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印象》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1210
颗粒名称: 鲁班的传说
分类号: K828
页数: 4
页码: 265-268
摘要: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古代圣贤赞誉他为“机械之圣”,近现代史学家称赞他为“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关键词: 社会人物 鲁班

内容

鲁班(约前510年一前440年前后),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古代小邾国 (今滕州市)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古代圣贤赞誉他为“机械之圣”,近现代史学家称赞他为“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滕州是鲁班故里,有其确凿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史料。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的任继愈教授经过多年考证,得出结论:“鲁班故里就在古代小邾国、今之滕州市。”任先生说:“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春秋战国之际曾为鲁国附庸,除了史书记载墨子与公输般的一些交往之外,从鲁班的身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鲁班的发明创造与滕州古代的科技成果,滕州的民间传说,当地保留的一些遗迹,墨子与鲁班的关系等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论证滕州为鲁班故里季羡林先生为滕州题词为“墨子鲁班、善国双圣”。
  鲁班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鲁班受自然现象的启发,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散见于战国以后的书籍中,主要有:(1)机封。《礼记•檀弓》记载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釆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造了硙,《物原器原》又说他制造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作了铲。(3)木工工具。
  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作了钻。《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凿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等,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传说有一次鲁班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益。《墨卞•待冋》记载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三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作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7)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还能建造“宫室台榭”等等。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抄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唯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明成化、弘治年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舍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21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木构建筑以及木装修、家具,保存了许多与《鲁班经》的记载吻合或相近的实物,证明它流传范围之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规范作用。
  鲁班传说在我国流传时间之长久、地域之辽阔、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大,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在许多传说里,把鲁班当作神来描绘,但鲁班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具有丰富的劳动者思想感情智慧超群的人。鲁班传说弥补了文献史料严重不足的缺陷,塑造了鲁班伟大的形象。
  鲁班被滕州民间尊称为鲁班爷。据传诞生于滕州灵泉山下。艺成之后,又游历于中国大地上的百姓生活之间,传技授徒,造福八方百姓。其实,鲁班原不姓鲁。姓公输,名般。之后,被后世称为鲁班,与他的出生有关。鲁班的出生地为滕州,滕州于春秋时期为小邾国,仅距鲁国中心几十里,是鲁国的附庸,为当时的鲁国辖治。传说鲁班出生时,其母梦见其父正搬动一巨大石磐。鲁班降生后得以石磐的奶名。当时滕州方言中的“磐”与“班”音近。所以民间百姓记准了公输般是鲁国人,奶名叫小石磐(班),沿袭下来就称之为鲁班了。
  鲁班传说,在滕州境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授相传,现已保留成一个有物质相印证的完整体系。从出生,到艰苦学习,再到创造木工的用具和民间的生活用品’又到神话般的为民排忧,直至鲁班爷的后代久居于城西的鲁寨有100篇之多。影响比较大的民间传说有灵山显灵,梦磐得子;南山拜师,鲁班学艺;齿草化锯,开先之河;矩尺圆规,规矩方圆;荷叶伞亭,造福百姓;点石成磨,百家石具;化怨为谊,赔礼造桥;谷亭鱼台,鲁班授技;讽喻异徒,没有良心;飞斧凌空,轻削木檐;喻土拥脖,铸造牌坊;石头嫁妆,巧妙异金;门里出身,获技三分;刻石九州,圣迹永存;鲁家营寨,渊远流长等。这些传说在滕州市民间至今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激励人们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财富。
  鲁班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符号。鲁班足迹,遍布中华大地;故事传说,充满先贤载籍;化为成语,千古传扬不息;蔚为典故,万世称颂不已。2008年6月,《鲁班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出处

滕州印象

《滕州印象》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内容包括:国家级集体荣誉、国家级品牌产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考古新发现、国家级文物、国家级非遗文化等,展示了滕州市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品牌以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阅读

相关人物

鲁班
相关人物