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人创作中的石榴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9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人创作中的石榴文化
分类号: I057
页数: 2
页码: 485-486
摘要: 峄城石榴园,规模庞大,景色绮丽,自然成了当地乡贤游览吟咏的对象。他们借助于生花妙笔,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描述石榴园美景的作品。
关键词: 文人创作 石榴文化

内容

峄城石榴园,规模庞大,景色绮丽,自然成了当地乡贤游览吟咏的对象。他们借助于生花妙笔,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描述石榴园美景的作品。
  贾梦龙,明代峄县人,退隐后,经常呼朋引伴至当时已渐成佳境的青檀寺一带,透过其《题青檀寺》®,可见石榴园的旖旎景色:霜叶寒云动夕春,偶从僧刹寄行踪。
  鸣书白石诗留碣,宛转碧溪泉绕松。
  暂放吟眸看野马,还舒老手试屠龙。
  明年载酒寻芳迹,满径榴花春又红。
  作者在携友游览、宴饮大醉后,虽睡眼蒙胧,但心情爽畅,如此美景更加激发起诗人浪漫的情怀,诗人竟情不自禁地发出“紫萸黄菊红榴树,间插冬青,间插冬青,好个乾坤一草亭” ®的溢美之词。有时竟也联想到历史上的缥渺云烟,发出“万绿亭前花柳下,最宜歌舞石榴裙” ®的感慨。
  石屋山泉是如今冠世榴园中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因山麓有泉而得名,又因这位名传后世的诗人而闻名。这里原本是贾梦龙退隐还乡后筑屋谈诗会友的地方。据说,贾梦龙经常携友宴饮于此,席间便吟诗赋文作乐,题材皆取自周边景物,触景生情,率性而发。早年在石屋山西石壁上就刻有贾梦龙描述这周边景色的一首诗,其中当然不乏对石榴园景色的描摹:云边茅屋水边楼,古道西来杜若洲。
  桃榴樱花三月酒,同乡风雨一鱼瓯。
  彩毫编写苍岩壁,青草遥嘶白玉驺。
  山色泉声无限乐,人间此地即丹丘。
  与贾梦龙同时代的另一位乡贤,且亦“以诗、古文辞名®”的潘愚(字颜泉,明代峄县人,曾乡举仕至鄘州,今陕西富县)辞官归乡后也沉溺于听泉看云,兴寄清远,他曾以浅近之语作诗描写石榴园的风景,以抒发深厚之情,难状之境:重阳游已无余兴,今日登临游更欢。
  两度辞归明月径,几番啸彻碧云峦。
  菊萸竞发秋光灿,雕鹩高横眼界宽。
  春暖榴园风景别,莫忘载酒此盘桓。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