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寺僧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38
颗粒名称: 灵芝寺僧塔
分类号: K878.6
页数: 4
页码: 140-143
摘要: 枣庄市北部为丛山地带,这里山重水复,荆莽丛生,古时侯曾是梵宫道观依托的理想境界。时至今日,在深谷绝崖下仍然沉睡着不少摩崖造像和碑碣石刻,其中,灵芝寺僧塔就是一件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关键词: 古塔 灵芝寺僧塔

内容

枣庄市北部为丛山地带,这里山重水复,荆莽丛生,古时侯曾是梵宫道观依托的理想境界。时至今日,在深谷绝崖下仍然沉睡着不少摩崖造像和碑碣石刻,其中,灵芝寺僧塔就是一件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灵芝寺僧塔座落在山亭镇的薛山南麓。薛山,又作雪山,原是古滕名山之一。这座嗟峨雄奇的山峰是古薛文明的象征。山上层岩叠嶂,山下林木葱茏。古老的薛河犹如天女抛下的一条洁白的飘带,在深山千萦百绕后涌出,又依依不舍地在薛山东侧环绕了一个“工”字形,便匆匆奔向东南沃野。《滕县志•山川》载:“薛山,国名因水,水名因山。《通志》为雪山,盖因释氏附会之。东边皆削壁,薛水走其下者名悟真岩,水潺湲涟漪,晴霁则岩拥朝霞,倒插其中如濯锦。”薛山不但十分秀美,山上岩洞也很多,有夫子洞、安阳洞、黄龙洞、丹阳洞等。
  薛山南麓,顺着低缓的山势分布着一处古代寺庙旧址,虽然地面上的砖木结构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但蔓草中仍然密布着殿宇基址。成片的铺地砖和柱础石历历在目,倾圮的石台阶散布于殿址前。遗迹从山门到后殿延续足有半里之遥。除主殿之外,还有配殿、钟楼、经堂、方丈、香厨等古建筑基址。可见这处古建筑群在当初兴建时工程宏巨,规模十分可观。这里依山临水,地理环境优越,想当年香火一定很旺盛。这处湮没已久的古刹就是灵芝寺。关于此寺,《滕县志•古迹》有简略的记载:“灵芝寺,在薛山,创始无考。按元碑周唐奉旨存留雪峰。山寺有古碑,以‘薛,为‘雪,,附会梵王太子修道于此。山下有泉,名为太子跑马泉;创经堂为太子歇驿亭。名西山为马伏山,其母寻之而伏匿于此也。事极怪诞,其后俗僧愚民深信之。金大德、元至元间重修。殿廊、方丈、香厨,钟鼓楼、山门规制宏丽,岁以四月八日醮会。”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灵芝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唐代以前。《滕县志•古迹补》 中的一句简略记述可以印证雪山灵芝寺有唐碑二,其一为天宝十二载岁次癸已,文丰可识。又天会八年、至正二十年石俱完固。”此寺以后经过两次大的维雪山灵芝寺僧塔修。至于小的维修一定还进行过多次。薛山原本作薛山,改作雪山则是兴建寺庙之后的事。好事的佛教徒根据佛传中佛本生故事加以附会杜撰,擅改地名,把释迦牟尼苦行修道之经历和此地联系在一处,借以愚惑群氓。灵芝寺每年以四月八日醮会,这是因为此日是佛诞日。自宋代以来,我茵汉族地区的佛教徒以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诞生之日。按照佛教宗教仪规,这一天要举行法会,以香水灌洗佛像,施舍僧侣,供养花卉等。
  灵芝寺的砖木建筑虽已荡然无存,但还是保留下来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那座石制僧塔就是一件难得的宗教建筑。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吹雨淋日晒,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挺立在寺址内。塔全部采用石料制作,高8米,直径1.1米,塔基座为佛教建筑通常所采用的莲花盆形状。塔身呈八棱形,最上层覆以塔顶,上面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采用浅浮雕技法。石塔整个造型玲珑别致,装置牢固,美观而又稳妥,充分体现了古代的建筑技艺和宗教艺术水平。塔身上用高浮雕镌刻着文字,“故滕县僧会悟善归府墓铭”。落款为“天顺四年”。过去一直认为此塔的时代属于元代,其实应该是明代建筑。元代虽有天顺年号,但元幼主阿速吉八只做了一年皇帝,便被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天历”年号取而代之。明英宗朱祁镇也使用“天顺”年号,而且做了八年帝位。所以塔铭上的“天顺”年号应为明英宗年号,即公元1460年。再说滕县在元代建置为州,明代改州为县,塔铭落款即云“故滕县僧”,进一步证明此塔应建于明代而非元代,1460年是建塔的确切年代。塔在古时又称作浮屠、浮图,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僧塔是专门安放和尚舍利的建筑。这座石塔是灵芝寺住持僧会悟圆寂后寄放骨灰的所在。古塔在我市保存下来的极少,尤其是石制僧塔,仅此一座,对于宗教考古和研究灵芝寺的历史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座僧塔外,灵芝寺旧址内还保存着一尊元代石坐佛,形体巨大,采用圆雕技法,造型尤为生动,在薛山东侧悟真岩陡壁上,至今还有一尊唐代摩崖造像。石窟高出薛河水面约20米,洞窟高约1.3米,宽约1米。窟内用高浮雕法雕刻一尊坐佛,身高近1米,造型十分古朴。这尊摩崖造像为研究灵芝寺始建于唐代或更早时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置身在薛山下灵芝寺旧址内,使人不禁油然想起明代汤节所作的《薛山灵芝寺》那首古诗:雪山千古梵王家,宏殿辉煌静不哗。
  涧引泉声鸣佩玉,窗含禅塔卧烟霞。
  题诗客去龙归洞,飞锡僧来月满裟。
  行到如来修道处,盘陀石上涌金芽。
  (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