.这一时期,除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起义武装外,还有几支由共产党帮助爱国人士建立的抗日武装。一支是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七七事变后,滕县沙沟曙光小学校长董一博(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和其胞兄董尧卿(曾任国民党东北军炮兵旅长,后闲居在家)与阎锡山部原师长、滕文中学校长杨士元及曾任过福建镇守使的孔昭同达成抗日协议,组建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同年11月,朱道南等领导的鲁南抗日自卫团编入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
  1938年3月18日,滕县城沦陷,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解体。
  另一支是临鄰费峰四县边区联庄会常备队。1937年11月,边区特委协助万春圃成立了四县边区联庄会,下设办事处,设有一支50余人的武装常备队,共产党员万国华(边区联庄会会长万春圃之子)、刘清如分别任正副队长。费县高桥、临沂大炉、峄县大吕巷及鄰城也先后建立联庄会常备队,加上办事处常备队共200余人。在各县联庄会和常备队中,特委均派有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万春圃捐献出自家的枪支、粮食和猪羊等,解决了联庄会常备队的装备、给养等问题。
  还有一支是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武装。台儿庄战役前后,活动于峄县南部、运河以北地区的地方武装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建国后,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机口战彳时期(1937丄945)57枣庄革命画史〉〉〉•董尧卿(1902-1975),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南抗敌自卫军司令、山东抗协自卫军参谋长等职。建国后任国务院石油工业部办公厅主任.主要有以下几支:一是活动在峄县阴平周围地区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第五十支队第三梯队孙云亭部;二是原来当过国民党峄县党部常务委员的孙伯龙部;三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区特种工作团第三总团第二分团第五大队邵剑秋部;四是徐州沦陷后,董尧卿领导的农民抗日自卫军。1938年6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朱道南率义勇总队第三大队赴峄县南部地区活动,在周营镇召开了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成立大会,孙伯龙、孙云亭、邵剑秋、董尧卿以及刘景镇都率队参加了大会。会上公推朱道南为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伯龙、邵剑秋、孙云亭为副主任委员。从此,运河北岸的峄县和滕县南部出现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后来在这一带创建八路军领导的运河支队、峄县支队,开创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碑文万春圃(1881-1972),山东苍山县大炉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临郑费峰四县边联支队支队长,鲁南军区副司令,济南市交际处处长,济南市烈、士塔建塔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
  1939年9月,第一一五师抵达鲁南抱犊窗山区。图为萧华(前左一)、陈光(左二)、邙任农(左三)、杨勇(后左一)、朱瑞(左二)、王秉璋(左三)合影

知识出处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革命画史》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中兴煤矿公司,在奉庄近现代革命史上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旧中国,煤矿工人受尽资本家、封建把头的剥削、压迫,奋起反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枣庄矿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